潘希白《大有·九日》鉴赏

潘希白

九日

戏马台前,采花篱下,问岁华、还是重九。恰归来、南山翠色依旧。帘栊昨夜听风雨,都不似、登临时候。一片宋玉情怀,十分卫郎清瘦。

红萸佩、空对酒。砧杆动微寒,暗欺罗袖。秋已无多,早是败荷衰柳。强整帽檐欹侧,曾经向、天涯搔首。几回忆,故国莼鲈,霜前雁後。

 

【注释】戏马台:古地名,故址在今江苏省徐州市,为项羽阅兵的地方。后南宋皇帝刘裕曾于重阳节在此召集属僚赋诗。采花篱下:源出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重九:重阳节。宋玉情怀:宋玉,战国时词赋家,曾作《九辩》,首句为:“悲哉,秋之为气也,草木摇而变衰。”后世遂以宋玉情怀代指对秋天的悲凉情愫。卫郎:晋代卫玠。红萸:茱萸,又红豆,相思豆,旧俗中重阳节佩之以登高。砧杵(zhenchu):古时用来捣衣的捣衣石和棒槌。莼鲈:莼羹和鲈鱼脍。二者均为江南美食,此处代指故园的一切美好东西。

【鉴赏】这一首词抒写重阳佳节登高怀乡,伤时悲秋的忧伤情怀。

词的上阕写重阳登高,面对萧瑟秋景而引起的伤时之情。信步来到戏马台前,在篱栏里采摘下几朵菊花。不知不觉中,又是重阳佳节来临。作者此时的心情,有一份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却也有一份对世事冷眼相向的漠然,从而使词在淡远中有了一份无情无绪的伤感。在这一份心致的影响之下,恰才归来,才觉得南山的苍翠与往年没有什么区别。不同的是,在这本应是秋高气爽的季节里,昨夜一场疏雨却搅了登临的兴致。愁由心中生起一份伤感,又缘之于天,顿时让人感受到了一份“草木摇落而变衰”的萧瑟秋意。词人以“宋玉情怀”、“卫郎清瘦”来分别代指自己的凄凉心情和由此而瘦损的身体,从而让人体味到词人的那一份伤时悯世的悲情。

词的下阕抒写词人登高临远,思乡怀旧的心情。“茱萸”在重阳佳节里常用来佩之登高,以表达思念。身佩茱萸空对酒,表明了此时词人登高无绪的索然心情。远处的捣衣声已然在告诉人们寒季临近。而那一份寒气,此时却已在不知不觉中透过衣袖,让人觉得凉意阵阵;到处是残荷败柳,更让人感到秋色不多。眼前的一草一木都让词人领略到了秋的萧瑟与冷落。这寒意也慢慢地浸入人之心中:多少次重整弄歪的帽子,那是因为忧国搔首所致;而今前程黯淡,多少事已是无力回天,因而辞官归隐之情也就萌生了。“故国莼鲈”实际上代表了词人对现实无望中的一种精神寄托。

作为南宋末年的词人,面对社稷难保,江山即将易主的现实,心境是悲凉无奈的。于词句之中,我们分明能感受到这一份哀与愁的呻吟。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21216.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1)

相关推荐

  • 有瞽原文和翻译

      《诗经:有瞽》   有瞽有瞽,在周之庭。   设业设虡,崇牙树羽。   应田县鼓,鞉磬柷圉。   既备乃奏,箫管备举。   喤々厥声,肃雍和鸣,   先祖是听。   我客戾止,…

    古诗文 2022年11月11日
    62
  • 《米芾索帖》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米芾索帖 原文 米芾诙谲好奇。在真州,米芾尝诣蔡太保攸于舟中,攸出所藏右军《王略帖》示之。芾惊叹,求以他画易之,攸意以为难。芾曰:“公若不见从,某不复生,即投此江死矣。…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140
  • 结合全文概括描写口技艺人所表演的几个场面?

    结合全文概括描写口技艺人所表演的几个场面?梦中惊醒,渐入梦乡 火起群乱

    古诗文 2022年5月19日
    136
  •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练:魏文候守信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练:魏文候守信   魏文候守信①   原文文侯与虞人②期猎③。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④?"文侯…

    古诗文 2022年11月18日
    56
  • 《百家姓.季》文言文的历史来源

    《百家姓.季》文言文的历史来源   《百家姓 季》   作者:佚名   历史来源   「季」源出:   以次为氏,古代同一辈份的.排行为「伯、仲、叔、季」,季者少子也,据《元和姓纂…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161
  • 姚鼐《周梅圃君家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周梅圃君家传 〔清〕姚鼐 梅圃君,长沙人,周氏,讳克开,字乾三,梅圃其自号也。以举人发甘肃,授陇西知县,调宁朔。其为人明晓事理,敢任烦剧,耐勤苦。宁朔属宁夏府,并河有三渠:曰汉来、…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57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