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密《瑶花慢·朱钿宝玦》

周密

后土之花,天下无二本。方其初开,帅臣以金瓶飞骑进之天上,间亦分致贵邸。余客辇下,有以一枝(下缺。按:他本题改作《琼花》)。

朱钿宝玦,天上飞琼,比人间春别。江南江北,曾未见、漫拟梨云梅雪。淮山春晚,问谁识、芳心高洁?消几番、花落花开,老了玉关豪杰。

金壶翦送琼枝,看一骑红尘,香度瑶阙。韶华正好,应自喜、初识长安蜂蝶。杜郎老矣,想旧事、花须能说。记少年、一梦扬州,二十四桥明月。

 

【注释】后土之花:指扬州后土祠的琼花,唐人所植。其冠硕大,移于他处则不生,为扬州一大胜景。帅臣:淮南东路安抚制置使,因掌一路兵权,故称帅臣。天上:指朝廷。客辇下:客居于京师。辇下,天子辇毂之下,代指京城。朱钿宝玦:红色的钿饰和精美的玉玦。玦,圆形而有缺口的美玉。此处用喻琼花的名贵与艳丽。飞琼:许飞琼,女仙名,相传为西王母的侍女。此处把琼花比做仙女。淮山:淮南山川。此处代指扬州。玉关豪杰:守卫边关的将士。玉关,玉门关,代指边塞之地。瑶阙:瑶台玉阙,代指皇宫。杜郎:指唐代诗人杜牧,他曾担任淮南节度使李德裕的幕僚。

【鉴赏】这是一首咏物词,作者借赞美琼花来表达自己对故国旧君的思念之情。

上阕起首即切入本题,用“天上飞琼”把琼花比拟为天界仙子。“朱钿宝玦”写琼花的华贵,透显人的娇美。“比人间春别”谓仙女也伴随人间春色的衰退而悄然离去,从叹惋花事消歇入笔,隐指人事的惨变,由此现出惜花伤春之意。接着笔锋一转,折入下一层。“江南江北,曾未见、漫拟梨云梅雪。”这是虚写。“梨云梅雪”固然十分美丽,可惜非其本色,琼花比这更美好。琼花的神姿仙态尚且如此鲜为人见,其高风亮节更是无人知晓了:“问谁识、芳心高洁?”赏其节操,更是悲其不为人知;是伤花,同时也是自伤。“问”字带出词人的神情,流露出几许悲凉。“淮山春晚”在人心头上又增添了一重黯淡的影子。“花落花开”以下,言盛衰无常,加重了玉关人伤春的愁怀。

换头另起,追想琼花繁盛时候的景象。“金壶”三句绾合题下小序。“度”字写出了琼花香气弥漫、渐飘渐远的情景,十分传神。“韶华”三句点出琼花盛时光景。“初识长安蜂蝶”写蜂蝶的欢闹,同时衬托出琼花的倾城之美。接下来,一声叹息,又转到自身。“想旧事、花须能说”,视琼花为故国盛世的见证人,寄寓着深深的哀感。最后以景结情:“记少年、一梦扬州,二十四桥明月。”扬州美景恍然一梦、转瞬逝去,惟有那桥头明月尚时时记起,不能忘却。旧时明月,意境恬淡而深远,寄托着词人的无限情思。

全词“一意盘旋,毫无渣滓”(《宋四家词选》),章法严整,语极工畅,是周密咏物词中的妙品。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21227.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文言文《苛政猛于虎》翻译

    文言文《苛政猛于虎》翻译   《苛政猛于虎》这则小故事,形象地说明了“苛政猛于虎”的道理,发人深省。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文言文《苛政猛于虎》鉴赏,欢迎大家阅读!   苛政猛于虎   先…

    古诗文 2022年11月30日
    43
  • 刘因《观梅有感》阅读答案及赏析

    观梅有感 刘因 东风吹落战尘沙,梦想西湖处士家①。 只恐江南春意减,此心元不为梅花②。 注释 刘因:元初诗人,元世祖称之为“不召之臣”,此诗写于元灭南宋之时…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51
  • “袁珙,字廷玉,鄞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袁珙,字廷玉,鄞人。高祖镛,宋季举进士。元兵至,不屈,举家十七人皆死。父士元,翰林检阅官。珙生有异禀,好学能诗。尝游海外洛伽山,遇异僧别古崖,授以相人术。先仰视皎日,目尽眩,布赤黑…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48
  • “水似晴天天似水,两重星点碧琉璃。”的意思及全诗鉴赏

    “水似晴天天似水,两重星点碧琉璃。”这两句写星夜的景色——水面碧绿,像是蔚蓝色的天空,蔚蓝色的天空,又像是碧绿的水,水天一色不可分辨…

    古诗文 2022年11月20日
    57
  • 王守仁《春晴》阅读答案及赏析

    春晴 王守仁 林下春晴风渐和,高崖残雪已无多。 游丝冉冉花枝静,青壁迢迢白鸟过。 忽向山中怀旧侣,几从洞口梦烟萝 客衣尘土终须换,好与湖边长芰荷。 [注]①1506年(明武宗正德元…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70
  • 100个高考文言文易错实词八

    100个高考文言文易错实词八   71.皆顿首谢,及期无敢违。(《新唐书·循吏列传》)   【谢】谢罪   【译文】大家都叩头谢罪,到期没有敢违约的。   72.王氏诸少并佳,然闻…

    古诗文 2022年11月20日
    57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