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外舅郭大夫》

陈师道

巴蜀通归使, 妻孥且旧居。

深知报消息, 不忍问何如。

身健何妨远? 情亲未肯疏。

功名欺老病, 泪尽数行书。

古代媳妇称公婆为“舅姑”,“外舅”则是女婿称呼岳丈。元丰七年(1084)五月,陈师道的岳丈郭概由朝请郎提点成都府路刑狱,因为陈师道家贫,无力赡养家室,所以妻子和一女三子都随郭概赴蜀,陈师道则留在长安(今陕西西安)。分手时陈师道写有《送外舅郭大夫概西川提刑》、《送内》和《别三子》三首诗,都流露出至性至情。这首《寄外舅郭大夫》则是分别以后的“诗简”,表达对远居异地的妻儿的关怀问候,抒发家庭不能团聚的悲哀。

首句说从遥远的四川,回来一个带信的使者。看似起得平平,道来却也不易。首先映入人们眼帘的是“巴蜀”二字,立刻使人想起李白“噫吁,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诗句,古代四川的交通困难,早已使“巴”、“蜀”这些字眼染上一层滞重的色彩。因而紧接着的“通归使”也就显得特别难能可贵。那样“崎岖不易行”的蜀道居然“通”了,来了一位信使,而他所带来的又正是自己朝夕盼望的妻儿的消息,真是“家书抵万金”啊!“通”本来是一个普通的字眼,但把“巴蜀”和“归使”串联起来,就打上了强烈的感情印记。

“妻孥且旧居”,是作者的内心独白。娇妻幼子,关山阻隔,不知有多久没有互通音问了,他们的情况怎样?该不会有什么意外吧?……面对远道而来的信使,脑海里日夜浮现的妻儿形象都要跳出来了,可是作者却写了这样一句淡而又淡的诗。像是沉吟,像是揣度,又像是自我安慰,一个“且”字,把那种又迫切又犹疑,惊喜慰惧交集,满肚子话要问却欲言又止的心情传达出来了。此时此刻的作者,真可谓“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了。

颔联两句把沉吟犹疑的原因挑明了。作者的心理是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形成的。家人分居异地,消息阻塞,祸福不知,一方面盼望消息,一方面对消息反而产生一种畏惧的心理,生怕会有坏消息传来,特别在战乱年代这种矛盾心理更为突出。宋之问《渡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杜甫《述怀》:“自寄一封书,今已十月后。反畏消息来,寸心亦何有!”都是这种心理状态的写照。陈师道是师法杜甫的,这首诗无疑也受了杜诗的影响。

但不管怎样“不忍问”,害怕问,最后总得硬着头皮听消息。一旦获知妻儿都好,平安无事,那真像久囚遇大赦,长长地吐了一口气。心情立刻轻松起来,一扫嗫嚅之态,和信使也有说有笑了。因而“身健何妨远?情亲未肯疏”两句就带有明显的愉快情绪,既是对妻儿的安慰,也是一种自我慰藉。只要大家都身体健康,平平安安,那么即使隔山阻水也没有什么了。作者还进一步用温言絮语抚慰妻儿: 夫妻、父子的亲情,绝不会由于分离而疏远、而隔膜,你们放心吧!

尽管有淡淡的微笑,却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家庭异地分居、不能团圆的严酷现实。所以在最后一联,作者又情不自禁,悲从中来,不能抑制了。为什么自己就不能像别人那样合家团聚,共享天伦之乐呢?追根究底,还不是因为科名蹭蹬吗?古代读书人要想飞黄腾达,唯一出路是应举做官。陈师道尽管以孤介自许,实际上也未能免俗。“功名欺老病,泪尽数行书”,顾影自怜,年已老大,愁病交攻,连自己的妻儿都养活不了,想到这些,提笔回信之时,怎能不洒几点伤心之泪呢!全诗的思想深度也在此深入一步,由家庭的悲欢离合上升到身世的感慨,对社会不平的怨愤抗议也就意在其中了。

陈师道属于江西诗派,以“闭门觅句”的枯淡瘦硬风格著称,但他写家庭悲欢的几首诗都情真意切,通俗易懂。这首诗也是其中之一。通篇全以感情运行,首联平静,颔联沉抑,颈联以淡淡的欢快挑起,尾联复归结于感慨哀痛。起伏跌宕,得自然之趣,尽真情之妙。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23072.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山之叟》原文及翻译文言文

    《山之叟》原文及翻译文言文   袁枚《山之叟》原文及翻译   山之叟袁枚(有删节)   冬月,山之叟担一牡丹,高可隐人,枝柯鄂①韡②,蕊丛丛以百数。主人异目视之,为损重赀③。虑他处…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46
  • 隆中对

    朝代:魏晋 作者:陈寿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

    古诗文 2020年3月20日
    615
  •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秦观《踏莎行》翻译赏析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译文]  郴江水啊本是绕着郴山而流,为什么它要离开郴山流往潇湘去呢?   [出自]  秦观&nbsp…

    古诗文 2022年11月18日
    45
  • 王羲之《兰亭集序》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兰亭集序》 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

    古诗文 2022年11月23日
    39
  • 文言文刘文静字肇仁的阅读答案及译文

      刘文静,字肇仁,自言系出彭城,世居京兆武功。倜傥有器略。大业末,为晋阳令,与晋阳宫监裴寂善。寂夜见逻堞传烽,叱曰:“天下方乱,吾将安舍?”文静笑曰:“如君言,豪英所资也。吾二人…

    古诗文 2022年11月12日
    38
  • 韩愈《送孟东野序》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送孟东野序》是唐代文学家韩愈为孟郊去江南就任溧阳县尉而作的一篇赠序。全文主要针对孟郊“善鸣”而终生困顿的遭遇进行论述,作者表面上说这是由天意决定的,实则是…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49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