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员工自述:为什么要离开工作了23年的中国移动?

最开始,是入职三五年的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不高,外面稍有诱惑就走了。后来,工作五年以上的员工,看到升职无望也走了。再后来,十年以上的老员工也心动了,如果有好机会,同样也就走了。
几年前,我曾经和朋友打过这样的比方:中国移动有恩于我,即使他是一艘逐渐下沉的冰海沉船,我也会尽我所能帮更多的人离开,而我自己甘愿和船一起沉向海底。我一方面为离开的人能找到更好的岗位而高兴,另一方面为中国移动惋惜却又无可奈何——毕竟运营商的势头减弱,留下来不是好选择。
(3)
直到那天,偶然重新翻《我们的船》,我才突然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归属感是好事,但是物极必反,归属感太强也有问题。
我是中国移动业务支撑部门的第一个员工,从某种角度来说,业务支撑这个专业是我和那些初创者一起奋斗的成果。在我们眼里,业务支撑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抚养他长大,容不得别人欺负,见不得孩子走弯路。
但是我们心目中的”正路”就是对的么?当然不一定。
比如,我以为是大家一起被困在船里,想解救大家;可就有人认为我是在忽悠:”让我们撤离,怎么你不走?”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这是”我们的船”,而不是”我的船”。
即使职级再高,我只是其中的一个角色,不能代替别人思考和决定,以己度人,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别人当然是错的。
一个组织、一个企业,需要合理地把大家的才华、技能、知识、专长集成在一起,这样产生的成效才比各自为战、单打独斗强。这就需要内部”协同”。
如果组织里各单位选定的目标不一样,各自的工作思路风格迥异,相互不沟通甚至相互拆台,即使都是有好的愿望,恐怕最终的合力也难以形成,你以为正确的路,恰恰是发展的阻力。
一旦这个心结没了,很多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分手,不要等到双输的时候】
(1)
在一个专业里待得太久,容易把对于某个团队的忠诚和情感,演变为狭隘的本位主义和保守主义,甚至产生”精英情节”,认为只有自己才懂,别人都不懂。
越来越多人把业务支撑看成了保守势力,阻碍了企业的创新发展:
讨论新业务方案的时候,总是业务支撑部门在提反对意见,这不可行,那不该做,理由多是现有的既定的流程规则是如何操作的,与新需求有冲突。每次开会讨论都是如此,每个需求讨论都是如此,你还没法反驳——因为他们说的是实际情况。
好不容易把技术方案讨论完,谈到实施环节,业务支撑部门一张嘴,就说要全网三个月的改造时间,完全跟不上互联网时代的发展速度。对于业务部门来说,对系统不了解,对现有的规则也不清楚,更不可能和业务支撑部门讨论IT方面的专业问题,即使背后恨得牙痒痒,也只能无可奈何。
在研究改革和整体创新问题时,业务支撑部门更是主要的反对方。
作为生产职能和管理职能兼备的角色,业务支撑部门身上,现网运营体系的痕迹太重,因此主要想的问题,都是会对现网的改变和影响。
于是,技术方面的专业和思维方面的固执,逐渐成为企业改革发展的千夫所指——你不能说具体哪一件事他们错了,但无论是哪个部门提出要变革,这个部门就跳出来,说这么做不行,那么说也不对。
这不是保守僵化,是什么?
(2)
另一边,对自己的生存环境,业务支撑部门也有诸多不满。
运营商是一个遍布CT(通信技术)思维的企业,在这里IT人是另类的,孤独的(关于这个问题,参见我的文章《拿什么拯救电信,IT还是互联网?》)。
IT人谈的是服务,CT人说的是产品
IT人讲速度和灵活,CT人保质量和稳定。
IT人看的是流程和业务规则,CT人搞的是标准和技术规范。
前端的市场业务部门面对竞争对手可等不及,怎么办?网络侧的改动不可期,需求变更主要靠IT支撑系统,对此,运营商已经习惯了。
凭什么CT的技术平台和网络升级搞个一两年大家都觉得很正常,而IT支撑改造要花一两个月大家就觉得系统不灵活?因为你是IT系统。
为什么人家互联网公司的IT系统就是灵活的?能够一点上线全网推广?业务支撑部门有苦说不出:后端资源部门多是CT的思维和工作模式,资源池和其他网络设备一样要确保安全稳定,项目采购要确保流程规范,各种操作和行动都要符合运营商的各种内部管理。
比如,今年初有一个紧急需求,总部支撑部门需要16台X86设备,但是资源部门说:没有机器,满足不了。
只是16台X86啊!
(3)
“黑天鹅”代表着不可预测的重大稀有事件;比黑天鹅更危险的,是”灰犀牛”。
犀牛体型笨重、反应迟缓,你能看见它在远处,却毫不在意。一旦它向你狂奔而来,爆发性的攻击力定会让你猝不及防。危险并不都来源于突如其来的灾难、或者太过微小的问题,更多是因为我们长久地视而不见。
这,是渐渐时髦起来的”灰犀牛”理论。
看到灰犀牛冲过来时的无措,是因为在此之前,你不愿意面对颠覆性的问题,不愿意探求风险的解决之道,害怕知道答案后不得不去处理,更害怕即使处理了也不一定能解决。
人们宁肯选择逃避——”应该不至于吧”,”倒霉的不一定是我吧”。但最终结果呢?
运营商会不会一步步走向哑管道,成为基础设施?
与互联网相比,通信技术不再是改变人们生活的主力军,总理还在不断喊话提速降幅,运营商离新时代的自来水公司还有多远?
运营商将如何保持正常运转?
增收空间收窄之后,降本增效可能成为企业的主题词,那么运营成本怎么降?
如果刚性成本都砍不动的话,是裁人还是降薪?
运营商的内部管理会如何突破?
如果遇到大规模轮岗、重组、改革、人员调整,留给IT专业人员的自主空间会不会越来越小?
IT人员在CT企业里生存状况会不会越来越恶劣?
虽然运营商这些年来一直在谈数字化转型,但是各级领导各个单位中,IT人才仍是稀罕物。这与IT部门独立发展有一定关系——就像美军改为全志愿兵役之后,与社会各阶层的关系变弱了。靠CT人的学习苦干就能实现运营商的ICT转型么?
这些在我看来,都是大概率事件,都可能变成势不可挡的”灰犀牛”。
(4)
趁着我的固执与保守,还没有给企业带来更多更大的问题,我选择了离开中国移动。
在我递交的辞职报告里,我说得非常直白——我的离开会给其他同志带来成长的空间,也许换一换思维,对企业的发展更有力;也许换一换人员,能让IT部门的能量更增强,也许换一换思路,能让系统结构和能力进一步优化和提升。这是双赢的好事。
趁着中国移动的同事们对我还存有好感时候,我选择离开中国移动。
这么多年来,中国移动总部新员工培训的时候,都是我过去介绍业务支撑工作的;在内部的很多会议上,我与众多同事一起讨论研究;在网络上发表的观点、写的文章也广为流传。内部好多同事都认识我,尊我为专家,我也曾经以自己的知识和专业领域的影响力而自豪。
但如今回想,可能很多观点和行为并不一定妥当,脾气也越来越暴躁。难道真要等到大家对我意见重重的时候,再黯然离去么?
趁着灰犀牛还没有转过身,还没冲过来的时候,我选择离开中国移动。
对于很多人来说,前面说的那些变化未必会发生,即使发生了也不受什么影响。但对于我个人来说,无论未来发生什么变化,我的发展空间都可能会缩小,我的工作内容都可能让我不喜欢,我的工作环境都可能让我不适应。
这些风险放在一起,就看到一个显而易见的结论:走比留好。
趁着我的离开对移动还有价值的时候,我选择离开中国移动。
虽然我只是中国移动众多处长中的一员,但我是移动的老员工(工号70),而且大言不惭地说:我还是有些行业影响力的。所以我的离职,不仅惊动了集团公司的领导,让有关部门感到震惊,还引起了不少内部的反思。
在申请离职期间,我向很多领导袒露我的心扉,与他们一起评估人才保有的问题,审视企业内部的IT环境,反思现有的体系和模式,正视即将到来的风险。
在提交辞职报告之后,我还参与了人力资源部”数字化人才”项目的访谈,在两个小时的访谈即将结束时,我表达了这样的愿望:希望我离职的案例,能对公司的数字化转型有帮助。
中国移动对我有恩,没有中国移动的培养,没有中国移动给我的机会,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我。对中国移动我无以为报,无论是走还是留,这里都是我的家。
离开中国移动,绝对不是简单的”钱少了”或者”心凉了”。在我心目中,移动有很多很好的经验、思想、案例,可以跨行业为其他企业的发展提供帮助。
这也将是我未来要做的事。
只可惜,以后不能再用”CMCC宁宇”这个ID了。
文章来源:界面  作者:尚儒客栈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390.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找工作:檫亮眼睛放松心情

    找工作依然是拥挤的招聘现场和忐忑不安的心情…..深水和小馨坐在街心公园的长椅上,看三三俩俩的老人在健身器材上作运动,一群小孩在无忧无虑的跑来跑去…&#823…

    职涯心路 2007年7月25日
    1.7K
  • 找工作面试时助你成功的10个策略

    找工作面试时助你成功的10个策略 第一:把紧自己的嘴巴,三思而后答。   面试场上,考官们经常采用的一个基本策略就是尽量让应试者多讲话,目的在于多了解一些应试者在书面材料中没有反映…

    职涯心路 2008年8月6日
    1.5K
  • QQ签名消极错失升职良机

      黄某和同事朱某都是去年10月同期进入某服饰辅料有限公司的新人。     今年5月前夕,该公司业务经理向先生一直想从两人中选一个做他的助理,两人在工作能力上实力相当,虽然性格不同…

    职涯心路 2007年10月22日
    1.5K
  • 大学生银行工作8年职场感悟

    朋友对我说你要获得别人的尊重最直接的办法是在竞赛中战胜他,其实还是很有些道理的。应该说这些时候我的知名度已经很高了,基本上行里人都知道有个北方小伙子很能干,但这些并不能使我工作有改…

    职涯心路 2017年1月4日
    9.5K
  • 给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杭州)

    在杭州找工作的方法有2种:现场,网络。还有一种靠关系除外,呵呵。我从大四一开始就找工作了,虽然条件不是很好,但我找得很勤奋,呵呵。所以来说下自己的感想。 1,现场招聘会。 感觉现在…

    职涯心路 2007年10月13日
    1.8K
  • 技术类员工职业规划案例分析

    技术类员工职业规划案例分析 技术类职业规划案例分享。生涯设计公益网(www.16175.com)职业规划专题组推荐。 有这样一个技术类人员职业规划案例,我印象很深刻。 这个候选人是…

    职涯心路 2011年7月22日
    1.8K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