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融《彭门用兵后经汴路(其二)》阅读答案

彭门用兵后经汴路(其二)
吴融
隋堤风物已凄凉,堤下仍多旧战场。
金镞有苔人拾得,芦花无主鸟衔将。
秋声暗促河声急,野色遥连日色黄。
独上寒城正愁绝,成鼙惊起雁行行。
【注】晚唐文德元年,朝延派韦昭度招讨西蜀,昭度辟作者为掌书记同赴任。韦昭度讨蜀无功,复受王建胁追而返京,作者亦出川,并沿隋修建的汴河回浙江绍兴家园。诗人目睹西川兵灾,一路东来,又见中原一带惨状,感慨万端,写下一组七律,本诗为第二首。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起句中的“风物”指隋堤这个地方特有的风俗,而“凄凉”一词则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领起全篇。
B.“堤下仍多旧战场”承首句而来,写堤下,以“旧战场”点出了“凄凉”之状。
C.“金镞有苔人拾得”写在昔日的战场上,人们还能拾到已生锈长了青苔的箭头,暗扣“旧战场”。
D.颈联两句通过秋声、河声等听觉和野色、日色等视觉的描写,充分展现了隋堤四周荒凉的景象。
E.“戍鼙惊起雁行行”一句直抒胸臆,暗示了今日烽火又起,并点出了诗人“愁绝”的原因。
2.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A、E(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5分)(A项,“指隋堤这个地方特有的风俗”错误,“风物”应指自然景物与人文景观。E项,“直抒胸臆”理解不当,应是以景结情,用令人心惊的鼙鼓声惊起大雁的情景,抒发诗人的愁绪)
2.①抒发诗人对历史陈迹的感慨。诗人通过描写隋堤周遭的景色,并将之与古战场的苊凉场景融为一体,体现了诗人怀古的惆怅情丝。②寄寓诗人对现实的悲叹。尾联将怀古与伤今之情统一起来,写诗人正在为历史的兴衰神伤不已,但传来的阵阵鼙鼓声告诉人们,这里仍是战场,逼真地写出了战乱的现实,体现了诗人对现实的悲叹。(每点3分,共6分)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99699.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文言文《东周欲为稻》译文及赏析

    文言文《东周欲为稻》译文及赏析   【提要】   在战国时代最有名的说客和谋士就是苏秦,尊称为苏子。他是中国梦想得到权力、金钱和荣耀的士大夫们的楷模。他的精彩言论和谋划主要在《秦策…

    古诗文 2022年11月29日
    60
  • 苏轼的生平与思想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他是欧阳修以后的文坛领袖,多才多艺,诗、词、文、书、画都是一代大师,著述十分丰富。   苏…

    古诗文 2022年10月10日
    107
  • “种桃道士归何处 前度刘郎今又来”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译文】  种桃的道士哪去了?前回的刘郎今又来。 【出自】  刘禹锡  《再游玄都观》   &n…

    古诗文 2022年11月18日
    91
  • ●卷四十七◎策别十七首

      【策别一】   臣闻为治有先后,有本末,向之所论者,当今之所宜先,而为治之大凡也。若夫事之利害,计之得失,臣请得列而言之。盖其总四,其别十七。一曰课百官,二曰安万民,三曰厚货财…

    古诗文 2022年10月10日
    75
  • 菱荇鹅儿水

    朝代:清代 作者:曹雪芹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古诗文 2020年3月10日
    660
  • ●卷十 ◎诗四十七首

      【九日黄楼作】   去年重阳不可说,南城夜半千沤发。水穿城下作雷鸣,泥满城头飞雨滑。黄花白酒无人问,日暮归来洗靴袜。岂知还复有今年,把盏对花容一呷。莫嫌酒薄红粉陋,终胜泥中事锹…

    古诗文 2022年10月10日
    79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