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融《彭门用兵后经汴路(其二)》阅读答案

彭门用兵后经汴路(其二)
吴融
隋堤风物已凄凉,堤下仍多旧战场。
金镞有苔人拾得,芦花无主鸟衔将。
秋声暗促河声急,野色遥连日色黄。
独上寒城正愁绝,成鼙惊起雁行行。
【注】晚唐文德元年,朝延派韦昭度招讨西蜀,昭度辟作者为掌书记同赴任。韦昭度讨蜀无功,复受王建胁追而返京,作者亦出川,并沿隋修建的汴河回浙江绍兴家园。诗人目睹西川兵灾,一路东来,又见中原一带惨状,感慨万端,写下一组七律,本诗为第二首。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起句中的“风物”指隋堤这个地方特有的风俗,而“凄凉”一词则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领起全篇。
B.“堤下仍多旧战场”承首句而来,写堤下,以“旧战场”点出了“凄凉”之状。
C.“金镞有苔人拾得”写在昔日的战场上,人们还能拾到已生锈长了青苔的箭头,暗扣“旧战场”。
D.颈联两句通过秋声、河声等听觉和野色、日色等视觉的描写,充分展现了隋堤四周荒凉的景象。
E.“戍鼙惊起雁行行”一句直抒胸臆,暗示了今日烽火又起,并点出了诗人“愁绝”的原因。
2.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A、E(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5分)(A项,“指隋堤这个地方特有的风俗”错误,“风物”应指自然景物与人文景观。E项,“直抒胸臆”理解不当,应是以景结情,用令人心惊的鼙鼓声惊起大雁的情景,抒发诗人的愁绪)
2.①抒发诗人对历史陈迹的感慨。诗人通过描写隋堤周遭的景色,并将之与古战场的苊凉场景融为一体,体现了诗人怀古的惆怅情丝。②寄寓诗人对现实的悲叹。尾联将怀古与伤今之情统一起来,写诗人正在为历史的兴衰神伤不已,但传来的阵阵鼙鼓声告诉人们,这里仍是战场,逼真地写出了战乱的现实,体现了诗人对现实的悲叹。(每点3分,共6分)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99699.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姚镆,字英之,慈溪人”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姚镆,字英之,慈溪人。弘治六年进士。除礼部主事,进员外郎。擢广西提学佥事。立宣成书院,延《五经》师以教士子。桂人祀山魈卓旺。镆毁像,俗遂变。迁福建副使,未几改督学政。正德九年擢贵州…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114
  • 《小石潭记》鉴赏

      作者在写景中传达出他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全文寂寞清幽,郁郁落落,形似写景,实则写心。文章对潭中游鱼的刻画虽只寥寥几句,却极其准确地写出潭水的空明澄澈…

    古诗文 2022年5月23日
    108
  • 欧阳修《与高司谏书》原文及翻译

    欧阳修《与高司谏书》原文及翻译   导语: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欧阳修《与高司谏书》…

    古诗文 2022年12月1日
    64
  • 蝶恋花·柳絮年年三月暮

    朝代:清代 作者:周济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柳絮年年三月暮,断送莺花,十里湖边路。万转千回无落处,随侬只恁低低去。满眼颓垣欹病树,纵有余英,不值风姨炉。烟里黄沙遮不住,河流日夜东…

    古诗文 2020年3月23日
    520
  • “张瀚,字子文,仁和人”阅读答案及全文翻译

    张瀚,字子文,仁和人。嘉靖十四年进士。授南京工部主事。历庐州知府,改大名。俺答围京师,诏遣兵部郎中征畿辅民兵入卫。瀚立阅户籍,三十丁简一人,而以二十九人供其饷,得八百人。驰至真定,…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46
  • 吴丝蜀桐张高秋下一句及全诗意思赏析

    吴丝蜀桐张高秋下句是“空山凝云颓不流”。整句: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诗 句出自唐代诗人李贺 的《李凭箜篌引》 李凭箜篌引 作者:李贺 年代:唐…

    古诗文 2022年11月18日
    81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