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文言文《扁鹊见蔡桓公》专项练习

中考语文文言文《扁鹊见蔡桓公》专项练习

  《扁鹊见蔡桓公》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1、按下边提示,用'‖'线将课文划分为三个层次。

  ⑴桓公不听扁鹊忠告

  ⑵扁鹊指出桓公的病已不可救药

  ⑶桓公病死

  2、选出对下列各句翻译正确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答()

  ⑴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A.医生的爱好,是给没病的人治病,并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

  B.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并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

  C.医生的爱好,是为无病呻吟的人治病,不用看自己就好了,也就有了功劳了。

  D.医生喜欢给无病呻吟的人治病,反正不用看自己也会好的,功劳就大了。

  ⑵桓侯故使人问之答()

  A.桓侯特意派人去问扁鹊。

  B.桓侯故意派人去问这件事。

  C.桓侯故意派人去问扁鹊。

  D.桓侯特意派人去问这件事。

  ⑶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答()

  A.(那是)掌握生死的神所管的,(医药已经)没有办法了。

  B.(那是)掌管生死的神所属的范围,(医药已经)没有办法了。

  C.(那是)掌握生死的神所管的,那该怎么办呢?

  D.(那是)掌握生死的神所属的范围,那该怎么办呢?

  ⑷臣是以无请也答()

  A.我因此也就不请求了。

  B.我是再也不说话了。

  C.我是不必再请求了。

  D.我因此也就不再说话了。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的原因是()选出说法正确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

  A.鹊看到桓侯的病已无法治愈,所以回转身就走。

  B.扁鹊观察到桓侯得的是不治之症,没有治疗的意义,所以就回去了。

  C.因为当初桓侯没听扁鹊的劝告,扁鹊生气了,所以走开了。

  D.扁鹊认为桓侯的本质不好。

  4、简答桓侯的病为什么会到'不治'的地步?

  5、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

  译文

  扁鹊进见蔡桓公,在桓公面前站着看了一会儿,扁鹊说:“您有小病在皮肤纹理间,不医治恐怕会加重。”桓侯说:“我没有病。”扁鹊离开后,桓侯说:“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以此作为(自己的)功劳”过了十天,扁鹊又进见桓侯,说:“您的`病在肌肉和皮肤里面了,不及时医治将会更加严重。”桓侯又不理睬。扁鹊离开后,桓侯又不高兴。又过了十天,扁鹊又进见桓侯,说:“您的病在肠胃里了,不及时治疗将要更加严重。”桓侯又没有理睬。扁鹊离开后,桓侯又不高兴。又过了十天,扁鹊在进见时远远看见桓侯就转身跑了。桓侯特意派人问他(为什么跑),扁鹊说:“小病在皮肤纹理间,是汤熨的力量能达到部位;病在肌肉和皮肤里面,是针灸的力量能达到的部位;病在肠胃里,是火剂汤的力量能达到的部位;病在骨髓里,那是掌管性命的神的事情了,(医生)是没有办法医治的。现在病在骨髓里面,我因此不再请求为他治病了。”又过了五天,桓侯身体疼痛,派人寻找扁鹊,扁鹊已经逃到秦国了。于是桓侯就病死了。

  参考答案

  1、第一层:扁鹊见蔡桓公……桓侯又不悦。

  第二层: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臣是以无请也。

  第三层:居五日……桓侯遂死。

  2、⑴B⑵A⑶A⑷D

  3、A

  4、桓侯没有正确对待自己的疾病,不接受医生的忠告去治疗,以致疾病发展到不可医治的地步,终于死去。

  5、用这个故事,劝告人们不可讳疾忌医,有了缺点和错误要接受忠告去改正,否则就会小错成大错,以致到不可挽救的地步。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1001723.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赵普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赵普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在北宋初期,出了一个声名并非显赫的宰相。他并不是常出现在前台,而只是辅助君主在幕后出谋画策。然而,他所参与制订的重要方针,政策,却一直影响着宋朝三百年的统…

    古诗文 2022年11月29日
    38
  • 道法自然文言文

    道法自然文言文   夫道者,万物之源也,衍而万化,是为自然。心者,思辨之源也,拓以八方,乃识道也。是以,物载于道,道源于辨,辨本乎心。故吾曰:格物以致知,致知以求道,道法自然。  …

    古诗文 2022年11月25日
    63
  • 描写桂花的古诗

      秋雨绵绵,连续不断。桂树毅然承载绵绵秋雨的洗礼,酝酿延长桂花的花期。花蕊浮幽香,以下是描写桂花的古诗,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1、《品桂》清、张云敖   西湖八月足清游,何处…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55
  • “李充嗣,字士修,内江人”阅读答案及句子翻译

    李充嗣,字士修,内江人。给事中蕃孙也。登成化二十三年进士,改庶吉士。弘治初,授户部主事。以从父临安为郎中,改刑部。坐累,谪岳州通判。久之,移随州知州,擢陕西佥事,历云南按察使。 正…

    古诗文 2022年11月25日
    58
  • 掩耳盗铃文言文翻译

    掩耳盗铃文言文翻译   导语:《掩耳盗铃》的故事我们都知道,那你知道怎么翻译吗?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掩耳盗铃文言文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   原文: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

    古诗文 2022年11月30日
    37
  • 元宵节古诗句

      关于元宵节的诗词,最脍炙人口的就要数南宋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了。词中写道:“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风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娥儿雪柳黄金屡…

    古诗文 2022年11月9日
    41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