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策略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策略

  初三文言文的复习,一直受到师生们的重视。可是,面对几十篇课内考试篇目,和漫无边际的课外阅读,如何复习才能抓住要领,行而有效,是大家十分关心的问题。历届都有不少考生反映,花了很大精力反复背诵和默写,没完没了地做题目,结果仍然找不到感觉。要改变这一状况,采取正确的复习策略和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研读历年中考试卷,了解命题意图

  中考文言文试题,对知识和能力的考查比较全面,主要有诗文名句的默写、常用实词解释、句子的理解和解释、文学常识、对文章思想感情的整体理解与评价等。

  从名句默写看:

  因此,我们在复习时就要充分考虑到这一因素,有必要将考试范围内的名篇名句熟读成诵,尤其要重视其中重点字或难写字的书写,保证背得流利,写得准确。当然,做到不失分的关键,还在于对默写内容的透彻理解上。

  从实词解释看:

  中考文言文试题中,一般都是选用较为常用且在现代汉语中仍有生命力的实词进行解释,涉及的知识以“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和“词类活用”为主。试卷中考到的“居”,就是个多义词,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出自《登泰山记》的“半山居雾若带然”,解释为“停留”;出现在《捕蛇者说》、《核舟记》中,还有“居住”、“处于”的意思。而试卷课外文言文《秦西巴纵麑》有“居一年,取以为子傅”,“居”解释为“过了(一段时间)”,这就是从“停留”的意义上引申而来的。

  这表明课内所学实词不仅要掌握其常用义,还要注意迁移,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去思考它最适合的意义。从句子解释看:以抓关键性、富有哲理性和生命力的句子为原则。除了要准确把握实词含义外,还应注意语序的调整和省略内容的补充。

  从文章理解看:

  近年中考课内篇目的文章理解相对较容易,只要对文章内容大致了解,并能整体把握,掌握中心就可以不变应万变了。

  二、梳理考试篇目,做到心中有数

  近年中考文言文课内篇目大约60篇左右,其中文章大约25篇,诗词大约35首。从先秦到明清都有涉及。如何能够在复习过程中对这些诗文尽快地了然于心,最好的.办法就是将这些篇目做一个完整的梳理,可以按照朝代编序,列出每一篇目的出处、作者身份、文章要点以及相关材料等。

  如《曹刿论战》,出处为《左传》,作者左丘明是鲁国史官,文章要点为取信于民及把握战机,相关材料有编年体史书、长勺之战、以弱胜强等。如果将这些以列表的方式整理出来,并且随时增减,就会做到心中有数,应付自如了。

  三、广泛阅读,应对课外语段

  中考课外文言选文体裁主要是寓言和传记。

  一般来说,这类文章考试难点是寓意或人物性格特征及精神品质的概括。这可以从文章的故事情节、人物的言行入手,进行归纳提炼。当然,要具备这样的能力,需要有一个量的积累,课外应多读一些诸如《寓林折枝》、《成语故事》等书籍。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1001907.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张可久――【中吕】仙客

      春思   鱼尾钗,风头鞋,花边美人安在哉?烟冷宝炉香,尘昏玉镜台。燕子归来,月淡朱帘外。   括山道中   云冉冉,草纤纤,谁家隐居山半掩?水烟寒,溪路险。半幅青帘,五里桃花店…

    古诗文 2022年10月7日
    58
  • 《送方希则序》文言文翻译

    《送方希则序》文言文翻译   引导语: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就必须要看得懂文言文,那么有关《送方希则序》的文言文及翻译哪里有呢?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 送方希则…

    古诗文 2022年12月3日
    63
  • 《后催租行》翻译赏析

      《后催租行》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范成大。其古诗全文如下:   老父田荒秋雨里,旧时高岸今江水。   佣耕犹自抱长饥,的知无力输租米。   自从乡官新上来,黄纸放尽白纸催。   卖衣…

    古诗文 2022年11月7日
    68
  • 杨子之邻人亡羊文言文翻译|注释|道理寓意

      《杨子之邻人亡羊》是出自《列子· 说符》中的寓言故事。 文言文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之者众?&r…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93
  • 浅析文言文断句法

    浅析文言文断句法   课外文言文阅读在各地的中考当中是作为附加题的形式出现的,主要考查对课内知识的迁移与延伸,一般来说,课内文言文知识掌握得很好的话,课外阅读当中的解释翻译及对内容…

    古诗文 2022年11月20日
    50
  • 治水必躬亲的原文断句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

    1、原文《治水必躬亲》 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

    古诗文 2022年5月20日
    193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