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硕鼠课件

诗经硕鼠课件

  硕鼠,《诗经》中的一篇,收于《诗经·国风·魏风》,是魏国的民歌,人民用硕鼠讽刺当政者,表达了奴隶的反抗和对理想国度的向往。

  一、教学目标:

  1、简要了解《诗经》在中国文学诗上的地位、写作手法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2、根据译文了解《硕鼠》表达的含义。

  3、阅读并背诵《硕鼠》,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师:喜欢诗歌吗?你都知道有哪些诗歌?

  2、介绍《诗经》:(多媒体出示相关资料)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原本叫《诗》,共有诗歌305首,因此又称“诗三百”。从汉朝起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因此称为《诗经》。

  《诗经》存三百零五篇,分《风》、《雅》、《颂》三部分。《风》有十五国风,是出自各地的民歌,这一部分文学成就最高,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

  “赋、比、兴”是诗的表现手法。“赋”是直陈其事,描述一件事情的经过。“比”是打比方,用一个事物比喻另一个事物。“兴”是从一个事物联想到另外一件事物。

  3、多媒体播放《硕鼠》朗读示范,学生跟读。

  4、(大屏幕出示译文)根据译文,欣赏《硕鼠》,小组交流,了解这篇文章含义,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5、背诵《硕鼠》。

  6、课下搜集《诗经》的其它作品来欣赏。

  7、小结:有什么收获?

  三、效果与反思

  运用网络资源学生对《诗经》有一些了解,也初步了解了“赋”“比”“兴”的写作手法。这有助于学生对诗的内涵的理解和对诗歌感情的把握。跟着网络音频朗读,学生能流利准确朗读并熟读成诵。

  硕鼠原文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

  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硕鼠赏析

  这首诗选自《诗经?魏风》,是《伐檀》一诗的姊妹篇。《伐檀》写的是一群觉醒了的奴隶们,在伐檀运木、砍辐斫轮造车的时候,因不堪忍受剥削压迫,对奴隶主产生了强烈的不满和反抗情绪;而《硕鼠》则是由思想上对剥削阶级的不满发展到行动上进行反抗了。

  这首诗是《诗经》中少有的几篇纯乎比体诗之一。比体诗的特点是全诗“以彼物比此物”,诗中描绘的事物,不是诗人真正要歌咏的对象,描绘的形象没有独立的意义,而是以打比方来表意说理,通过“咏物”来寄托自己的思想感情与观点。这首诗着重描述令人憎恶的偷食老鼠,但一望而知,是比喻不劳而食的剥削者。通过这个比喻,把剥削阶级贪婪、残忍、寄生的本性,以及人民的反抗意识,作了集中、形象的表现。

  这首诗共分三章,每章八行。采用重叠递进式的咏唱,表现了十分强烈的抒情性。第一章,首二句是对“硕鼠”的希求,希求它“无食我黍”。再下两句,指责“硕鼠”的刻薄。三岁,指多年。多年来我用粮食养活你,你却只管自己不顾我的死活。下四句,表示不能再忍受下去了,我发誓要离开你,到那安乐的地方去,寻找自己的安身之处。感情有三次变化,一次比一次强烈!各节之间,由“硕鼠硕鼠,无食我黍!”到“硕鼠硕鼠,无食我麦!”再到“硕鼠硕鼠,无食我苗!”象征奴隶主的硕鼠,由食黍、食麦到食苗,一层比一层残酷,因而,奴隶们反抗奴隶主的思想感情也一层比一层递进,一章比一章更为强烈!各章均重叠“硕鼠”,对剥削阶级贪婪、残酷的本性揭露无余,也强烈地抒发了被剥削者切齿痛恨的仇视情绪与反抗行动。令后世读者为之叹息掉泪。它的思想性、战斗性都是十分强烈的。

  这首诗的主要价值和意义,还在于它表达了一种向往、追求没有剥削、压迫的人间“乐土”的社会理想。这种社会理想的提出,在我国思想发展史上起到了振聋发聩的巨大作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硕鼠》的“适彼乐土,爰得我所”,“适彼乐国,爰得我直”的社会幻想,到后来儒家在《礼记?礼运》篇中提出的“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弃者皆有所养”的大同理想,再到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提出的“黄发垂髫,怡然自乐”,“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桃源理想,再到康有为《大同书》提出的“大同之世,天下为公,无有阶级,一切平等”的社会理想,在我国二千多年的社会发展中,形成了一种否定阶级压迫和剥削、追求幸福生活和美好社会的思想传统。“尽管这种社会理想在当时条件下不可能实现,但它启迪了劳动人民的思想,诱导了劳动人民的追求,鼓舞了劳动人民的斗争,其价值和意义是无论如何不能低估的”(张树波《名作欣赏》)。恩格斯在高度评价空想社会主义理论时,曾称颂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三位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是“属于一切时代伟大的智士之列的”(《〈德国农民战争〉序》)。应当说,《硕鼠》一诗的作者、我们的这位先辈诗人,也是理应列入“最伟大的智士之列”的。

  这首流传千古的比体诗,在艺术上的最成功之处,在于它的喻体(硕鼠)选择得好。一是日常生活中人们熟知的。二是贴切、生动。所谓贴切,就是认真地概括喻体——老鼠和本体——奴隶主的共同点,抓住了二者的共同特征。因此,一提到老鼠,人们便自然会联想到剥削人民的奴隶主,从而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同时,作者又加以夸张,突出了“硕鼠”由于贪吃而体态肥硕,借以突出了剥削阶级的贪得无厌,使形象更加鲜明、生动。三是具有鲜明的感情色彩。用老鼠比喻剥削者,与作者的爱憎感情相一致。因而,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千百年来在一辈辈的读者群中,引起强烈的共鸣。这一成功的艺术经验,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1003207.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栖一《武昌怀古》阅读答案

    武昌怀古 栖一 战国城池尽悄然,昔人遗迹遍山川。 笙歌罢吹几多日,台榭荒凉七百年。 蝉响夕阳风满树,雁横秋岛雨漫天。 堪嗟世事如流水,空见芦花一钓船。 【注】①栖一:唐末五代诗僧。…

    题库 2022年11月18日
    53
  • 李商隐《重有感》阅读答案

    重有感 李商隐 玉帐牙旗得上游,安危须共主君忧。 窦融表已来关右,陶侃军宜次石头。 岂有蛟龙愁失水?更无鹰隼与高秋! 昼号夜哭兼幽显,早晚星关雪涕收。 注 ①这首诗与《有感二首》有…

    题库 2022年11月26日
    78
  • 朱淑真《东马塍》阅读答案附解析

    东马塍①   [宋] 朱淑贞 一塍芳草碧芊芊,活水穿花暗护田。 蚕事正忙农事急,不知春色为谁妍。 [注] ①东马塍:地名;塍,田间的土埂子。这首诗,以明快的笔调描绘了奏农村欣欣向荣…

    题库 2022年11月22日
    40
  • 木兰诗里一词多用

    木兰诗里一词多用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都存在一个词具有两种以上意义的现象。以下是专门为你收集整理的木兰诗里一词多用,供参考阅读!   一词多用   市:1.东市买骏马(名词,集…

    题库 2022年11月27日
    47
  • 陈之昂《感遇(其三)》阅读答案及赏析

    感遇(其三) 陈子昂 苍苍丁零①塞.今古缅荒途。 亭堠②何摧兀③,暴骨无全躯。 黄沙漠南④起,白日隐西隅。 汉甲三十万,曾以事匈奴。 但见沙场死,谁怜塞上孤! 注:①丁零:是古代的…

    题库 2022年11月19日
    50
  • 太史慈为何来救孔融?

    太史慈为何来救孔融? A.早就对孔融仰慕已久 B.回来路上遇见孔融兵败 C.为报孔融照顾老母亲的恩情,自愿来救 D.其母常得孔融照顾,为报恩,命儿子去救孔 正确答案:D

    题库 2022年9月11日
    75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