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的重点词

木兰诗的重点词

  《木兰诗》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一篇乐府诗。

  木兰诗的重点词

  1、木兰当户织 当:对着 户:门

  2、惟闻女叹息惟:只

  3、问女何所忆 忆:思念

  4、昨夜见军帖 帖:文告

  5、军书十二卷 十二:表示多数,很多的意思

  6、阿爷无大儿 阿爷:指父亲

  7、愿为市鞍马 为:为了 市:买

  8、旦辞爷娘去 旦:早晨

  9、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但:只 溅溅:水流声

  10、朔气传金柝 朔:北方

  11、策勋十二转 策勋:记功

  12赏赐百千强 强:有余

  13、木兰不用尚书郎 用:做

  14、出郭相扶将 郭:外城 扶将:扶持

  15、著我旧时裳 著:穿

  16、当窗理云鬓 云鬓:像云那样的鬓发

  17、对镜帖花黄 帖:通“贴”

  18、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扑朔:动弹,迷离:眯着眼

  19、双兔傍地走 走:跑

  通假字

  1、对镜帖花黄 帖:通“贴”,粘贴,贴上。

  2、出门看火伴 火:通“伙”,伙伴。

  一词多义

  1、东市买骏马 市:名词,集市。

  愿为市鞍马 市:动词,买。

  2、昨夜见军帖 帖:文书。

  对镜帖花黄 帖:通“贴”,贴上。

  古今异义词

  1、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古义:只。

  今义:但是。

  2、策勋十二转

  古义:量词,勋级每升一级叫一转。

  今义:转过。

  3、赏赐百千强

  古义:多,有余。

  今义:与“差”相对。

  创作背景

  《木兰诗》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据其最早著录于陈释智匠所撰的《古今乐录》,可证其产生之时代不晚于陈。诗中称天子为“可汗”,征战地点皆在北方,则其产生之地域在北朝。诗中有“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但闻燕山胡骑声啾啾”语。黑山即杀虎山,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南,去黄河不远。燕山指燕然山,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杭爱山。据此,《木兰诗》中之战事,当发生于北魏与柔然之间。柔然是北方游牧族大国,立国一百五十八年(394—552)间,与北魏及东魏、北齐曾发生过多次战争。而最主要之战场,正是黑山、燕然山一带。429年,北魏太武帝北伐柔然,便是“车驾出东道,向黑山”,“北度燕然山,南北三千里。”(《北史·蠕蠕传》,蠕蠕即柔然。)

  此诗收入《乐府诗集》的《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中,至唐代已广为传诵,唐人韦元甫有拟作《木兰歌》,可以为证。因此,学者们大都认为,民歌《木兰诗》产生于北朝后期。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1003241.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虞集《【南乡一剪梅】招熊少府》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南乡一剪梅】招熊少府 元·虞集 南阜小亭台,薄有山花取次开。寄语多情熊少府:晴也须来,雨也须来。   随意且衔杯,莫惜春衣坐绿苔。若待明朝风雨过…

    题库 2022年11月18日
    44
  • 顾炎武《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阅读答案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1)有人说首联“惊”…

    题库 2022年11月23日
    63
  • 古典诗歌行文结构技巧的鉴赏试题及答案

    主要是讲讲古典诗歌行文结构技巧的鉴赏。先说常见的诗歌行文结构技巧。 1、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 指不从正面平铺直陈,先从反面着笔,加以贬抑,而后透露自己的真实意图。如南宋诗人叶绍翁…

    题库 2022年11月22日
    34
  • 于震《海上吊吴野人墓》阅读答案附赏析

    海上吊吴野人墓 【清】于震 日落平原海气昏,一坟萧瑟对空村。 纵教大业留天壤,到底虚名误子孙。 岸拆蛟龙移墓道,潮来风雨吊诗魂。 当年冠盖应俱在,独认残碑剔藓痕。 【注】吴野人:明…

    题库 2022年11月18日
    42
  • 赵嘏《经汾阳旧宅》阅读答案

    经汾阳旧宅 赵嘏 门前不改旧山河,破虏曾轻马伏波②。 今日独经歌舞地③,古槐疏冷夕阳多。  【注】①汾阳旧宅:郭子仪的旧居,在长安亲仁里。郭子仪是唐代名将,为平定安史之乱…

    题库 2022年11月17日
    46
  • 诗经采薇课件

    诗经采薇课件   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诗经采薇课件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诗经采薇课件   [学习目标]:   1.了解《…

    题库 2022年11月26日
    36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