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的主旨和结构新探

木兰诗的主旨和结构新探

  导语: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供大家阅读和参考。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给您的好友。

  义教初二册课本认为《木兰诗》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与之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因此把全诗分为四个部分,即第一至三段为第一部分,第四段为第二部分,第五、六段为第三部分,第七段为第四部分。对此,本人颇有微议。首先,从《木兰诗》反映的民族史背景看:据《魏书·太祖纪》载:登国六年(391年)十月戊戌,北征蠕蠕(即柔然。当时北方称蠕蠕,南方称芮芮),追之及于大碛南床山下,大破之,班赐从臣各有差。那时,北魏刚立国五年,社会还滞留在家长制奴隶制阶段(王仲荦语),其族人还过着逐水草、无城郭的生活。鲜卑拓跋部从来就是一个以掳掠为职业的落后集团(范文澜语),官吏没有俸禄,以掳掠为获取财富的手段。这次进攻柔然,正如大臣崔浩所说:多获美女珍宝,马畜成群。战后,班赐从臣各有差就是把夺得的奴隶和牲畜,按战功的大小,按等级分配给从征的贵族和扈从武士。这是掠夺式的战争,并非防御性战争。

  其次从叙述主体木兰看:

  木兰的替父从军是迫不得已的。她是在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的情况下,被迫替爷征主旨和结构的。换句话说,当时的北魏统治者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既对别的民族进行无休止的侵犯掳掠,又对本民族人民进行无尽期的征兵,以至于规定每家每户非出一个男丁不可,从而迫使木兰不得不女扮男装、冒名顶替。而这样长期对内征兵的结果,则使得人人不安、家家不宁,因为古来征战几人回。至于说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中归来的将军壮士则肯定寥寥无几。

  难怪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了。这叹息不但是迫不得已从军的叹息,还是可能诀别的叹息,因此从叙述主体木兰的主观认识来看,她绝对不会有保家卫国的理想。教材分析者由于脱离了文本,故拔高了木兰的思想认识,以为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是不恰当的。

  另外,我们从课文的第五、六段来看,这两段似乎充满了欢快的情调,据此,诸多分析者认为它突出了她(木兰)不图功名利禄的高尚品格。其实这种分析也很勉强。如果我们注意到了上面的分析,把握住了木兰的思想认识和从军意愿,就不难看出,这两段表面上的欢快掩不住内心的悲苦,这是一种含泪的.微笑,是一种庆幸。就木兰而言,她已体味到战争的严酷,征战几十年,曾亲临杀戮和被杀戮的惊心动魄,现在侥幸生还,已是不幸中之万幸,她怎还敢有百千强的赏赐和作尚书郎呢?她只希望不再被征召,安安静静地过日子。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就是九死一生之后极度兴奋的真实写照。倘若作了尚书郎,那又得为统治者卖命,说不定哪一天又得披挂上阵,重踏生死场。就家人而言,几十年的盼望,喜事少愁绪多,愁就愁在木兰在外生死难料。

  在那风烟四起遍地腥云的社会里,木兰迫不得已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其家人的忧愁和担心是合情合理的。因此尽管从表面看,木兰回归后家里很热闹,可这种热闹是在几十年忧愁担心之后的,它实质是一种意外的解脱,所以无论从木兰角度看,还是从家人角度看,都无所谓有自觉自愿的爱国意识和思想,无所谓突出她不图功名利禄的高尚品格。

  再次从叙述者(作者)角度看,叙述者的本意也不在于要表现一种爱国情结。这可以从《木兰诗》的结尾看出,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这是一段带有议论性的句子,显然,作者的本意在于要打破传统的男尊女卑思想观念的束缚,建立一种全新的女子未必不如男的思想观念,这是作者的进步思想倾向所在。

  有了以上分析,全文的结构似可划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至六段)主要记叙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意在托出木兰具有男子汉气概,为第二部分(第七段)的议论张本。

  第二部分则是作者写作的意图所在。全诗的重心应该是第二部分,因而主旨也应从第二部分中归纳。这也符合记叙性文章的一般特点,即文中的议论往往中国睛作用。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1003385.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李白《谢公亭》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谢公亭 李白 谢亭离别处,风景每生愁。 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 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鸣秋。 仿古一相接,长歌怀旧游。 【注释】①谢公亭:谢朓曾在此处送别友人。 1.请描绘诗中画线句…

    题库 2022年11月18日
    55
  • 周邦彦《万里春》阅读答案及翻译

    万里春 宋  周邦彦 千红万翠。簇定清明天气。为怜他、种种清香,好难为不醉。 我爱深如你。我心在、个人心里。便相看、老却春风,莫无些欢意。 1.“清明时节雨纷…

    题库 2022年11月19日
    38
  • 刘辰翁《永遇乐·璧月初晴》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永遇乐 【南宋】刘辰翁 余自乙亥上元,诵李易安《永遇乐》①,为之涕下。今三年矣,每闻此词,辄不自堪,遂依其声,又托之易安自喻,虽辞情不及,而悲苦过之。 璧月初晴,黛云远淡,春事谁主…

    题库 2022年11月22日
    40
  • 刘基《春蚕》郝经《蚕》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春蚕 【明】刘基 可笑春蚕独辛苦,为谁成茧却焚身。 不如无用蜘蛛网,网尽蜚虫不畏人。 注解:蜚:通“飞”。 蚕 【元】郝经 作茧方成便弃捐,可怜辛苦为谁寒?…

    题库 2022年11月19日
    42
  • 木兰诗重点虚词

    木兰诗重点虚词   《木兰诗》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一篇乐府诗。它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题库 2022年11月27日
    61
  • 陆游《鹊桥仙》柳宗元《渔翁》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鹊桥仙 陆游 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 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渔 翁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

    题库 2022年11月22日
    59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