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诗经》是我国诗歌的光辉起点

为什么说《诗经》是我国诗歌的光辉起点

  相传,我国古代有“采诗”的制度。远在尧、舜、禹、夏、商、周的时代,朝廷就设有专门采诗的官员,每年的’正月或者八月,在民间征集群众口头流行的歌谣,然后把采集来的歌谣献给乐官太师,乐官再配上乐谱,演唱给天子听。天子则依靠这些诗歌体察风土人情,了解民间疾苦以及老百姓对朝廷政治设施的反映和意见。《诗经》就是周代乐官们收集并经过加工整理的歌谣,它前后酝酿了五百多年,并且被不断地润色和删减,精心编选,分门别类,按“风”(民间诗歌)、“雅”(贵族官吏诗歌)、“颂”(宗庙祭祀诗歌)三大类,进行加工整理,最后选出三百零五首,编成一部诗歌总集。当时,这部诗歌总集就叫《诗》,或按其诗篇之整数,称《诗三百》。

  春秋时代,群雄并起,各诸侯之间,交往频繁。许多王侯贵族、公卿大夫,为加强自己的外交辞令,使语言含蓄婉转且优美动人,常常借用诗句来表达意见和态度。这种风气越演越烈,以至一时形成风气,上层人物说话办事,多引诗传情达意,证其得失,否则就觉得大失面子。

  《左传》襄公十六年还记载,晋平公即位不久,一次大宴诸侯,让赴宴的诸位大夫,赋诗并配乐舞,还提出“诗歌必类”,即要求所赋诗歌,应符合宴会内容。谁知齐国大夫高厚,赋诗“不类”,晋大夫荀偃立即拍案而起,怒声喝道:“诸侯有异志矣!”认为齐国有叛逆之心,于是和赴宴的其他大夫盟誓:“同讨不庭!”只因赋诗不当,几乎引发一场大祸,可见稔熟《诗》在春秋时期,是何等重要!据后人统计,一部《左传》,记载春秋时期政治、外交活动时,引诗之句,竟达二百五十条,其中百分之九十五,都出自《诗三百》。

  正是在如此时代氛围中,孔子对《诗》推崇备至,不只授徒讲学,把它作为主要课本,还多次对儿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到了汉代,朝廷采纳董仲舒的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开创者孔子的地位,一下子被抬得很高,直至奉为“圣人”。爱屋及乌,孔子推祟的《诗》,也被看作重要经典,因而出现了《诗经》这一名称,并广为流传,沿用至今。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中国诗歌的光辉起点。它是中国上古时代社会生活的艺术反映,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

  两千多年来,《诗经》如巨眼喷泉,一直流泽和滋润着中国诗歌这条源远流长的长江大河,哺育着众多才华卓绝的文人墨客。它不仅是中国文化的一份宝贵遗产,而且早在古代就流传到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十八世纪时,还传播到了欧洲,时至今日,世界上各种主要文字,都有了《诗经》的翻译本。《诗经》已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份珍贵财富。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1003569.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胡令能《小儿垂钓》阅读答案及诗意翻译赏析

    小儿垂钓 【唐】 胡令能 蓬头①稚子②学垂纶③,侧坐莓④苔⑤草映身。 路人借问⑥遥招手,怕得鱼惊⑦不应人。  【注释】     ①蓬头:头发…

    题库 2022年11月17日
    30
  • 曹德《三棒鼓声频·题渊明醉归图》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失宫调] 三棒鼓声频·题渊明醉归图 【元】 曹德     生生醉也,童子扶者。有诗便写,无酒重赊,山声野调欲唱些,俗事休说。问青天借得…

    题库 2022年11月22日
    43
  • 把木兰诗改成现代故事

    把木兰诗改成现代故事   引导语:把木兰诗改成现代故事是怎样?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关于木兰诗改成现代故事范文,欢迎阅读!   篇一:把木兰诗改成现代故事   此时,正值边关告…

    题库 2022年11月27日
    31
  • 读《木兰诗》有感

    读《木兰诗》有感   导语:木兰与男人同吃共住,吃一样的苦,受一样的累,却干出与男人不同的事迹,创出了与男人不同的辉煌。下面是由小编为你整理的读《木兰诗》有感,欢迎大家阅读。   …

    题库 2022年11月27日
    39
  • 王昌龄《从军行》高适《塞上听吹笛》阅读答案解析

    《从军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①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②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塞…

    题库 2022年11月20日
    53
  • 鳜婆给灵感大王献了个什么方法捉拿唐僧?

    鳜婆给灵感大王献了个什么方法捉拿唐僧? A.让灵感大王作法使通天河结冰,待唐僧师徒过河时让冰裂开,使他们坠入河中(正确答案) B.让灵感大王作法使船沉掉,使他们坠入河中 C.鳜婆自…

    题库 2022年9月10日
    46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