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见梁惠王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孟子见梁惠王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孟子见梁惠王

  【原文】

  孟子见梁襄王①。出,语②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③然问曰:‘天下恶④乎定’吾对曰:‘定于一。’ ”“孰能一之 '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与之 ”对曰:“天下莫不与⑤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⑥作云,沛然⑦下雨,则苗浡然⑧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⑨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⑩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⑾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注释】(1)梁襄王:即魏襄王,名嗣(一说名赫),魏惠王的儿子,前318一前296年在位,襄是他死后的谥号。此处所说的事,当在襄王继位后不久。(2)语(yù预):告诉。(3)卒:通“猝”,突然。 (4)恶(Wū乌)平:怎样,如何。(5)与:此处为归顺,随从之意。(6)油然:朱熹《集注》云:“云盛貌。”(7)沛然:朱熹《集注》云:“雨盛貌。”(8)浡(bó博)然:朱熹《集注》云:“兴起貌。”(9)人牧:管理民众的人,即统治者。(10)领:即脖子。(11)由:通“犹”。

  【参考译文】

  孟子进见梁襄王,出来后,对人说:“(梁襄王)远远看上去不像个国君的样子,走近他也看不到有什么使人敬畏的地方。“(见了我后)突然问道:‘天下要怎样才能安定呢?’ “我回答说:‘天下安定在于统一天下。’“‘谁能统一天下呢?’ “我对他说:‘不喜欢杀人的国君能统一天下。’ “‘谁会归附他呢?’ “我又回答:‘天下没有不归附他的。大王您知道禾苗生长的`情况吗?当七八月间一发生干旱,禾苗就要枯槁了。一旦天上乌云密布,下起大雨,那么禾苗就长得茂盛了。如果这样的话,谁能阻止它呢?而现在天下国君,没有一个不嗜好杀人。如果有一个不喜欢杀人的(国君),那么普天下的老百姓都会伸长脖子期待着他来解救。如果像这样,老百姓就归附他,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这哗啦啦的汹涌势头,谁又能够阻挡得了呢?”

  【阅读训练】

  1.解释

  (1)语:告诉 (2)卒然:突然 (3)恶:怎样 (4)定:安定

  (5)一:统一天下 (6)孰:谁 (7)嗜:喜欢 (8)与:归附

  2.翻译

  (1)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如果有一个不喜欢杀人的国君,那么,天下的老百姓都会伸长脖子期待着他来解救了。

  (2)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如果像这样,老百姓就归附他,就像水向低处流一样,这哗啦啦的汹涌势头,谁能阻挡得住呢?

  3.简要说说孟子采用比喻说理的贴切性。

  本文主要论述孟子的仁政思想、民本思想:不要滥杀无辜,人民才会“引颈而望”,进而“定于一”。孟子在文中以“禾苗喻百姓”,以“雨水”喻君恩,就清楚地向梁襄王表明了君恩之于百姓的重要性及实行“仁政”的好处。而“水之就下”就更是表明了实行“仁政”的效果之显著。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1004977.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近平望文言文的练习以及答案

    近平望文言文的练习以及答案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

    古诗文 2022年11月28日
    65
  • 解铃还须系铃人

    文言文   金陵清凉泰钦法灯禅师在众日,性豪逸,不事事,众易之,法眼独契重。眼一日问众:“虎项金铃,是谁解得?”众无对。法灯适至,眼举前语问,师曰:&ldq…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84
  •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欧阳修《生查子》翻译赏析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译文]   月儿从柳树上升起,我和心上人啊,相约在黄昏后的时间。 上元节 也就是正月十五元宵节…

    古诗文 2022年11月18日
    97
  • 唐诗遣悲怀三首·其二意思原文翻译-赏析-作者元稹

    作者:元稹 朝代:〔唐代〕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身后意 一作:身后事)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

    古诗文 2023年2月18日
    25
  • 峡江寺飞泉亭记

    朝代:清代 作者:袁枚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余年来观瀑屡矣,至峡江寺而意难决舍,则飞泉一亭为之也。   凡人之情,其目悦,其体不适,势不能久留。天台之瀑,离寺百步,雁宕瀑旁无…

    古诗文 2020年3月5日
    658
  • 《不孝有五,不顾父母》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不孝有五,不顾父母 孟子曰:“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①,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养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②耳目…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59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