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六步法介绍

文言文教学六步法介绍

  如何使学生对文言文从被动学变为主动学?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们认为可以采用“六步法”,即一看、二听、三找、四讲、五读、六总。

  一看。遇到一篇新文章,先组织学生自看。篇幅短的可通读全文,篇幅长的则要分段阅读,使学生先有感性认识。这一步骤姑且称为“粗读”。例如高一语文第一册中《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对高中生来讲这篇课文篇幅不长难度不大,我们安排10分钟给学生“粗读”。

  二听。让学生在“粗读”的基础上,认真聆听老师的范读或听录音。这一过程要求学生特别留意生词的读音,并且对重点实词、虚词做到心中有数。

  三找。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说,“教师培养学生主要是教会他动脑筋。”“找”的过程也就是“动脑筋”的过程。“找”即学生“听”后找出需掌握的生词及重点并提出疑问。这可称为“精读”。让学生“找”,可以对症下药、有的放矢,这比老师开门见山点出来效果更好。仍以《邹忌讽齐王纳谏》为例,我们请一个学生上讲台,找出本文生字,他在黑板上写出“yì@①(yì)丽、朝(zhāo)服、窥(kuī)、孰(shú)、谏(jiàn)、谤(bàng)、期(jī)年”等词。另一学生补充指出,“朝”在本文有两个读音,在“朝服”中念(zhāo),在“皆朝于齐”中念(cháo)。然后,启发学生找出本文重点,让他们各抒己见,最后逐渐统一认识,列出“服、美、私”这几个词有活用现象。又有同学指出本文“于”用法各异,有“对、向”义,有“比”义,还有“在”义。我们又鼓励学生提问。一学生提出“孰视之”中“孰”,不知作何解释。在“找”这一过程可以引进竞争意识,看谁找得快、找得准。同学受到老师表扬后学习兴趣更浓,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四讲。老师讲解同学在“找”中出现的`疑点,并启发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有些书本下面注释有的,要提醒学生作记号;没有的则要督促他们做笔记。这一环节,可进行个别提问,也可集体提问,还可交叉进行,相辅相成。例如上面提及的“孰视之”中“孰”作何解,可以提示《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学过一句“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学生立刻回忆起此处“孰”是通假字,通“熟”、仔细,这样,“孰视之”中“孰”也就迎刃而解了。

  五读。完成了上述四个步骤后,应让学生分段分节朗读,这有助于课文的完整性与连贯性。“读”时,应遵循古人“必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

  六总。最后一个步骤后,也是很关键的一个步骤,是总结。通常语文老师都是不辞劳苦地“滔滔不绝”,成绩好的学生自不必说;对差的学生或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而言,则多半是对牛弹琴。我们认为可以让学生总结。让他们积极思考,归纳出本课的重点。学生踊跃参与,既锻炼了分析归纳能力,又提高了语言表达水平,同时又一次巩固了本课知识点,可谓“一箭三雕”。

  字库未存字注释:

  @①原字日加失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1005103.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七律_秋风最是无情物

    秋风最是无情物, 向晚青山落叶深。 昨日同堂潇洒客, 今朝异地寂寥人。 云中雁信凭谁寄, 故里壶觞尚有温。 院外飞传三两吠, 吾心错又启扉门。

    古诗文 2022年9月29日
    100
  • 卷一百十二  ◎内制口宣一百二十二首

      【赐大辽贺兴龙节人使雄州回程御筵口宣(元?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有敕。卿等聘事既成,归途尚邈。属此冰霜之候,眷言来往之勤。宜锡燕私,少纾行役。   【赐大辽贺正旦使副春幡…

    古诗文 2022年10月10日
    54
  • 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段太尉逸事状 柳宗元 太尉始为泾州刺史时,汾阳王以副元帅居蒲。王子晞为尚书,领行营节度使,寓军邠州,纵士卒无赖。邠人偷嗜暴恶者,率以货窜名军伍中,则肆志,吏不得问。日群行丐取于市,…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48
  • 《国风·唐风·蟋蟀》全诗翻译赏析

      国风·唐风·蟋蟀   蟋蟀在堂,岁聿其莫⑴。今我不乐,日月其除⑵。无已大康⑶,职思其居⑷。好乐无荒,良士瞿瞿⑸。   蟋蟀在堂,岁聿其逝⑹。今我不乐,日月其迈⑺。无已大康,职思…

    古诗文 2022年11月12日
    45
  • 战争的诗句

    战争的诗句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 严武《军城早秋》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 陆游《关山月》…

    古诗文 2022年11月22日
    38
  • “吾乡吕徽之先生,博学能诗文”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吾乡吕徽之先生,博学能诗文,问无不知者,而常逃①其名,耕渔以自给。一日,携币诣富家易谷种,值大雪,立门下,人弗之顾。徐至庭前,闻东阁中众人作咏雪诗,一人苦吟弗就,先生不觉失笑。阁中…

    古诗文 2022年11月25日
    50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