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文言文教学方式

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文言文教学方式

  1.从人物事件中,给学生以感情的激励透过文言文篇章的语言表达形式,看出其所叙述、议论的人物和事件,这“事有人为,人因事显”的生动故事,最易诱发学生的兴趣,激励学生的情绪和感情。因此,对类似的课文如《为学)、《左忠毅公轶事》等,经常规的讲解后,宜让学生熟悉并流利地转述故事内容。反复畅谈自己的认识和看法。同类型的篇目阅读积累一定的数量并经过了一段时间后,学生可依的间先后或事件的性质分类归纳,从特定的时代文化背景中,感受到这些人物的崇高品格和事件的历史价值: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能披荆斩棘生存发展,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正源于这些人物的英勇奋斗和杰出贡献。

  2.从思想精神中,给学生以理性的感悟人物。事件是思想、精神的最大载体,而思想精神又是“万物的伟大杠杆”和“灵魂的大气层”(两处均引自史蒂文森《世界名言博引》一书),这种思想。精神在我们古老文明的国度里,它“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间”(引孟子语),如《师说)、《治平篇》、(论语)和《孟子》的`选文等。教学中,在疏通文意之后,让学生明确文章所宣达的思想主张,所提倡的主体精神以及这种思想、精神在长期历史延伸中所铸就成的民族性格特质。“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有屈原型的操守坚贞。正直不阿;“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舍生取义,与民同乐,有孟轲的民主思想精华……像这样当一个单元或学期、学年后,引导学生列表归类,可在青春、信仰。前途、理想、知识、成材、尊师、品德、文明等栏目内,分别摘录出所学文言文中的语句、格言、诗行、典故事例,这不仅积累了十分可贵的写作论据,而且在学习。品赏中,陶冶了性情,感悟出生活的经理,构筑我们伟大民族的审美素养和创造精神。

  3、从发展发掘中,给学生以系统的认知现行高中语文课本,附有各种内容的“单元知识和训练”,如《古代诗歌的艺术欣赏)、《文言文常见的文体及其特点》,末后又有《我国的古代文学》的专论。这些内涵有认知阶梯性和统括方位性的部分,切不可匆匆掉以轻心,应在温习串接中,看出各单元的系统联系;在综合归纳中,看到民族文化的发展;在重点发掘品味中,看到依然闪烁的现实主义的光芒。

  4、从语言手法中,给学生以有益的借鉴文言文名篇,大多有着高超的语言表现技巧。有的长于塑造人物形象。刻画心理活动、描绘环境氛围;有的长于组织布局、论证推理、设譬取喻。《大纲》中还指出,可以选入少量带有消极因素而艺术性较高的名篇,所以阅读分析时,应借鉴这些表现技巧,提高学生写作现代文的能力,同时阅读分析好名著选段,有利于对整体名著的课外阅读分析。处于中学时代的青年,都具有较强的仿效心理,因此学习文言文注重吸取其中的写作方法,这对以后健康文风的形成和发展,也是大有裨益的。”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1005114.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卷三十八・表状一

           【为韦相公让官表】   (《宪宗纪》:元和九年十二月戊辰,尚书右丞韦贯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公时以考功郎中知制诰,代作。)   …

    古诗文 2022年10月10日
    75
  • 太阳吟――闻一多

    太阳啊,刺得我心痛的太阳! 又逼走了游子底一出还乡梦, 又加他十二个时辰的九曲回肠! 太阳啊,火一样烧着的太阳! 烘干了小草尖头底露水, 可烘得干游子底冷泪盈眶? 太阳啊,六龙骖驾…

    古诗文 2022年10月10日
    90
  • 《战国策秦三应侯曰郑人谓玉未理者璞》文言文翻译

    《战国策秦三应侯曰郑人谓玉未理者璞》文言文翻译   应侯曰:“郑人谓玉未理者璞,周人谓鼠未腊者朴。周人怀璞过郑贾曰:‘欲买朴乎?’郑贾曰:‘欲之。’出其朴,视之,乃鼠也。因谢不取。…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38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原文】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度江洒江郊,高者挂e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 …

    古诗文 2022年5月20日
    154
  • “春物知人意,桃花笑索居”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春物知人意,桃花笑索居” 出自岑参《夜过盘石隔河望永乐寄闺中效齐梁体》 这两句是说,如果春物能知人意,桃花定会嘲笑独居的妻子 全诗 盈盈一水隔,寂寂二更初…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76
  • 高中语文必修4文言文原君原文及译文

      高中语文文言文《原君》原文   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有人者出,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

    古诗文 2022年11月6日
    53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