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文言文教学的实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文言文教学的实效性

  摘 要:学生阅读课外文言短文的能力并不高。为此,笔者从以下八个方面阐述如何提高文言文教学的实效性:诵读感知,涵泳文字;诠释词义,理解句意;掌握要领,辨明句式;积累成语,丰富底蕴;概括形象,塑造人格;发掘内涵、感悟意蕴;多向思维、畅谈感受;品文嚼字,领悟写法。

  关键词:实效性;诵读;诠释;辨明;积累;概括;领悟

  新课标要求学生学会阅读浅显文言文,但从学生阅读课外文言短文的现状来看,这种能力并不高。具体表现在如下。

  1.望文生义,不能准确把握文言词的意义;

  2.理解句子的含义偏颇甚至与原意相反;

  3.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概括不全面,评价欠妥;

  4.概括主题,归纳主旨,感悟道理肤浅;

  5.鉴賞的尺度不够;

  ……

  这种阅读现状固然与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关,但更主要的是文言文教学的实效性未能得到真正的提高。课内文言知识是基础,课外文言知识是拓展延伸。如何立足课外,使课内外知识的教学合理地结合起来,是一个值得思索和探讨的问题。下面就此谈谈我的几点浅见。

  一、诵读感知,涵泳文字

  俗话说:“三分文章七分读。”文言简意博。只有反复诵读,才能入其境,得其意,悦于心。如我上《四知》,用多媒体播放“杨震小故事”的诵读和画面,营造优雅的语境感染学生,使学生的情操得到熏陶,得到美的艺术享受。接着我让学生个别朗读、齐读,感知文言大意。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尤其重视对学生的’朗读指导。我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读准音

  如:邓骘(zhì) 昌邑(yì) 谒见(yè)

  遗震(wèi) 涿郡(zhuō) 旧长者(zhǎng)

  2.读准节奏

  如:大将军邓骘 | 闻其贤 | 而辟之

  故 | 所举荆州茂才王密 | 为昌邑令

  3.读准语气

  如:“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应读出杨震质问的语气;“天知,地知,我知,何谓无知!”应读出杨震反问感叹的语气。

  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朗读感知文言文的能力,我用多媒体投放以下文言短文,并要求学生完成有关问题。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选自:《列子·汤问》)

  问题: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学讴() 饯于郊衢( )( ) 响遏( )

  2.请用“|”线标示出需要加标点符号的地方。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3.“抚节悲歌”应读出什么语气?

  明确:

  1.讴(ōu) 饯(jiàn) 衢(qú) 遏(è)

  2.秦青|之技| 尽之|

  3.“抚节悲歌”应读出激昂悲壮的语气。

  这样引导学生注意朗读的读音、节奏、语气,使学生感知古文的内容,体会到学无止境的道理。

  二、诠释词义,理解句意

  文言文有不少文言知识,如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偏义复词,通假字等。掌握这些文言知识,有利于更准确地理解句意。如我让学生阅读课外文言短文《拒绝受赐》,要求学生解释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

  拒绝受赐

  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选自:西汉·刘向《说苑·立节》)

  问题:衣敝衣( ) 致邑( )

  足以( ) 其节( )

  明确:衣(穿,名词作动词) 致(送,动词)

  以(用来,连词) 节(节操,名词)

  当然,以上这些文言词学生并不能全部做对。如把“衣敝衣”中第一个“衣”解释成“脱掉”。这是对句子原意的误解。为此,我点拨:“衣”在文言文中一般有两种意思,即“衣服”和“穿”。要选用哪一种意思,要结合上下文推断。这样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诠释词义,提高了学生释词解意的能力。

  三、掌握要领,辨明句式

  文言文句式有多种,即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判断句的翻译常带有一个“是”字;倒装句翻译时语序应颠倒;被动句翻译带有一个“被”字;省略句翻译应把省略的部分补充出来。句式不同,翻译也应有所不同。

  如:环滁皆山也(判断句)──环绕滁州城的都是山

  甚矣,汝之不惠(倒装句)──你太不聪明了

  帝感其诚(被动句)──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

  触草木,尽死(省略句)──(蛇)碰了草木,(草木)全枯死

  为了检验学生掌握文言句式的情况,我让学生阅读以下文言短文,并说出其中所用的句式。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选自:《吕氏春秋·察传》)

  明确:告人曰(省略句)──姓丁的人告诉人家说

  闻之于宋君(被动句)──这句话被宋国国君听到

  这样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训练,使学生辨别了句式,提高了翻译的准确性。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1005126.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泊秦淮文言文翻译

    泊秦淮文言文翻译   原文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译文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50
  • “梅含鸡舌兼红气,江弄琼花散绿纹”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梅含鸡舌兼红气,江弄琼花散绿纹。”这两句是说,早春时节红梅开放,红艳艳地散放着香气;江边人家精心培植的琼花,已长出嫩芽。写景细微,静中含动,将早春时节万物…

    古诗文 2022年11月22日
    51
  • 《曹瞒传》“操一名吉利,小字阿瞒”阅读答案及句子翻译

    曹瞒传(节选) 操一名吉利,小字阿瞒。 操初入尉廨,缮治四门。造五色棒,悬门左右,各十余枚,有犯禁者,不避豪强,皆棒杀之。后数月,灵帝爱幸小黄门蹇硕叔父夜行,即杀之。京师敛迹,莫敢…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54
  • 祝英台近(寿张路钤·四月初)

    朝代:宋代 作者:佚名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夏初临,春正满,花事在红药。一阵光风,香雾喷珠箔。画堂旧日张家,梦中玉燕,早拂晓、飞来帘幕。酒深酌。曾记走马长安,功名戏樊郭。螺浦如杯…

    古诗文 2020年5月23日
    652
  • 行路难文言文解析

    行路难文言文解析   原文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

    古诗文 2022年11月25日
    32
  • 精心搜集的描写秋天的诗句

    精心搜集的描写秋天的诗句   唐·王勃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唐&m…

    古诗文 2022年11月22日
    40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