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市蜃楼七年级文言文教学案例

海市蜃楼七年级文言文教学案例

  【我想解决的问题】

  因为工作关系,我常到农村学校听语文课,发现目前农村语文课堂存在两种极端现象。一种是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节课教几个生字,念一遍课文,慢慢悠悠,哪儿黑哪儿宿,铃声一响,就算完成。另一种是为了突出"人文性",热衷于情感分析,对于文章的字词、语段、写作知识、不理解的内容,教师要么不知道讲要么不敢讲。有的为了活跃课堂气氛,盲目追求教学情境和学习形式的变化,忽视基本知识的学习和基础能力的培养,连念一遍课文的时间都不舍得给学生,语文课没有了语文味儿,似乎更像品德课了。我认为,这都不是真正的语文课,这样的教学是缺乏"底气"的。长此以往,汉语的"根"很难扎在学生的心中!在世界文化多元化的今天,汉语汉字作为中华民族珍贵的`软件保存,如同流在中国人血液里的一滴宝贵的文化血液,传承这种文化,小学语文教师任重而道远!在农村,小学教师大都身兼数科,并非专职语文教师,工作任务之多压力之大,难以想象!如果在有限的时间内不做有效的事,那么语文教学就更容易旁落了。

  所以,一直以来我都在思考和忧虑:语文课究竟应该"教什么"?小学语文教学的"底线"是什么?众所周知,在语文教学中,"教什么"不算是一个问题,因为语文知识和思维过程、训练素材在教材中显而易见。而在语文教学中,"教什么"却是一个难题,其原因就在教材本身!语文课上教和学的是一篇篇课文,而课文并不是教和学的内容本身,它是教和学的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则隐藏在课文之中,需要教师去寻找、挖掘。于是,面对五花八门的新课改的语文课,我们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迷惘了。

  基于这样的思考,笔者以冀教版四年级下册《海市蜃楼》为例进行了一次小学语文"底线课堂"的研究与尝试。虽然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但作为一种研究,也为小学语文教学"教什么"提供了一些基本素材,感觉内心里稍稍踏实了一点。在此与大家切磋。

  【我的教材分析】

  《海市蜃楼》这篇文章按照"概括–具体–总结"的顺序描写了海市蜃楼这种虚幻神秘的景象。本课要求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字。在表达上,怎样让读者通过文字描述,感受到海市蜃楼的奇幻与迷人,是这类"幻景"文章的重点和难点。本文成功运用以下写作手法,表现了这种幻景的神奇幻化。

  一、以实景衬幻景。文章在第一、二自然段以白描的手法,勾勒出了一幅实景画面,这是海市蜃楼即将出现的背景。烈日当空的夏日,茫茫的戈壁瀚海,黄沙大漠之中,热浪翻滚、热气蒸腾……上有炙阳、下有广漠,人们饥渴难忍,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渴望!在这个时候,海市蜃楼出现了。作者运用这样的实景描写做引子,过渡到对幻景的描绘,令读者觉得实与虚转接自然,没有突兀之感。

  二、将读者置于景物之中。在面对面的交谈中,我们常常是直面对方,直呼其名,或是运用第二人称进行交流。在本文,作者也多处运用"你"字,用谈话式将读者直接带到所描绘的幻景之中。在第三自然段中,如"你经常可以看到……你还会看到……你还可以看到……你会觉得……"这样的文字,让读者感到很亲切,如同和老朋友谈话一般,仿佛亲身来到那里,亲眼看到了美丽的海市蜃楼。文章第四、五自然段写海市蜃楼神秘消失的部分,也多次运用了这种手法,使人和景达到了自然的和谐、和谐的自然,可谓人在景中,景在心中。

  三、大量运用同类词语着力渲染。在描写幻景的时候,课文运用了一组四字词语,准确刻画了海市蜃楼虚幻的画面。如:隐隐约约、不可触摸、错落有致、若有若现、太虚幻境、如梦如幻、漂浮游移、浮想联翩、一闪而过……假如去掉这些词汇,那么,海市蜃楼朦胧和游移的特点,就表现得就不那么突出了。

  教学时,根据农村小学中年级学生的特点,我设计并实施了这样的教学流程。

  【我的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解题。

  1、理解"海市蜃楼"词义(告诉学生百度百科)

  【解释】 蜃shèn:海里的一种贝类动物。传说中,蜃能吐气形成楼台形状,实际上海市蜃楼是一种自然现象,是由于大气密度不同,光线折射而形成的。也用来比喻虚无缥缈而不实际存在的事物,或不可企及的虚无的梦想。

  【示例】 她知道他们不会拿~来哄骗她。–巴金《春》

  【近义词】 空中楼阁、子虚乌有、虚无缥缈

  【歇后语】 大戈壁做鬼脸 — 海市蜃楼

  【灯谜】 太平洋上一座城

  2、读一读课后"我的资料夹",了解海市蜃楼的成因,注意其中的地点"山东蓬莱"。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1005164.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密州出猎的文言文的赏析

    密州出猎的文言文的赏析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fā)少年狂,左牵黄,右擎 (qíng) 苍。锦帽貂裘 (diāoqiú),千骑 (jì) 卷 (juǎn) 平冈。…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56
  • 唐诗寄全椒山中道士意思原文翻译-赏析-作者韦应物

    作者:韦应物 朝代:〔唐代〕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寄全椒山中道士译文及注释 寄全椒山中道士译文 …

    古诗文 2023年2月18日
    45
  • 捕蛇者说文言文阅读练习

    捕蛇者说文言文阅读练习   捕蛇者说   柳宗元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疏、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

    古诗文 2022年11月29日
    55
  •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

      【原文】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①漫②其鼻端,若③蝇翼,使匠石斲④之。匠石运斤⑤成风,听而斲之,尽⑥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217
  • 文言文知识归纳—《逍遥游》

    文言文知识归纳—《逍遥游》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怒:奋发。   2、抟:环旋着往上飞。扶摇:旋风。   3、夭阏(è):阻塞。   4、奚以……为:表反问,哪里用得着…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57
  • 卖花声 郭麐

            秋水淡盈盈,秋雨初晴,月华洗出太分明。照见旧时人立处,曲曲围屏。  风露浩无声,衣薄…

    古诗文 2022年9月11日
    70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