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乙】已而夕阳在山 阅读答案及翻译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2.对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居/庙堂之高           B.然则何时而/乐耶
C.树林/阴翳             D.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13.下列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是进亦忧,退亦忧         否,非若是也。(《唐且不辱使命》)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C.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
D.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1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3分)
译文:
(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3分)
译文: 
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表达方式来看,选文【甲】以议论为主;选文【乙】先叙后议,叙议结合。
B.从句式来看,选文【甲】骈句与散句结合,自由交错,朗朗上口;选文【乙】大量使用“也”字,一气呵成,如珍珠串联。
C.范仲淹写《岳阳楼记》与欧阳修写《醉翁亭记》时,均被贬官在外,但是两人都做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此,他们是古仁人的代表。
D.范仲淹的“先忧后乐”与欧阳修的“与民同乐”都具有民本思想,但是“先忧后乐”没有“与民同乐”那样博大的心襟与强烈的责任感。

参考答案
12.B(然则/何时而乐耶)
13.B(“不以物喜”的“以”意思是“因为”,“河曲智叟亡以应”的“以”意思是“用来”)
14.(1)我曾经推想古时候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大概同上面说的两种情况不一样。(准确译出“求”1分; “或异二者之为” 1分,语言通顺1分)
(2)醉了能同人们一同享乐,清醒了能够用文字来述说的,是太守。(译出倒装句式“叙以文”1分;译出判断句式1分,语言通顺1分)
15.D( “与民同乐”没有“先忧后乐”那样博大的心襟与强烈的责任感。

乙文翻译
不久,夕阳落到山顶,(于是)人的影子散乱一地,这是宾客们跟随着太守归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阴,鸟儿到处啼鸣,游人离开,鸟儿快乐。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乐趣,却不知道人们的乐趣。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叙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的欧阳修。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1008200.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昔吴起出遇故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原文】   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

    古诗文 2022年11月16日
    74
  • 《哀溺文序》原文及赏析

    《哀溺文序》原文及赏析   《哀溺文序》是柳宗元散文(寓言)的代表作之一,讽刺了世上贪于财货、爱财如命之人的愚昧无知,下面是《哀溺文序》原文及赏析,供大家参考与学习!   《哀溺文…

    古诗文 2022年12月1日
    56
  • 《妪与虎》文言文阅读题

    《妪与虎》文言文阅读题   妪与虎   曾有老妪①山行,见一兽如大虫,羸然跬步②而不进,若伤其足者(A)。妪因即③之,而虎举前足以示妪(B)。妪看之,乃有芒刺在掌下,因为拔之。俄而…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106
  • 《孙权劝学》文言文知识点

    《孙权劝学》文言文知识点   《孙权劝学》中吕蒙的谦虚好学, 鲁肃的英雄惜英雄,三位一体,足显作者的文笔功架之深厚,下面是其文言文知识点,欢迎阅读:   通假字   孤岂欲卿治经为…

    古诗文 2022年11月30日
    45
  • 咏柳古诗全文意思(咏柳古诗阅读)

    “咏柳古诗全文意思(咏柳古诗阅读)”由文言文之家整理发布,欢迎阅读。 咏柳古诗全文阅读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73
  • 清?方苞《游雁荡记》阅读答案(附翻译)

    游雁荡记 清·方苞 癸亥仲秋,望前一日人雁山,越二日而反。古迹多榛芜关不可登探,而山容壁色,则前此目见者所未有也。鲍甥孔巡①日:“盍记之?”余…

    古诗文 2022年5月18日
    163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