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君民者,仁义以治之”阅读答案及翻译

古之君民①者,仁义以治之,爱利以安之,忠信以导之,务除其灾,思致其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身已终矣,而后世化之如神,其人事审②也。
魏武侯之居中山也,问于李克曰:“吴之所以亡者,何也?”李克对曰:“骤战而骤胜。”武侯曰:“骤战而骤胜,国家之福也。其独以亡,何故?”对曰:“骤战则民罢骤胜则主骄以骄主使罢民然而国不亡者,天下少矣。骄则恣,恣则极物;罢则怨,怨则极虑。上下俱极,吴之亡犹晚。此夫差之所以自殁于干隧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有改动)
【注释】①君民:统治百姓。②审:弄明白。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爱利以安之衣食所安             B.忠信以导之欲信大义于天下
C.魏武侯之居中山也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D.吴之所以亡者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10.用三条“/”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3分)
骤 战 则 民 罢 骤 胜 则 主 骄 以 骄 主 使 罢 民 然 而 国 不 亡 者
11.吴国为什么会灭亡?本文阐述了怎样的治国之道?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3分) 

参考答案
9.D(A.安定养生  B.诚信通“伸”,伸张  C.居住处于  D.……原因)
10.骤战则民罢/骤胜则主骄/以骄主使罢民/然而国不亡者。
11.吴国屡战屡胜(1分),导致君骄民疲,国君放纵而百姓怨恨(1分)。阐述了君王应该仁爱治国、造福百姓的治国之道(1分)。

【参考译文】
古代当君主的人,用仁和义治理百姓,用爱和利使百姓安定,用忠和信引导百姓,致力于为民除害,想着为民造福。这就是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于天下的原因。他们自己虽然去世了,可是后世蒙受他们的教化如同神灵一般,这是因为他们对人世间的各种事情实行的准则经过认真审察。
魏武侯当中山君的时候,向李克问道:“吴国之所以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呢?”李克回答说:“是因为屡战屡胜。”武侯说:“屡战屡胜,这是国家的福分,吴国却偏偏因此灭亡,这是什么原因呢?”李克回答说,“多次作 战百姓就疲惫,多次胜利君主就骄傲。用骄傲的君主役使疲惫的百姓,这样国家却不灭亡的,天下太少了。骄傲就会放纵,放纵就会用尽所欲之物,疲惫就会怨恨,怨恨就会用尽巧诈之心。君主和百姓都达到极点,吴国被灭亡还算晚了呢。这就是夫差之所以在干隧自刎的原因。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1008325.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杨柳枝五首·其二

    朝代:五代 作者:牛峤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吴王宫里色偏深,一簇纤条万缕金。不愤钱塘苏小小,引郎松下结同心。

    古诗文 2020年3月11日
    587
  • 文言文《卖酒者传》的原文和翻译

    文言文《卖酒者传》的原文和翻译   原文:   万安县有卖酒者,以善酿致富。平生不欺人。或遣童婢沽,必问:“汝能饮酒否?”量酌之,曰:“毋盗瓶中酒,受主翁笞也。”或倾跌破瓶缶,辄家…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81
  • 荀子劝学文言文解析

    荀子劝学文言文解析   【原文】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

    古诗文 2022年11月25日
    64
  • 《挺经》文言文全文

    《挺经》文言文全文   导语:《挺经》又称为“内圣外王之法”,详细记录了曾国藩在宦海沉浮中总结出的十八条心法,下面小编为你整理的《挺经》文言文翻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挺经》…

    古诗文 2022年11月30日
    102
  • 《宋史•曾巩传》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读书数百言,脱口辄诵。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中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①…

    古诗文 2022年11月25日
    86
  • 三台清明应制翻译赏析

      《三台·清明应制》出自宋词三百首,其作者为宋朝文学家万俟咏。其古诗全文如下:   见梨花初带夜月,海棠半含朝雨。内苑春、不禁过青门,御沟涨、潜通南浦。东风静、细柳垂金缕。望凤阙…

    古诗文 2022年11月6日
    47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