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东周欲为稻》译文及赏析

文言文《东周欲为稻》译文及赏析

  【提要】

  在战国时代最有名的说客和谋士就是苏秦,尊称为苏子。他是中国梦想得到权力、金钱和荣耀的士大夫们的楷模。他的精彩言论和谋划主要在《秦策》《齐策》《楚策》《赵策》等策中,《东周策》这里只是个序幕或者引子。

  【原文】

  东周欲为稻,西周不下水,东周患之。苏子谓东周君曰:“臣请使西周下水,可乎?”乃往见西周之君曰:“君之谋过矣!今不下水,所以富东周也。今其民皆种麦,无他种矣。君若欲害之,不若一为下水,以病其所种。下水,东周必复种稻;种稻而复夺之。若是,则东周之民可令一仰西周而受命于君矣。”西周君曰:“善。”遂下水。苏子亦得两国之金也。

  【译文】

  东周想种水稻,西周不放水,东周为此而忧虑,苏子就对东周君说:“请让我去西周说服放水,可以吗?”于是去拜见西周君,说:“您的主意打错了!如果不放水,反而使东周有了致富的机会。现在东周的百姓都种麦子,没有种其他东西。您如果想坑害他们,不如突然一下子给他们放水,去破坏他们的庄稼。放下了水,东周一定又改种水稻;种上水稻就再给他们停水。如果这样,那么就可以使东周的百姓完全依赖于西周而听命于您了。”西周君说:“好。”于是就放水。苏子得到了两国赏金。

  【评析】

  说话需要谋划,脱口而出的东西是最没有价值的。说话一定要说到点子上,一定要解决问题,否则宁可不说。这就要求我们在说话前要深思熟虑、谋局排篇。象苏子一样句句都迎合西周君的心思和利益,使西周君觉得“放水”最符合自己的利益,然而这恰恰落入了苏子的整体战略安排之中。

  语言是人类的传播工具,事实需要传播,没有传播就无法了解起码的事实。在现代西方哲学看来,事实的’真相是人们永远无法了解的,人们只能通过各种传播手段和媒介来了解事实真相。这样,语言本身就对事实真相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信息不发达的古代,苏子巧妙地利用语言传播对事实真相起到的决定性作用,让他的受众完全听信他对事实的解释,可以说,他轻易地垄断了受众的“知情权”。现代社会中,只要我们明白事实与语言之间的关系,也会说服受众、左右他们的行动。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1010197.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归梦湖边,还迷镜中路”的意思及全词翻译赏析

    “归梦湖边,还迷镜中路。”的词意: 我回到那湖边的梦境,那湖水如镜,留连忘返,我又朦胧胧迷失了路径。  【出自】  南宋&nb…

    古诗文 2022年11月18日
    89
  • 魏元忠文言文翻译

    魏元忠文言文翻译   魏元忠是唐代比较有名的政治家,他历仕高宗、武后、中宗三朝,两次出任宰相,并兼具一定的军事才能,为贞观之治向开元盛世的顺利过渡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在唐代众多的宰…

    古诗文 2022年12月3日
    58
  • 《明史·李仕鲁传》文言文及译文

    《明史·李仕鲁传》文言文及译文   原文:   李仕鲁,字宗孔,濮人。少颖敏笃学,足不窥户外者三年。闻鄱阳朱公迁得宋朱熹之传,往从之游,尽受其学。太祖故知仕鲁名,洪武中,诏求能为朱…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30
  • 初中课外文言文导读《前事不远 吾属之师》阅读理解

    初中课外文言文导读《前事不远 吾属之师》阅读理解   前事不远 吾属之师   戊子,上谓侍臣曰:“朕现《隋炀帝集》,文辞奥博①,亦知是尧、舜而非②桀纣,然行事何其反也!”魏徵对曰:…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33
  • 《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翻译赏析

      《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作者为唐朝文学家范成大。其古诗全文如下:   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前言】   《横塘》是南宋诗…

    古诗文 2022年11月7日
    35
  • 豁然堂记文言文

    豁然堂记文言文   作者:徐渭   〔明〕徐渭   越中山之大者,若禹穴、香炉、蛾眉、秦望之属,以十数,而小者至不可计。至于湖,则总之称鉴湖,而支流之别出者,益不可胜计矣。郡城隍祠…

    古诗文 2022年11月16日
    39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