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文言文阅读练习附答案

《师说》文言文阅读练习附答案

  二、课内文言文语段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7——9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与欤!

  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乃:却,竟然

  B.或师焉,或不焉 不:通“否”

  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不齿:不屑一提

  D.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出人:超过其他的人

  8.下列句中“其”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A.其皆出于此乎? B.吾未见其明也

  C.其可怪也欤 D.授之书而习其句读

  9.下列各组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则群聚而笑之

  B.愚人之所以为愚/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试题答案:

  7、D.(出人:超出一般的人)

  8、B.(B和例句都是人称代词,他们;A,表示推测的语气副词,大概;C,表示加强语气的副词;D,指示代词,那些)

  9、C.(师道:从师的风尚;则:转折连词,却/顺接连词,就;所以:……的原因/用来……的,……的凭借;惑:形容词,糊涂/名词,疑难问题)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1010508.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古风·登高望四海古诗翻译赏析

      《古风·登高望四海》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其全文如下: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   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   白日掩徂辉,浮云无定端。 …

    古诗文 2022年11月10日
    73
  • 中考语文文言文重点字词:《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中考语文文言文重点字词:《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挂罥:悬挂。   2、忍能:竟能忍心这样干。   3、入竹去:跑进竹林。   4、俄倾:不久,顷刻之间。秋天漠漠:秋季的天空浓…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50
  • 王粲强记

    文言文   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座。闻粲在门,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199
  • 柳含烟·河桥柳

    朝代:唐代 作者:毛文锡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河桥柳,占芳春,映水含烟拂路。几回攀折赠行人,暗伤神。乐府吹为横笛曲,能使离肠断续。不如移植在金门,近天恩。

    古诗文 2020年3月10日
    746
  • 李清照《夏日绝句》原文、注释和鉴赏

    李清照《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释】 (1)乌江:在安徽和县东北四十里,今名乌江浦,土多黑壤,故名。 (2)人杰:人中豪杰…

    古诗文 2022年9月10日
    157
  • 《逄蒙学射于羿》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逢蒙①学射于羿,尽羿②之道,思天下惟羿为愈己,于是杀羿。孟子曰:“是亦羿有罪焉。” 公明仪曰:“宜若无罪焉。” 曰:“薄…

    古诗文 2022年11月25日
    65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