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太常博士曾公墓志铭》的训练习题及答案

文言文《太常博士曾公墓志铭》的训练习题及答案

  公讳易占,字不疑,姓曾氏,建昌南丰人。公以端拱己丑生,卒时庆历丁亥也。后卒之二年而葬,其墓在南丰之先茔。子男六人,晔、巩、牟、宰、布、肇,女九人。

  始公以文章有名,及试于事,又愈以有名。临川之治,能而不以威,使恶人之豪帅其党数百人皆不复为恶。庄献太后用道士言作乾明观,匠数百人,作数岁不成。公语道士曰:“吾为汝成之。”为之捐其费太半,役未几而罢。如皋岁大饥,固请于州,而越海以籴,所活数万人。明年稍已熟,州欲收租赋如常,公独不肯听,岁尽而泰之县民有复亡者,独如皋为完。既又作孔子庙,讽县人兴于学。

  后为信州知州诬,既仕不合,即自放,为文章十余万言,而《时议》十卷尤行于世。《时议》者,惩已事,忧来者,不以一身之穷而遗天下之忧。“其志不见于事则欲发之于文,其文不施于世则欲以传于后。后世有行吾言者,而吾岂穷也哉?”

  宝元中,李元昊反,契丹亦以兵近边,天子忧之,诏天下有能言者皆勿讳。于是言者翕然论兵以进,公独谓“天下之安危顾吾自治不耳。吾已自治,夷狄无可忧者;不自治,忧将在于近,而夷狄岂足道哉?”即上书言数事,以为事不尔,后当如此,既而皆如其云。公之遭诬,人以为冤,退而贫,人为之忧也。而公所为十余万言,皆天下事,古今之所以存亡治乱,至其冤且困,未尝一以为言。

  夫谏者贵言人之难言,而传者则有所不得言。读其略不失其详,后世其有不明者乎?公之事亲,心意几微,辄逆得之。好学不怠,而不以求闻于世。所见士大夫之丧葬二人,逆一人之柩以归,又育其孤;又一人者,宰相舅,尝为赞善大夫,死三十年犹殡,殡坏,公为增修,又与宰相书责使葬之。

  (选自《唐宋八大家合集》,有删改)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役未几而罢 罢:完成

  B.讽县人兴于学 讽:劝勉

  C.天下之安危顾吾自治不耳 顾:只是

  D.而传者则有所不得言 传:传播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曾易占在庆历年间丁亥年去世,两年后才下葬,就埋葬在南丰县老家的祖坟里。

  B.受灾次年,州里要求像往年一样收取租税,曾易占不肯执行,使如皋百姓免于逃荒。

  C.面对叛军和边患,曾易占认为根本的解决办法就是我们能否和他们分开,独立自治。

  D.曾易占曾经将一位去世的士大夫的灵柩迎回来安葬,并且养育那个人的遗孤。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临川之治,能而不以威,使恶人之豪帅其党数百人皆不复为恶。(4分)

  (2)公之遭诬,人以为冤,退而贫,人为之忧也。(4分)

  9.曾易占在为政方面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

  答案:

  6.(3分)D(传,作传)

  7.(3分)C(面对叛军和边患,曾易占认为最重要的是自己国家内部安定)

  8.(1)(4分)他治理临川的时候,凭才干而不用威势(强力),就让坏人(作奸犯科的人)的首领率领他的部下几百人都不再做坏事。(“治”“能”“党”“帅”各1分)

  (2)(4分)曾公遭遇诬陷,人们认为(他)是冤枉的,(他)退职以后陷入贫穷,人们替他忧虑。(“公之遭诬”“以为”“退而贫”“为”各1分)

  9.(4分)①以民为本(爱民如子);②刚正不阿;③重视教育;④富有谋略(有才干、有远见)。(每点1分)

  译文:

  曾公名叫易占,字不疑,姓曾,建昌南丰人。曾公在端拱年间己丑年出生,在庆历年间丁亥年去世。后来去世两年后下葬,他的坟墓安在南丰县的祖坟。生有儿子六人,曾晔、曾巩、曾牟、曾宰、曾布、曾肇,女儿九人。

  开始时曾公凭借文章闻名,等到为官做事,又更加有名。他治理临川的时候,凭才干而不用威势(强力),就让坏人(作奸犯科的人)的首领率领他的’部下几百人都不再做坏事。庄献太后采纳道士的建议修造乾明观,工匠数百人,建了几年也没有完成。曾公对道士说:“我替你建成它。”替他募捐了一大半的费用,工程不久就完成了。如皋这一年饥荒严重,曾公努力向州里请求救济,并且越过大海购买米粮,救活了几万人。第二年作物逐渐成熟,州里想像往年一样收取租税,唯独曾公不愿意执行,年末泰州各县百姓又有逃亡的,只有如皋百姓没有逃亡的。后来又修建孔子庙,劝勉县里百姓兴起学习风气。

  后来被信州知州诬陷,仕途不顺,就自己辞官,撰写了十几万字的文章,《时议》十卷尤其在社会上盛传。《时议》这部书,借鉴往事,忧虑未来,不因为自己一个人的困顿而放弃了为天下忧虑。“我的理念主张不能在政事上体现出来,就要通过文章表达出来,这些文章主张不能被当代人施行,就要把它们留传给后代。后代如果有践行我这些主张的,那么,我难道还是困顿的吗?”

  宝元年间,李元昊反叛,契丹也派军队逼近边境,天子非常忧虑,下诏天下有能进言献策的都不要有所隐瞒。在这时候进言献策的人都一致用派军队应对来进言,唯独曾公认为“天下的安危只不过在于我们自己是否安定罢了。如果我们内部安定,来自于夷狄的边患就没有什么可忧虑的;自己不稳定,忧患就在眼前,那些夷狄又哪里值得一提呢”?于是上书议论了几件事情,认为如果事情不这样,以后会怎样,不久,结果都跟他说的一样。曾公遭遇诬陷,人们认为(他)是冤枉的,(他)退职以后陷入贫困,人们替他忧虑。曾公所写的十几万字的文章,论述的都是天下的大事,古往今来存亡治乱的原因,至于(他)被冤屈并且陷入困窘,他却没有为自己写一个字。

  进谏的人贵在说出别人难以言说的事情,作传的人却是有些内容不能写。读到那些简略的却能不丢失那些详细的,后世的人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曾公侍奉亲老,心思细密,总能揣摩想象到父母的心意。好学从不懈怠,却不以闻名于世为目的。他遇见两位士大夫的丧事,将其中一人的灵柩迎接回来安葬,并且养育了那个人的遗孤;另外一个人,是宰相的舅舅,曾经做赞善大夫,死后三十年才发殡,墓葬损坏了,曾公替他修缮,又给宰相写信要求他把舅舅妥善安葬。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1010550.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有关于描写水的古诗

      1.《忆江南》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2.《小池》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

    古诗文 2022年11月6日
    44
  • 陆游《春残》黄庚《暮春》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春残 【宋】陆游 石镜山前送落晖,春残回首倍依依。 时平壮士无功老,乡远征人有梦归。 苜蓿苗侵官道合,芜菁花入麦畦稀。 倦游自笑催颜甚,谁记飞鹰醉打围。 暮春 【宋】黄庚 芳事阑珊…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68
  • 杨柳枝二十韵――白居易诗词全集

    杨柳枝二十韵 [唐] 白居易 小妓携桃叶,新声蹋柳枝。妆成剪烛后,醉起拂衫时。 绣履娇行缓,花筵笑上迟。身轻委回雪,罗薄透凝脂。 笙引簧频暖,筝催柱数移。乐童翻怨调,才子与妍词。 …

    古诗文 2022年10月6日
    74
  • 高中语文《左思传》原文及译文

      左思,字太冲,齐国临淄人也。家世儒学。父雍,起小吏,以能擢授殿中侍御史。思少学钟、胡①书及鼓琴,并不成。雍谓友人曰:“思所晓解,不及我少时。”思遂感激勤学,兼善阴阳之术。貌寝,…

    古诗文 2022年11月7日
    44
  • 《终南》译文及鉴赏

    《终南》译文及鉴赏1   《终南》   先秦:佚名   终南何有?有条有梅。君子至止,锦衣狐裘。颜如渥丹,其君也哉!   终南何有?有纪有堂。君子至止,黻衣绣裳。佩玉将将,寿考不忘…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62
  • 《反经·忠疑》“夫毁誉是非不可定矣”阅读答案及翻译

    夫毁誉是非不可定矣。以汉高之略而陈平之谋,毁之则疏,誉之则亲。以文帝之明而魏尚之忠,绳之以法则为罪,施之以德则为功。知世之听者多有所尤。多有所尤,所听必悖矣。何以知其然耶? 《吕氏…

    古诗文 2022年11月25日
    85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