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伤仲永》原文

王安石《伤仲永》原文

  《伤仲永》本文见闻得当,借事说理,以方仲永的实例,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下面是其原文,欢迎阅读:

 伤仲永

  宋代: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译文

  金溪有个叫方仲永的百姓,家中世代以耕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忽然有一天仲永哭着索要这些东西。他的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就向邻居那里把那些东西借来给他。仲永立刻写下了四句,并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和团结同宗族的人为主旨,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事物让他作诗,方仲永立刻就能完成,并且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同县的人们对此都感到非常惊奇,渐渐地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有的人花钱求取仲永的诗。方仲永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每天带领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我叫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去,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他的才能消失了,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了。”

  王安石说:方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他的天赋,比一般有才能的人要优秀得多;但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后天所受的教育还没有达到要求。他得到的天资是那样的好,没有受到正常的后天教育,尚且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本来就不天生聪明,本来就是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难道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

  注释

  伤:哀伤,叹息。

  金溪:地名,今在江西金溪。

  隶:属于。

  生:生长到。

  识:认识。

  书具:书写的工具(笔、墨、纸、砚等)。

  求:要。

  异:对······感到诧异。

  借旁近:就近借来。旁近,附近,这里指邻居。

  与:给。.

  养:奉养,赡养。

  收族:团结宗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收,聚,团结。

  意:主旨(中心,或文章大意)。

  一:全。

  指:指定。

  就:完成。

  文:文采。

  理:道理。

  邑人:同(乡)县的人。

  奇:对······感到惊奇(奇怪)。

  稍稍:渐渐。

  宾客:这里是以宾客之礼相待的.意思,宾,本文的意思是状语。

  乞:求取。

  利其然:认为这样是有利可图的。利,认为······有利可图。

  日:每天。

  扳:通“攀”,牵,引。

  环:四处,到处。

  谒:拜访。

  明道:宋仁宗赵祯年号(1032-1033年)。

  从:跟随。

  先人:指王安石死去的父亲。

  前时之闻:以前的名声。

  复:又,再。

  泯然众人矣:完全如同常人了。泯然:消失,指原有的特点完全消失了。众人,常人。

  王子:王安石的自称。

  通:通达。

  悟:聪慧。

  受:接受。

  天:先天。

  贤:胜过,超过。

  于:比。

  材:同“才”,才能。

  卒:最终。

  于:被。

  不至:没有达到要求。.至,达到。

  彼其:他。

  已:停止。

  耶:表示反问,相当于“吗”、“呢”。

  创作背景:

  天圣三年(1025年),方仲永无师自通,提笔写诗,震动乡里。明道二年(1033年),与方仲永同龄的王安石跟随父亲回金溪探亲,在舅舅家遇见了方仲永。他请方仲永作了几首诗,但他有些失望,因为“神童作家”并不像传说中的那么聪明。康定元年(1040年),王安石再次到金溪探亲。此时方仲永已做回了农民。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王安石从扬州回到临川,想起方仲永的遭遇,写下《伤仲永》一文。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1012109.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   导读:文言文倒装句主要有四种:(1)主谓倒装。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2)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54
  • 卖瓜减字

      【文言文】   版本一   有一田父,植瓜数亩,遇丰收,担而售之。于板书曰:此西瓜出售。一秀才过,曰:“‘此’字可去,但留‘西瓜…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124
  • 修改一法

      【文言文】   近闻吾乡朱梅崖先生,每一文成,必粘稿于壁,逐日熟视,辄去十余字。旬日以后,至万无可去,而后脱稿示人。此皆后学者所当取法也。   【翻译】   我最近听说(我)家…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125
  • 初一年级文言文咏雪原文及翻译

    初一年级文言文咏雪原文及翻译   咏雪全文阅读:   出处或作者:世说新语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

    古诗文 2022年11月20日
    94
  • “官闲如致仕,客久似无家。”的意思及全诗鉴赏

    “官闲如致仕,客久似无家。”这两句是说,做官无事可做,闲暇得如告老还乡的人一样;久居在外,思乡心切,但又不能归去,好像自己就没有个家。含蓄地露出才高职微的牢…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64
  • 35句腊八节诗句赏析分享

    腊八家家煮粥多,大臣特派到雍和。圣慈亦是当今佛,进奉熬成第二锅。整理了一些腊八节诗句送给大家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1、一陽初夏中大吕,谷粟为粥和豆煮。应时献佛矢心虔,默祝金光济众普…

    古诗文 2023年2月18日
    74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