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小儿辩日》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两小儿辩日》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两小儿辩日》这篇文言文说明为了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也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下面是其文言文知识点,欢迎阅读:

  词类活用

  东游:名词做状语,向东通假字

  知:通“智”,智慧。

  一词多义

  1 其:

  ⑴指示代词,“那"——及其日中如探汤。

  ⑵ 第三人称代词,“他们”——问其故。

  2为:

  ⑴通“谓”,说——孰为汝多知乎: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⑵是——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古今异义

  ⒈盘盂:

  古义:过去吃饭的碗、盘子。圆的为盘,方的为盂。

  今义:用来装痰、人的排泄物的盘子。

  ⒉汤:

  古义:热水

  今义:食物加热煮熟后的汁液。

  ⒊去:

  古义:距离,离、相离。

  今义:离开所在的’地方到别处。

  ⒋援:

  古义:引,拉

  今义:支援,帮助

  简述

  从太阳中心点到地球表面上的一个固定点来说,肯定是早上距离长、中午距离短。只不过这点距离的变化并不足以导致中午热早上凉,中午热早上凉是太阳入射角度引起的,不是“两小儿辩日”中讲的那个道理。

  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文章叙述了古时候,两个小孩凭着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无能为力。这个故事说明为了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也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

  故事可分三部分理解。先写孔子路遇两小儿辩斗,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两小儿对于太阳在不同时间距离地球远近这一问题摆出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接着写两小儿凭借人们日常生活中可以体会的直觉(视觉、触觉)阐明所持观点,以反驳对方观点。最后写孔子面对两小儿的争辩,无法裁决而引起两小儿的“笑”。全文仅一百来字,却能给人以多方面的启示。通过对话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是其语言表达上的特点,从中表现了两小儿的天真可爱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1012145.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邹忌讽齐王纳谏

    朝代:两汉 作者:刘向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

    古诗文 2020年3月1日
    592
  • 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梁彦光,字修芝,安定乌氏人也。祖茂,魏秦、华二州刺史。父显,周荆州刺史。彦光少岐嶷(幼年聪慧),有至性,其父每谓所亲曰:此儿有风骨,当兴吾宗。七岁时,父遇笃…

    古诗文 2022年11月27日
    72
  • 初中语文的文言文学习方法

    初中语文的文言文学习方法   语文教材强调文言文的朗读、背诵,其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多读多背来掌握文言知识,理解文意,培养语言感悟能力。诵读可分四步进行:   1.借助注释,粗读课文 …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66
  • 杨炎《流崖州至鬼门关作》原文、注释和鉴赏

    一去一万里,千之千不还(2)。 崖州何处在?生度鬼门关。   【注释】 (1)此诗为诗人罢相,被贬崖州途中,走至鬼门关处所写,时年五十五岁。鬼门关:又名桂门关、天门关,在…

    古诗文 2022年9月10日
    186
  • 洪迈《稼轩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稼轩记 (南宋)洪迈       郡治之北可里所,故有旷土存,三面傅城,前枕澄湖如宝带,其纵千有二百三十尺,其衡八百有三十尺,截然…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68
  • 《公输为鹊》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公输为鹊 公输子①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公输子自以为至巧。子墨子谓公输子曰:"子之为鹊也,不若翟②之为车辖③,须臾刘④三寸之木,而任五十石之重。"故…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149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