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全诗赏析

  朝代:唐代

  作者:王维

  【原文】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鉴赏】

  这首小诗以诗人山行时所见所感,描绘了初冬时节的山中景色。

  首句写山中溪水。荆溪,本名长水,又称浐水,源出陕西蓝田县西南秦岭山中,北流至长安东北入灞水。这里写的大概是穿行在山中的上游一段。山路往往傍着溪流,山行时很容易首先注意到蜿蜒曲折、似乎与人作伴的清溪。天寒水浅,山溪变成涓涓细流,露出磷磷白石,显得特别清浅可爱。由于抓住了冬寒时山溪的主要特征,读者不但可以想见它清澄莹澈的颜色,蜿蜒穿行的形状,甚至仿佛可以听到它潺潺流淌的声音。

  次句写山中红叶。绚烂的霜叶红树,本是秋山的特点。入冬天寒,红叶变得稀少了;这原是不大引人注目的景色。但对王维这样一位对大自然的色彩有特殊敏感的诗人兼画家来说,在一片浓翠的山色背景上(这从下两句可以看出),这里那里点缀着的几片红叶,有时反倒更为显眼。它们或许会引起诗人对刚刚逝去的绚烂秋色的遐想呢。所以,这里的“红叶稀”,并不给人以萧瑟、凋零之感,而是引起对美好事物的珍重和流连。

  如果说前两句所描绘的是山中景色的某一两个局部,那么后两句所展示的却是它的全貌。尽管冬令天寒,但整个秦岭山中,仍是苍松翠柏,蓊郁青葱,山路就穿行在无边的浓翠之中。苍翠的山色本身是空明的,不像有形的物体那样可以触摸得到,所以说“空翠”。“空翠”自然不会“湿衣”,但它是那样的浓,浓得几乎可以溢出翠色的水分,浓得几乎使整个空气里都充满了翠色的分子,人行空翠之中,就像被笼罩在一片翠雾之中,整个身心都受到它的浸染、滋润,而微微感觉到一种细雨湿衣似的凉意,所以尽管“山路元无雨”,却自然感到“空翠湿人衣”了。这是视觉、触觉、感觉的复杂作用所产生的一种似幻似真的感受,一种心灵上的快感。“空”字和“湿”字的矛盾,也就在这种心灵上的快感中统一起来了。

  张旭的《山中留客》说:“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沾衣”是实写,展示了云封雾锁的深山另一种美的境界;王维这首《山中》的“湿衣”却是幻觉和错觉,抒写了浓翠的山色给人的诗意感受。同样写山中景物,同样写到了沾衣,却同工异曲,各臻其妙。真正的艺术是永远不会重复的。

  这幅由白石磷磷的小溪、鲜艳的红叶和无边的浓翠所组成的山中冬景,色泽斑斓鲜明,富于诗情画意,毫无萧瑟枯寂的情调。和作者某些专写静谧境界而不免带有清冷虚无色彩的小诗比较,这一首所流露的感情与美学趣味都似乎要更健康一些。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1057750.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怎么形容女人的美和气质(赞美女人有气质的句子)

    形容女子漂亮的成语 出水芙蓉 沉鱼落雁 方桃譬李 国色天香 光艳逼人 耀如春华 琼花玉貌 人面桃花 天生丽质 桃羞杏让 莺惭燕妨 倾国倾城 窈窕淑女 般般入画 姿容绝代 花颜月貌 …

    2022年7月8日
    251
  • 醒世恒言经典名句(警世通言经典名句)

    世人大多眼孔浅显,只见皮相,未见骨相 这句话最适用于现代人择偶标准,好看终究是皮相,看不见本质。 如今这个时代,好看的人多得琳琅满目,实际上是虚有其表。 只见皮相,不见骨相,最后发…

    2022年5月18日
    336
  • 描写武夷山的诗句有哪些

      南乡子·武夷山   鬼斧造神川,谷秀峰奇丽水娟。天赐人和勤佑护,斑斓。美景迎宾佳话传。   虎啸妙峰峦,更唶天游一线天。九曲画廊山水美,争妍。玉女呈茶送客还。   七绝·武夷九…

    美文 2022年12月6日
    144
  • 关于送给亲爱的情人语录精选142条

    一)、情人将至,我把:快乐送给开朗的人,爱情送给懂爱的人,幸福送给有情的人,希望送给等待的人,成功送给奋斗的人,一切美好的祝福送给正在看短信的人!情人节日快乐! 二)、明天又是情人…

    美文 2023年1月21日
    37
  • 克雷洛夫寓言故事有哪些(克雷洛夫寓言内容摘要)

    克雷洛夫一生写下203篇寓言,篇篇短小精悍,寓意深刻。这些寓言主要包含揭露沙皇黑暗统治、反映剥削现实、反映生活现象等3类内容,接下来我们一一来看: 揭露沙皇统治的专横无理、虚伪狡诈…

    2022年5月17日
    519
  • 有仙则名是什么诗(刘禹锡陋室铭全文赏析)

    刘禹锡因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经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知县看…

    2022年6月16日
    140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