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鉴赏

  《陋室铭》即开篇以山水起兴,水可以不在深,只要有了仙龙就可以出名,那么居处虽然简陋,却因主人的有“德”而“馨”,也就是说陋室因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当然也能出名,声名远播,刻金石以记之。山水的平凡因仙龙而生灵秀,那么陋室当然也可借道德品质高尚之士播洒芬芳。此种借力打力之技,实为绝妙,也可谓作者匠心独具。特别是以仙龙点睛山水,构思奇妙。“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由山水仙龙入题,作者笔锋一转,直接切入了主题,看引论铺下了基础。也点出了陋室不陋的原因,其原因是德馨二字。

  在此点看出,作者写此随笔是经过反复思考的,绝对不是一时的灵感冲动。绝句可以是灵光乍现,而连接无暇却是平时的功底积累与反复推敲了。4—7句刁难下祭出此文,并将其刻于石上,具有很强烈的针锋相对的性质。从全文的写作手法来看,通篇以“比”的手法一气呵成,而不是烘托。那么“苔痕”和“谈笑”二句究竟在说什么呢?青苔在石阶上(照样)绿意盎然,野草在荒地里(依然)郁郁青青。言下之意是什么呢?我刘禹锡在哪里都不改本色,我所交往的都是有修养的饱学之士,没有(你们这些)无学之辈。作者以青苔和野草来比喻自己独立的人格,这是气节的写照,是不屈的宣言。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文意:调琴不乱耳(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阅经无劳形(能够背诵《金刚经》不需要案牍之劳形),

  如果说本文的1~3句是一种铺垫,那么4~7句则进入了真正的对抗。作者以诗一般优美的语言展示了自己的铮铮傲骨,同时,也对势利小人进行了无情的鞭挞。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作者借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作类比,引出自己的陋室,及人为自己的楷模,希望自己也能如同他们一样拥有高尚的德操,反映自己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同时暗示了陋室不陋。实际上刘禹锡这样写还有另一层深意,即诸葛亮是闲居隆中草庐以待明主出山。而扬雄呢?却是淡薄于功名富贵,潜心修学之士,虽官至上品,然他对于官职的起起落落与金钱的淡泊,却是后世的典范。作者引用此二人之意,他想表达的意思是:处变不惊、处危不屈、坚守节操、荣辱从容的意思。既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又想逢明主一展抱负,若无明主,也甘于平淡的那种志向吧。这结合作者官场的起起落落,是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

  结句引用“孔子云:何陋之有?”,引古人之言,收束全篇,说明陋室“不陋”。表达了他对当时封建礼教的最高道德品质的追求。用圣人肯定的操守来规范要求自己,也许就是刘禹锡对自己的道德品质的最高要求。这样的结句,不说其中的内容是何种意思,但结合题意,却是妙手天成。因为封建礼教是以儒家的道德标准为最高道德标准的,孔圣人的肯定,也就为他道德品质的论注下了最好的定论,论文当有论据,而引孔圣人言作为论据,无疑在当时是最好的论据,充分而不可辩驳。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105977.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辛弃疾――鹧鸪天・晚岁躬耕不怨贫

      鹧鸪天·晚岁躬耕不怨贫   宋代:辛弃疾   晚岁躬耕不怨贫,只鸡斗酒聚比邻。都无晋宋之间事,自是羲皇以上人。   千载后,百遍存。更无一字不清真。若教王谢诸郎在…

    古诗文 2022年10月7日
    66
  • 浣溪沙 陈铎

            波映横塘柳映桥,冷烟疏雨暗亭皋。春城风景胜江郊。  花蕊暗随蜂作蜜,溪云还伴鹤归巢。…

    古诗文 2022年9月11日
    102
  • 管子四顺古文翻译

      四顺是古籍《管子》里记载的一篇文言文,见于《管子》第一篇。以下是管子四顺古文翻译,欢迎阅读。 文言文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恶忧劳,我佚乐之。民恶贫贱,…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343
  • 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意思翻译及赏析

    原文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孟浩然 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 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 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 日夕凉风至…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222
  • 八年级语文第一学期的文言文复习的冲刺卷

    八年级语文第一学期的文言文复习的冲刺卷   班别 学号 姓名   《三 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47
  • 白纻辞吴刀剪彩缝舞衣翻译赏析

      《白纻辞·吴刀剪彩缝舞衣》作者为唐朝诗人李白。其古诗全文如下:   吴刀剪彩缝舞衣,明妆丽服夺春晖。   扬眉转袖若雪飞,倾城独立世所稀。   激楚结风醉忘归,   高堂月落烛…

    古诗文 2022年11月6日
    154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