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鲁智深与李逵

这是一篇初中初二1000字作文,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一览水浒传中众多英雄好汉,个个英勇无畏,侠义忠肠,威震一方。花和尚鲁智深与黑旋风李逵更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两位好汉处处相像,却又有所不同,且看。

鲁智深,本名鲁达,因他背上有块刺青故得绰号“花和尚”。原在渭州小种经略相公手下当差,经经略府提辖,又称“鲁提辖”。后为逃亡在五台山落发为僧,智真长老赐名曰“灵光一点,价值千金。佛法广大,赐名智深。”在二龙山落草后受宋江拉拢上山,被封为步军头领之首,为梁山立下许多汗马功劳。

李逵,又叫李铁牛,江湖人称“黑旋风”。农户出身家有老母与一兄李达,因打死了人而逃亡,遇到赦宥,当上江州牢城的一个小牢子,与时任江州两院押牢节级院长的戴宗熟识。与宋江偶然相遇后入伙,是梁山泊第五位步军头领,参与许多重大活动。

若细说二位好汉的相同之处,首先便是两人的外形与作战风格。其一,他们均是身材魁梧,膀大腰圆。其二,均惯用斧子,锤子的重型武器。其三,他们都善打硬仗,与敌人正面对抗,往往作战时士气勇猛,无人能挡。

再谈二人性格,不难发现最大的相同就是刚直与侠义。鲁智深拳打镇关西,解金氏父女之扰;大闹桃花村,惩治恶人周通,除刘太公之女被逼婚之忧。李逵怒杀殷天锡,触怒高太尉。且不说事件结果如何,二位好汉的见义勇为,扶危济贫,嫉恶如仇已跃然纸上,还有其行事的鲁莽。

虽然二位英雄有如此之多的相同之处,二人在水浒中未上梁山的境遇和下场却大相径庭。一个是做僧避祸,不守戒律,大闹五台,终看破世俗,于六和寺出家。一个是陷入困境,受宋江相助,终却被疑心毁梁山声誉,饮毒而亡。究竟为何?答案便是他们骨子里的不同。

鲁达做官出身,阅历丰富,认清社会现实,并对此深恶痛疾。他虽然同李逵一样行事鲁莽冲撞,但却在斗争时考虑细致。三拳打死镇关西,他首先想到自己会为此而坐牢,又是独自一人,后半生定过得不是滋味,便假装当做镇关西诈死,在光天化日之下逃了。再者说,宋江要招安,他极力反对,这足以说明他极富正义与自己的立场,他加入梁山泊的目的便是反抗黑暗的朝廷。但李逵却不同,他是率真,敢作敢为,但这并不是他反抗意识强的表现。许多时候他的举动缺乏思考与目的,不是出自命令就是自我的宣泄,甚至有时后者的意愿超过前者,这一点从江州劫法场尤其体现。至于反抗朝廷的理由,他似乎是想拥戴他心中的大皇帝宋江而已。

明末清初的著名文学批评家金圣叹曾如此评价鲁智深“鲁达自然是上上人物,写得心地厚实,体格阔大。论粗鲁处,他也有些粗鲁;论精细处,他亦甚是精细。然不知何故,看来便有不及武松处。想鲁达已是人中绝顶,若武松真是天神,有大段及不得处。”鲁智深活成了一个嫉恶如仇的正义英雄,李逵活成了一个愚忠的江湖怪兽。他们心里,只是装着不同的梁山,罢了。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1093227.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其实这不难

    这是一篇初中初一1000字作文,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木制的陈旧家具,书架里放着的舅公收藏的武侠小说,有着太阳味道的被子,窗外舒朗的星星,它们在我的记忆力如蝉鸣的清…

    作文 2023年1月2日
    58
  • 暴风雨后

    这是一篇小学五年级500字作文,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夏季的天气简直就像娃娃脸一样,说变就变。午后,烈日当空,火热的太阳像要把大地烤熟一样,高温、闷热,让人感觉像蒸…

    作文 2022年12月10日
    63
  • 家乡的石花山

    这是一篇小学三年级500字作文,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我的家乡在台城,台城的东面有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叫石花山。那里一年四季风景优美,让人流连忘返。 春天,小草偷偷地从…

    作文 2022年12月22日
    33
  • 四年级优秀作文:有趣的一天

    四年级优秀作文:有趣的一天   摘要:“你怎么知道的?”“从你的影子看出来了呗!”弟弟得意的说。   以下是RNGG小编收集的四年级…

    作文 2023年1月10日
    34
  • 高二奋斗的作文5篇

    高中生的我们,都有着自己心中对未来的梦,让我们用奋斗来迎接我们的人生转折点,用奋斗来找到一个更好的自己。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高二奋斗的作文5篇,希望大家喜欢! 高二奋斗作文1 停止奋…

    作文 2022年8月22日
    72
  • 趣事之减肥计

    这是一篇小学五年级900字作文,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在细细长长的记忆小河里有许多有趣的事情,往事如同鱼儿,在眼前一闪而过,游向小河的尽头—&mdash…

    作文 2022年11月25日
    35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