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译文
春天回到何处?留下一派清静找不到它回去的道路。

若是有人知道春天归去之处,请叫它仍旧回来的我同住。

可是春天去得无影无踪什么人会知,除非你问一问黄鹂。

它的叫声十分婉转,但无人能够理解,只有任凭轻风飘过蔷薇。

赏析
表现惜春、恋春情怀的佳作。

此词赋予抽象的春以具体的人的特征。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像失去了亲人似的。这样通过词人的主观感受,反映出春天的可爱和春去的可惜,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

此词高妙之处在于它用曲笔渲染,跌宕起伏,饶有变化。故先是一转,希望有人知道春天的去处,唤她回来,与她同住。这种奇想,表现出词人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追求。

下阙再转。词人从幻想中回到现实世界里来,察觉到无人懂得春天的去向,春天不可能被唤回来。但词人仍存一线希望,希望黄鹂能知道春天的踪迹。这样,词人又跌入幻觉的艺术境界里去了。

末两句写黄鹂不住地啼叫着。它宛转的啼声,打破了周围的寂静。但词人从中仍得不到解答,心头的寂寞感更加重了。只见黄鹂趁着风势飞过蔷薇花丛。蔷薇花开,说明夏已来临。词人才终于清醒地意识到:春天确乎是回不来了。

作者近乎口语的质朴语言中,寄寓了深重的感情。全词的构思十分精妙:作者不知春归何处,一心要向别人请教;无人能知时,又向鸟儿请教。问人人无语,问鸟鸟百啭,似乎大有希望,然而词人自己又无法理解,这比有问无答更可叹。最后,鸟儿连“话”都不“说”,翻身飞走。这番妙趣横生的抒写中,作者的惜春之情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在诗中,“春”不仅是代表春天而已,而是同时代指各种美好事物,所以这首诗也有告诉人们珍惜身边的美好事物的含义。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111353.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文言文中”故“字的用法

    拼音:gù 部首:攵部 首笔画:4 总笔画:9 笔顺:横竖竖折横撇横撇捺 【详细释义】 gù ①事故;变故。《孟子・滕文公》:“今也不幸至于大故。”《报刘一丈书》:“乡园多故,不能…

    古诗文 2022年5月14日
    472
  • 小石潭记

    朝代:唐代 作者:柳宗元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

    古诗文 2020年3月20日
    536
  • 奕秋

    朝代:先秦 作者:佚名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

    古诗文 2020年3月4日
    603
  • 文言文《氓》赏析的内容

    文言文《氓》赏析的内容   《卫风·氓》是一首上古民间歌谣,以一个女子之口,率真地述说了其情变经历和深切体验,是一帧情爱画卷的鲜活写照,也为后人留下了当时风俗民情的宝贵资料。   …

    古诗文 2022年11月20日
    36
  • “翁正春,字兆震,侯官人”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翁正春,字兆震,侯官人。万历二十年,擢进土第一,授修撰,累迁少詹事。三十八年十一月,日有食,正春极言阙失,不报。明年秋,万寿节,正春献八箴,曰:清君心,遵祖制,振国纪,信臣僚,宝贤…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60
  • 明月上高楼

    朝代:魏晋 作者:曹植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借问叹者谁,言是客子妻。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

    古诗文 2020年3月8日
    577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