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描写春雨的诗句

诗人描写春雨的诗句

  春雨潇潇地下着,树木干枯的枝条朦朦胧胧有了一层淡绿的色彩,雨水顺着树尖滴下来,变成了一串串水灵灵的音符。下面是关于诗人描写春雨的诗句的内容,欢迎阅读!

  春晓

  唐代: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译文

  春夜酣睡天亮了也不知道,醒来只听到到处有鸟儿啼叫。

  想起昨夜里风声紧雨声潇潇,花儿不知道被打落了多少?

  注释

  ⑴不觉晓:译为不知不觉天就亮了。晓:早晨,天明,天刚亮的时候。

  ⑵闻:听见。啼鸟:即鸟啼,鸟的啼叫声。

  ⑶“夜来”句:一作“欲知昨夜风”。

  ⑷“花落”句:一作“花落无多少”。知多少:不知有多少。知:不知,表示推想。

  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

  宋代: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译文

  我在高大的古树阴下拴好了小船;拄着拐杖,走过小桥,恣意欣赏这美丽的春光。

  丝丝细雨,淋不湿我的衣衫;它飘洒在艳丽的杏花上,使花儿更加灿烂。阵阵微风,吹着我的脸已不使人感到寒;它舞动着嫩绿细长的.柳条,格外轻飏。

  注释

  系(xì):联接。短篷:小船。篷,船帆,船的代称。

  杖藜:“藜杖”的倒文。藜,一年生草本植物,茎杆直立,长老了可做拐杖。

  杏花雨:即清明前后杏花盛开时节的雨。

  杨柳风:古人把应花期而来的风,称为花信风。从小寒到谷雨共二十四候,每候应一种花信,总称“二十四花信风”。其中清明节尾期的花信是柳花,或称杨柳风。

  清明

  唐代: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译文

  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注释

  清明:即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宫中以当天为秋千节,坤宁宫及各后宫都安置秋千,嫔妃做秋千之戏。

  纷纷:译为形容多。

  欲断魂:在这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这两句是说,清明时候,阴雨连绵,飘飘洒洒下个不停;如此天气,如此节日,路上行人情绪低落,神魂散乱。

  借问:即请问。

  杏花村:即杏花深处的村庄。今在安徽贵池秀山门外。受此诗影响,后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1120499.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关于勤读书的古诗

      导语:古国浩瀚文化中,流传不少经典读书名句,激励世代人发奋图强。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勤读书的古诗,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关于勤读书的古诗   1.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

    美文 2022年11月4日
    89
  • 最牛的QQ说说:别说配不配,1块钱的打火机也能点着1万块的香烟

      1.出过轨的男人就像掉在屎上的钱,不捡可惜,捡了恶心!      2.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在买6袋苹果,而你在买苹果6代。      3.当一个二货不再犯二时,说…

    美文 2022年11月5日
    88
  • 匆匆那年方茴结局怎么样(匆匆那年真实事件)

    青春剧《匆匆那年》的大结局多少有些让人意难平,陈寻移情别恋,和沈晓棠同居后,前女友方茴备受打击,用最愚蠢的方式折磨着自己。 方茴说邝强追求她,她答应了,然后两个人发生了关系,方茴把…

    2022年6月17日
    254
  • 爱国的诗词有哪些(关于爱国的现代诗长篇)

    【诗词】盘点那些气势磅礴的爱国诗句 位卑未敢忘忧国, 事定犹须待阖棺。 陆游《病起书怀》 职位低微却从未敢忘记忧虑国事, 即使事情已经商定,也要等到有了结果才能完全下结论。 丈夫五…

    2022年8月1日
    216
  • 关于想念一个人有内涵的短句

      1、我说相思不外露,惊觉念你已入骨。   2、有没有那么一个人,你总是忍不住去看对方的空间,即使什么动态都没有?   3、你是我值得一生去观望的烟火,可惜最后只能在记忆中临摹。…

    美文 2023年2月2日
    79
  • 伤感句子:没太多美丽的回忆,只有残忍无奈的现实

    1、当代出不了林黛玉,因为,女人遇不上贾宝玉这样的惜花人。我深知不努力我什么都不是。阳光下,你离别的背影是那样的刺眼,是我看不见爱的边缘。 2、想不起来自己对自己的心说了几次慌。风…

    美文 2023年1月6日
    54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