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明帝数岁赏析 晋明帝数岁文言文翻译

《世说新语》是南朝刘宋政权宋武帝刘裕之侄、长沙景王刘道怜(刘道邻)次子刘义庆组织一班文人,集体创作的一本笔记体小说,主要记载东汉末、三国、两晋士族阶层的遗闻轶事。

夙惠 第十二

【原文】
1.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著箄①,饭落釜中。太丘问:“炊何不馏②?”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箄,饭今成糜。”太丘曰:“尔颇有所识不?”对曰:“仿佛志之。”二子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注释】
①箄(bì):竹制的蒸饭用的盛放器具。
②馏:把半熟的食物蒸熟。
【翻译】
有位客人到陈寔家过夜,陈寔叫儿子陈纪和陈谌做饭招待客人。客人和陈寔在一起清谈,兄弟两人在烧火,不久都跑去偷听长辈们说话。因为做饭的时候两人忘了放上竹箅子,结果要蒸的饭都落到了锅里。陈寔问他们:“饭为什么没有热好呢?”陈纪和陈谌就挺直了身子跪着说:“父亲您和客人谈话,我们一直在偷听,所以蒸饭时忘了放上竹箅子,现在干饭煮成了粥。”陈寔问:“你们还记得我们谈论了些什么吗?”兄弟两人回答:“大概都记得的。”于是两兄弟开始复述,互相补充修正彼此的内容,竟然把大人们说话的内容一五一十地讲了出来。陈寔说:“这样的话,只喝粥也没事,干吗一定要吃米饭呢!”
【点评】
从这篇看得出陈纪和陈谌记忆力超群。

【原文】
2.何晏七岁,明惠若神,魏武奇爱之。因晏在宫内①,欲以为子。晏乃画地令方,自处其中。人问其故,答曰:“何氏之庐也。”魏武知之,即遣还。
【注释】
①何晏的父亲早亡,曹操娶了何晏的母亲,并收养何晏在府中。
【翻译】
何晏七岁的时候,聪明机智,很有灵气,曹操特别喜爱他。因为何晏生长在曹操的府里,曹操就想干脆认他做儿子。何晏就在地上画了一个方框,自己待在里面。有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回答:“这里就是何家的房子。”曹操听说后,立即就把他遣送回去了。
【点评】
何晏不愿做曹操的儿子,曹操的儿子们争权夺位势同水火,如果自己受到曹操宠爱必然会引来事端。当然,也有可能是他单纯不喜欢曹操,不想做他儿子。

【原文】
3.晋明帝①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②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注释】
①晋明帝:司马绍(299—325),字道畿。晋元帝司马睿的长子,东晋的第二位皇帝,在位三年。
②东渡:晋元帝还是琅琊王的时候,他的好友王导知道天下要大乱,就劝他回到自己的封国,后来又劝他镇守建康,准备在南方筹建晋室以防万一。这就是东渡意。
【翻译】
晋明帝只有几岁大的时候,有一次坐在父亲晋元帝司马睿的膝盖上。有人从长安过来,晋元帝问起了洛阳的状况,不由感到难过流泪。明帝就问父亲,为什么要哭。父亲告诉他关于晋室东渡的往事,随后问明帝:“你觉得长安和太阳哪个更远啊?”明帝回答:“太阳远。因为从来没有听说谁从太阳那儿过来,很明显是太阳更远。”元帝对这个回答感到非常惊讶。第二天,元帝召集群臣开宴会,就说了明帝这个巧妙的回答,而且又问了一次,没想到这次明帝却回答:“太阳要近一些。”元帝大惊失色,说:“你怎么跟昨天回答的不一样啊?”明帝回答:“我抬头就可以看到太阳,却看不到长安。”
【点评】
晋明帝是一位相当不错的皇帝,在位三年对东晋的平稳和发展有很大贡献,可惜英年早逝。

【原文】
4.司空顾和与时贤共清言。张玄之、顾敷是中外孙①,年仅七岁,在床边戏。于是闻语,神情如不相属。暝于灯下,二儿共叙客主之言,都无遗失。顾公越席而提其耳曰:“不意衰宗复生此宝!”
【注释】
①中外孙:儿子所生子为中孙,女儿所生子为外孙。
【翻译】

司空顾和与当代的名流们清谈。他的外孙张玄之和孙子顾敷当时都是七岁,就在大人们的坐榻边玩耍。看他们的神情,好像对谈话的内容并不关心。当顾和在灯下闭目养神的时候,听到两个小孩开始复述之前主人与客人之间的谈话,竟然毫无遗漏。顾和听了很激动,过去提着他们的耳朵说:“没想到,我们这个衰落的家族还生出了这样的宝贝!”

主页 > 世说新语 > 全文 > 夙惠 第十二 >

【原文】
5.韩康伯数岁,家酷贫,至大寒,止得襦①,殷夫人自成之,令康伯捉熨斗。谓康伯曰:“且著襦,寻作复裈②。”儿云:“已足,不须复裈也。”母问其故,答曰:“火在熨斗中而柄热,今既著襦,下亦当暖,故不须耳。”母甚异之,知为国器。
【注释】
①襦(rú):短袄。
②复裈(kūn):夹裤。
【翻译】
韩伯只有几岁大的时候,他的家境非常贫穷,到了寒冷的日子里,还只穿一件短袄,是他母亲殷夫人亲手缝制的。母亲做短袄的时候,就让韩伯拿着熨斗,对韩伯说:“你暂时先穿短袄,马上给你做一件夹裤。”韩伯说:“已经够了,不需要夹裤。”母亲问他为什么,他回答:“火在熨斗里面,但是熨斗的柄也就热了,我已经穿上了短袄,自然下身也会暖和,所以也不需要夹裤了。”母亲听了这话,深深感到惊讶,知道儿子以后会是国家栋梁之材。

【原文】
6.晋孝武①年十二,时冬天,昼日不著复衣,但著单练衫五六重,夜则累茵褥②。谢公谏曰:“圣体宜令有常。陛下昼过冷,夜过热,恐非摄养之术。”帝曰:“昼动夜静③。”谢公出,叹曰:“上理不减先帝④。”
【注释】
①晋孝武:孝武帝司马曜,简文帝的儿子。
②茵褥:褥子。
③昼动夜静:《老子》第四十五章“躁胜寒,静胜热”。
④先帝:这里指简文帝司马昱,晋元帝司马睿的幼子,东晋第八位皇帝。
【翻译】
晋孝武帝司马曜十二岁的冬天,他白天不穿夹衣,只穿五六件白绢做的单衣,夜里睡觉的时候却要铺上好几层被褥。谢安劝说:“皇上保养身体要有规律。陛下白天穿得太少,夜里盖得太多,这恐怕不是养生的办法。”孝武帝说:“白天在动,会热;夜晚很静,心静自然凉。”谢安告辞出来后,赞叹道:“皇上说玄理的能力不比先帝差啊。”
【点评】
孝武帝小时候还挺会养生的,不过长大之后就纵情酒色,无所作为,最后喝醉酒说错话被张贵妃害死。

【原文】
7.桓宣武薨,桓南郡年五岁,服始除,桓车骑①与送故②文武别,因指语南郡:“此皆汝家故吏佐。”玄应声恸哭,酸感傍人。车骑每自目己坐曰:“灵宝成人,当以此坐还之。”鞠爱过于所生。
【注释】
①桓车骑:桓冲(328—384),东晋名将,字幼子,小字买德郎,谯国龙亢(今安徽怀远)人,宣城内史桓彝的第五个儿子,大司马桓温的弟弟,桓楚武悼帝桓玄的叔叔。历官征虏将军、振威将军、江州刺史、丰城公等。
②送故:指护送遗体回乡的下属。
【翻译】
桓温去世时,儿子桓玄只有五岁,守孝期满刚脱下丧服时,他的叔父车骑将军桓冲和一帮送丧的文武官员前来告别,桓冲指着这帮人对桓玄说:“这些人都是你家的老部下。”桓玄听了后随即大哭,悲伤感人。桓冲经常看着自己的座位说:“等桓玄长大成人之后,这个位置要还给他。”桓冲对桓玄的抚养爱护之情,胜过了对待自己的子女。
【点评】
桓温死前,指定桓玄为自己的接班人,让部下和亲属好生培养。而弟弟桓冲也是尽心尽力扶植,虽然暂代哥哥桓温的位置,也是为桓玄将来做准备。桓玄长大之后,威逼晋安帝禅位,在建康(今江苏南京)建立桓楚,改元“永始”,追封父亲桓温为宣武皇帝,算是完成了父亲的人生目标。不过很快被刘裕打败,成了刘宋王朝的奠基石。

喜欢的话请转发、关注!

免责声明:文章素材和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同时文章仅代表本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113459.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人性的弱点读书心得体会(人性的弱点精华总结)

    这段时间读了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让我受益匪浅,在寂静的深夜,读这样的书,像是在品尝一场美味的人生盛宴,要将这种感觉说出来,还真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了,它就像一面镜子,帮助我深刻的…

    2022年5月21日
    170
  • 渴望日出诗歌

      有一千个黎明,就有一千次辉煌壮美的日出么?   踏着缀满露珠的黎明,踏着铺满银霜的黎明,踏着泥泞延伸的黎明,踏着积雪弥漫的黎明。为看一次辉煌的日出,我甘愿做出一千次的努力。  …

    美文 2022年12月16日
    50
  • 2022大暑节气问候祝福语210句

    时间总是再不经意之间的流逝,大暑这个节气就随之到来,它的到来以为着天气开始变得炎热起来了,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022大暑节气问候祝福语最新210句,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大暑节气问候…

    美文 2022年8月8日
    114
  • 微信伤感说说痛到心碎 沮丧颓废的句子合集

    1.后来有很多个阴天 我却不愿淋雨再去见你 2.单曲循环的歌词里满是遗憾 3.我的心里只剩阴暗和孤独 没有小鹿了 4.当你放不下他的时候 多想想他是怎么放下你的 5.冬天来了 可你…

    美文 2022年11月6日
    76
  • 女人美丽的句子(励志温柔到爆的神仙短语)

    一、喜欢某人,并不一定要成为恋人。有时候,能做朋友就已足够;唯有如此,才能长久。友情进一步是爱情,爱情退一步却回不到朋友。 二、很多人单着,并不是越长大越难爱上一个人,而是越长大越…

    2022年7月4日
    133
  • 腊八粥的由来是什么(腊八粥的寓意象征)

    腊八粥是一种在腊八节用由多种食材熬制的粥,还叫做七宝五味粥。最早的腊八粥是红小豆来煮,后经演变,加之地方特色,逐渐丰富多彩起来。腊月最重大的节日之一,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82…

    2022年5月29日
    167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