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诗集读后感800字

民国才子的温柔缱绻――读《徐志摩诗集》有感

曾细数窗前的落叶,曾细数门前的雨滴,也曾无数次向往书中的烂漫邂逅和诗意美好。诗人徐志摩曾经说过:“我将于茫茫人海中寻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失之,我命。”这是徐志摩对爱情的宣誓,也是他追求自由、美的最高境界。

我很喜欢徐志摩的《偶然》,当时我不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后来我才知道这是徐志摩写给林徽因的,诗简洁地表达了诗人对于偶遇之人的喜爱,却又不能在一起,只能“明月寄相思”。诗的意境烂漫而渺茫,留下莫名的想念,莫名的惆怅,莫名的祝福。

林徽因就像一颗流星,划过徐志摩的星际闯入了他的心扉,一见便倾心,胜却人间无数。她就是他的白月光,她就是他的初恋,她就如初恋般美好,所以在他们相识的康桥上才唱响着那一首《再别康桥》。

如果说林徽因是徐志摩的白月光,那陆小曼则是他胸口的红朱砂。一个清丽脱俗,美得不食人间烟火;另一个热情奔放,美得让人忘却人间烟火,《的快乐》就是写给陆小曼的。

徐志摩的诗比较含蓄,既没有郭沫若的奔放,亦没有闻一多的深沉,有的是飘逸、空灵,如潺潺溪水,如清风明月。他的大部分诗作没有愤怒,没有呐喊,没有慷慨高歌,甚至也没有希望和恐惧,有的只是迷惘的微笑、沉沉的静视和对自然的依恋。他追求的就是一种宁静、和谐、无冲突的美的境界。

如《再别康桥》,诗人将那种浓郁的离愁点化得淡雅、缥缈,将离别时那种沉重的心绪藏于心底,使全诗显得飘逸而空灵。“再别”本包容着十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但这种复杂的情感化为诗时,则从头至尾表现出对自我的压抑,对情感的克制。如 “轻轻的”一连用了三个,含蓄委婉地将诗人心头的沉重、依恋曲折地表达出来。在整个诗中,没有因难以割舍的别情而潸然泪下,更没因理想的破灭而号啕痛哭,弥漫全诗的只是淡淡的忧伤,悠悠的惜别,内含不尽之意。

而在《雪花的快乐》中,徐志摩运用了借代的手法,以那潇洒飞扬的雪花为意象,更是升华了的神圣的爱情,巧妙地传达了诗人执着追求爱情和美好理想的心声。诗人把它作了升华,既把对爱情的追求与改变现实社会的理想联系在一起,包含着反封建伦理道德、要求个体解放的积极因素,热烈而清新,真挚而自然,真切地表达了诗人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可以说,诗的过程本身就是灵魂飞扬的过程。

我最喜欢《偶然》,这首诗划开了他前后两期的鸿沟,他抹去了以前的火气,用整齐柔丽清爽的诗句,来写那微妙的灵魂的秘密。同时将平常熟悉的意象穿插于整首诗歌中,仿佛一部戏剧片,给人以清新自然的感觉。诗人采用两两相对的事物将其矛盾化,可谓匠心独运的写作手法将其动静结合。

在徐志摩的诗中,爱情诗是他全部诗作中最有特色的部分,这些爱情诗抒唱了他对爱与美的追求,温柔缱绻,令人陶醉。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115334.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天才少年――比尔・盖茨》有感500字

    爱迪生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和百分之一的灵感。”比尔.盖茨这个 “左撇子神童”。他的学习精神,决对是他的助力器。 我读了《天才少年――比尔.盖茨》,我知道了:比尔盖茨是微…

    读后感 2022年7月13日
    181
  • 《朱元璋传》读后感2000字

    读《朱元璋》是第二次接触张宏杰的作品了,第一次是看《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在张宏杰的笔下,曾国藩是个笨拙、勤奋、执着的屌丝逆袭的典型,从曾书中,读者可以明显地感觉到,虽然偶有指摘,…

    读后感 2023年2月12日
    39
  • 城南旧事读后感600字四年级

    【第1篇】 “池塘边的上,知了在声声的叫着。边的秋千上,只有那蝴蝶停在上面……”每当听到罗大佑的《童年》,我都能想起我自己那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也能让我想到林海音的《城南旧事》这本…

    读后感 2022年6月28日
    134
  • 学会独立――读《乌塔》有感作文500字

     我们是父母手中的一块宝,时不时地得到父母的呵护;我们如同温室里的花朵,在父母的怀抱中成长。当我们遇到危险时,往往会撒娇地钻进父母的保护圈中。直到我学了《乌塔》这篇课文后,才明白了…

    读后感 2022年6月26日
    106
  • 宋词三百首读后感

    这是一篇读后感600字作文,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近段日子,一直在读《宋词三百首》,并且深深地沉浸在宋词的词海中。书中优美的词和详尽的注释、精辟的评述,让我更好地领…

    读后感 2022年10月23日
    73
  • 巴金的《家》读后感1500字

    巴金的《家》读后感1500字: 今天为大家分享巴金的《家》,对于巴金,我们如果没读过他的作品,可能也不太了解。我们在读书的时候也很少接触到巴金,差不多是一笔带过。知道他的作品,激流…

    读后感 2023年2月10日
    35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