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的努力都要拼尽全力

18岁的王天瑶是吉林大学附属中学学生。今年3月,她收到了世界公立大学排名第一位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文理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双喜临门的是,她还申请到了该大学专门颁发给新生的“学生领导力奖学金”。

熟悉王天瑶的老师和同学对她有一个共有印象:清瘦的身体常抱着“市面上号”的牛津英汉双解词典。

实际上,在刚升入初中时,王天瑶还“没怎么学过英语”。一次,英语老师讲了一个英语笑话,全班大部分学生都在笑,她则在“云里雾里”。

每一次的努力都要拼尽全力

吉大附中的英语课有个传统:前10分钟用于学生演讲,每节课一名学生,依次轮流。为了英语课的演讲,王天瑶提前一个月便开始准备。不服输的王天瑶为证明自己的英语能力“也可以很好”,专门找了一篇生词很多的文章。当王天瑶在其他同学面前背诵全文时,得到的回应是:“除连词外,都没听懂”。

这次经历让她尝到了翻词典学英语的喜悦,并“小有成就感”。

王天瑶有两本英汉词典,一大一小。大的放在书桌里,小的则随身携带。“在查字典的过程中,可以看到有关生词的其他形态和使用方法等延伸的内容,生词所在页面的其他单词也可以一起背诵,一举多得。”得益于经常翻字典,王天瑶成了同学中的“活字典”,随意拎出来一个生僻的单词,她大都能说出这个词的各种形态和使用方法。而那本跟随了她6年的牛津英汉双解词典,封面拐角处贴了数层胶条,词典侧面则是一片黑。

王天瑶初中所在的班级是吉大附中的实验班,“同学们都很牛”,有人已通过课外班或自学完成了初中课程,有的则按自己的计划来学习。

王天瑶却从未报过课外辅导班。在她看来,通过辅导班或自己超前学完课本的学生,在课堂上“的确很自信”,但因为没提前学过课程,她听课时更认真,课上效率更高,“课上跟住老师的思路,课下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是不二法则”。

王天瑶说,在后期学习中,提前学完课程的同学的优势会逐渐消失,“因为在考试中,我的成绩和他们不相上下”。

“可以不选择超前学习,但做错的题目不能再错第二次。”王天瑶说。为此,她为每一科目准备两个本子,一个用于记录梳理出来的重、难知识点,另一个则用来记错题。

中考时,王天瑶以总分594.5分(满分600分)在当年的长春市考生中名列前茅。

到高中时,因为吉大附中首届国际部只有4名学生,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也更强,但王天瑶仍坚持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后,再进行自己的学习计划。

从小学到高中,不上课外辅导班的王天瑶利用周末和寒暑假的时间,学了自己喜欢的舞蹈和古筝。因为舞跳得好,授课老师曾建议她选择做专业的舞蹈演员;在高中时她还考了古筝业余组的级别。

学弟学妹喜欢称她为国际部的“女神”,他们很愿意找她一起自习,“有王天瑶在的地方气场就不一样,大家会自觉地安静下来学习”。

高二上学期,王天瑶第一次报名考托福。班主任王玲鼓励道:“第一次考,不要太在意成绩,放轻松,就当去看题型。”而王天瑶的想法是,“既然要花时间,那就得尽全力,不论事后是否还有机会”。

经过精心准备后,王天瑶首次托福成绩为104分,已满足申请美国大学的要求。随后,她开始全力准备SAT的考试。

高二暑假时,王天瑶在查看哈佛大学的网站时看到了该校Summer school(夏季学校)项目,便尝试申请。申请成功后,王天瑶独自一人前往哈佛大学,用近两个月时间学习统计和心理学两门课程,修得8个学分。

在哈佛大学期间,王天瑶每天往返于宿舍和图书馆,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最终,两门课程的结课成绩均为A。心理学教授私下告诉她,她的心理学成绩是同批学生中的分。

王天瑶的母亲侯新华说,女儿凡事尽力的态度,是从小养成的习惯。王天瑶上小学一年级开始,母亲便引导女儿写作业时不可以吃喝玩耍,不能一心二用。父亲王培伦给女儿的影响是“要勇当第一”。王天瑶也一直认为,“不当第一就不是我”,“虽然不可能每次都考第一,但每次抱着当冠军的心态,便会全力准备”。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117574.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落榜生的花样年华

      一花一叶,聘聘婷婷,花艺的世界看似从来都是女性擅长的领域。然而,在刚刚闭幕的阿布扎比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花艺项目比赛中,有一个身高1.93米的男孩,表现不凡,一举夺冠,成为中国…

    励志故事 2022年6月29日
    159
  • 铅笔的原则:生活永远不会毫无意义

        铅笔即将被装箱运走,制造者很不放心,把它带到一旁跟它说:“在进入这个世界之前,我有句话要告诉你,如果你能记住这些话,就会成为最好的铅笔。&r…

    励志故事 2022年6月29日
    154
  • 高考励志故事3篇

    〖摘要〗自卑这盘屎,曾扣到很多人头上过,只是扣的多少不一,深浅不一而已。 小编今天就为大家特别带来了《高考励志故事3篇》,可以看看。 【摘要】奋斗的理由其实很简单:不名一文者,能给…

    2022年5月26日
    189
  • 心若在梦就在,永远不要轻言放弃

      詹姆斯·卡梅隆是世界影坛最引人瞩目的导演之一,有趣的是,在陌生人眼里,他更像一个卡车司机。20世纪50年代,卡梅隆出生在加拿大奥兰多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电气…

    励志故事 2022年6月29日
    145
  • “没出息”的打赌改变人生

      “没出息”的打赌改变人生
      
      文/崔玲
      
      那时候,自由女神像旁,薛蛮子满头尚是黑发。泛黄的照片中,薛蛮子的西装有些老气,但上翘的嘴角和不羁的眼神却散发出年轻人的活力。
      
      照片拍摄于薛蛮子去美国留学的第一年。1980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薛蛮子在中国结识了伯克利大学东语系系主任。不到30岁,一口流利的英语,没有读过高中和大学,却直接考上中国社科院研究生,系主任对眼前这位青年赞叹不已,亲自写了推荐信。
      
      说到流利的外语,其实源于一次“没出息”的打赌。那是更早的时候,薛蛮子听同学讲了一个“传奇”——一个人一个月内记住了700多个英文单词。这个数字,在那个知识无用的年代,算得上奇迹了。
      
      听到这个,从小天资不错的薛蛮子不以为意:“700个?我一个月能记住900个。”“如果你能记住900个,我就请你去莫斯科餐厅吃饭。”为了好玩,也是为了那顿饭,接下来的薛蛮子月月超指标完成计划,一年下来,他竟然背了1.2万个单词。这个小小的赌注,让薛蛮子迷上了英文,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读原著,翻译小说,不亦乐乎。
      
      “当时对知识的渴求,就像今天大家对财富的着迷。上世纪70年代,市面上的中文书不多,但是英文书却不少。我急切地想知道这个世界,到底长什么样。”这也是薛蛮子出国的根本动因。
      
      薛蛮子当时的想法是:改变现状——自己的、国家的。“我学的是中外关系史,也了解到国外的一些情况,我想知道世界眼里的中国和中国人眼里的中国到底有什么区别,我也想见识一下外国电影里色彩斑斓的人生和光怪陆离的世界。”
      
      就这样,薛蛮子踏上了美利坚的土地。
      
      薛蛮子的第一个感受是包容与平等。在伯克利,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是外国人,有四分之一的教授来自异国。更重要的是,教授、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在学术面前人人平等。和研究问题的方法,成了薛蛮子最大的收益。
      
      美国商业环境的浸淫,改变了薛蛮子最初的教授梦。当他发现,美国的聪明人都去当商人之后,他转而也想成为一名的商人。凭借着自己的聪明和胆识,他达成了目标。“如果没有微博打拐,我和普通留过洋、发了点儿小财的商人没有区别。微博这个平台,一下子让我成为了站在台前的人。”
      
      对于近些年的突然走红,薛蛮子认为与心态有关。他直言,成为,是他人生最重要的事。作为一名父亲,对拐卖儿童的现象自然深恶痛绝。没想到,出自本能的呼吁成就了他另外一段不一样的人生。直到现在,薛蛮子都认为,在他心里不可能有什么事情可以和家庭这个词平起平坐。
      
      薛蛮子的人生从来没有刻意为之,他欣然接受美利坚的新潮思想,他知道成为公众人物利弊共存,他也清楚出名的代价一定是一次次被人“黑”,不过,这一切他都不在乎。因为,他信奉黑格尔所说的“存在就是合理”。()

    励志故事 2017年2月8日
    2.4K
  • 请别单独用餐

       抓住一切时机,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是作者凯斯·弗拉基在其新书《决不单独用餐》中揭示的成功之道。    弗拉基生长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农村,父亲是钢铁工人,母亲是清洁工。…

    励志故事 2022年6月29日
    155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