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二)、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
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四)、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
五)、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
六)、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七)、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八)、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
九)、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一零)、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一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一二)、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
一三)、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一四)、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一五)、体有贵贱,有大小。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养其大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
一六)、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一七)、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一八)、士无事而食,不可也。
一九)、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二零)、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二一)、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二二)、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二三)、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二四)、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二五)、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二六)、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二七)、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二八)、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二九)、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
三零)、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三一)、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三二)、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三三)、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三四)、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三五)、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
三六)、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三七)、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三八)、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三九)、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四零)、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