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朝名臣言行录翻译(三朝名臣言行录司马光翻译)

三朝名臣言行录翻译(三朝名臣言行录司马光翻译)

原文

司马温公①幼时,患②记问不若③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④能倍诵⑤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温公尝⑥言:“书不可不成诵,或⑦在马上,或中夜⑧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注释

  1. 司马温公:即司马光,他死后被追赠为温国公。
  2. 患:担心。
  3. 若:如。
  4. 迨(dài):等到。
  5. 倍诵:背诵。倍,同“背”。
  6. 尝:曾经。
  7. 或:有时。
  8. 中夜:半夜。

译文

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的时候,别的兄弟都会背诵了,就去玩耍休息。司马光却独自留下来,专心刻苦地读书,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下工夫多的人往往收获就大,司马光所精读和背诵过的文章,就能够终生不忘。

司马光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有时在骑马赶路的时候,有时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诵学过的文章,思考它的含义,收获就会非常大。”

三朝名臣言行录翻译(三朝名臣言行录司马光翻译)

文化常识

“下帷”与“绝编”:“下帷”与“绝编”是古人勤奋读书的两个故事。在上文中借指司马光读书专心、勤奋。

“下帷”指的是西汉时期的董仲舒为了专心学习,他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三年不看窗外这件事。

“绝编”指的是孔子读《周易》,翻阅的次数多了,使编竹简的牛皮绳子断了好几次这件事。即成语“韦编三绝”。

人物介绍

司马光:(1019年一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省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三朝名臣言行录翻译(三朝名臣言行录司马光翻译)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进士及第。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变法。主持编纂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时十九年完成。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去世后追赠太师、温国公,谥号文正。

司马光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

出处

宋·朱熹《三朝名臣言行录》

启发与借鉴

三朝名臣言行录翻译(三朝名臣言行录司马光翻译)

司马光好学是中国古代勤学励志的典故之一。司马光幼年时,在“患记问不若人”的情况下,严以律己,争分夺秒地苦读,最终学有所成。司马光好学的故事,生动地阐述了“勤能补拙”的道理。

“用力多者收功远”,收获的多少确确实实是与付出的多少紧密相关。尤其是当自己的水平不如别人时,更应该勤奋刻苦,充分利用每分每秒,要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124644.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描写水的四字词语(形容描写水的四字词语)

    【水知识】关于水的成语竟有这么多,真是涨知识了! “水”的成语共有371个: 一、81个在第一位: 水碧山青、水菜不交、水长船高、水到渠成、水到鱼行 水滴石穿、水底捞月、水底捞针、…

    2022年7月11日
    153
  • 冷秋

    冷秋 文/阳春三月 (一)孤鸿掠影 冷冷的秋季, 我托月儿相寄。 撒下的清辉, 盈盈的铺满大地。 孤鸿掠影, 盘旋在我的竹篱。 不忍离去, 它怕我在寒夜里的孤寂。 在遥远的地方, …

    美文 2022年9月29日
    86
  • 关于雨的唯美诗句(适合雨天发的简短句子)

    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 一场秋雨一场寒,在李商隐看来,秋雨给他带来思念;在白居易看来,秋雨带来了安逸…… 一场秋雨,万种情思,浸润…

    2022年7月17日
    166
  • 古代名言名句及解释(古代励志名言名句)

    说句心里话,现在人写的书,实在很少有值得看的,大多都属于浪费时间。因为现在的人心浮气躁,急功近利,心静不下来,智慧开不了,也就写不出真东西来。所以如果喜欢读书,喜欢学习,还是读古书…

    2022年7月11日
    148
  • 深夜情感语录

    深夜情感语录 1、邂逅了微笑,错过了绝望,每一站也算不孤单。 2、最后懂得爱是什么。不是还能继续爱着,而是以前那样爱过。 3、以后对你,我一定要努力装的一点都不在乎。 4、夜伴无眠…

    美文 2023年2月2日
    53
  • 描写李花的好词好句

      花儿是大自然赐予我们人类美好的象征,我们的世界因为花儿而变得更加的多彩!下面一起来看看描写李花的好词好句!希望大家喜欢!   描写李花的好词好句   关于李花的好词   委败、…

    美文 2022年10月25日
    52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