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告别》读后感1000字

生命,尊严,死亡……阿图葛文德的这本《最好的告别》的标签让我在阅读的时候一直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宿命感。的确,死亡离我们很近,是每个人终将走过的宿命。但,我们要怎么迎接死亡?

死亡到底是什么?从生物学的角度,身体里大多数细胞的凋亡意味着生命的死亡;还有人说,人会经历三次死亡,当最后一个知道他的人死了,他才真真死去,这里强调的是人的影响力;相似的说法还有文学家臧克家先生笔下的“有的人或者,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里更突出一个人的贡献。

这本书的逻辑其实很简单。他先告诉,无论是从生命的长度还是生命的质量上,我们对病人无微不至的,为了让病人活得更久的照顾未必对患者真正有用。在这一部分作者期望说服读者,并不是活得越长的人生越有意义,以及现代医疗设施,比如手术,化疗,很多时候并不能延长生命,甚至会让情况变得更糟。而生命的价值是什么,本来就难以一概而论。作者引用塔基的基本需求,并提出“人们的优先需求显著改变,他们把注意力放在存在上,而不是放在做事上;关注当下,而不是未来”的观点,试图说明幸福感让一个人的人生有意义,而在医院治疗的方式显然无法让人幸福。

接着作者从美国现有的制度,或者说存在的机制,提出让病人活得更好的两种可能。在有活力的疗养院里,病人们能尽可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接受临终服务,让一个人在临死的最后时间里尽可能舒适地做自己想做的事。

比较两种方式,我认为他们只不过是运作的方式不一样而已,他们的核心都是一样的,那就是让病人尽可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而说到想要的生活,其实真的不那么容易获得。第一,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这种生活不是简单的可以复制的。这也是疗养院的困难所在。读后感www.simayi.net第二,很多人可以说出自己不想要什么,却很难讲出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这样容易导致的结果是,病人总觉得不满意(毕竟身体每况愈下是一个事实),更难得到自己想要的。这也是很多人不得善终的重要原因。

因此,找到“自己到底想干什么”尤为重要。作者在原文的表述类似于“有什么可以替换的东西”,但我喜欢管这个叫生命的判准,或者底线,理解为一个人决定最想做的事情,最无法割舍的事情是什么。可是这一点,自己尤不知道,何况是在危机时刻做决定的家人们?

所以我觉得这本书治之于我最大的意义,在于他让我开始思考我生命中难以割舍的东西是什么?我在脑子里搜索了一圈,答案还是不知道。我觉得,这样子其实是有一点可悲的。

所以,为了让人生更加丰富,为了找到自己最喜欢的东西,好好学习,出好作品吧。这样已有所得的人生,大概才能更清楚地说出,自己这一生里,最重要的是什么。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1259603.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读《吉祥时光》有感800字

    静谧的夏夜里,清风缕缕,蝉鸣远去,远处点点的灯光,把夜色映衬得格外美丽。桌前一杯怎么也品不透的佳茗,正如手中正捧着的儿童文学作品《吉祥时光》,令我怎么也读不懂。 书中主人公吉祥平凡…

    读后感 2022年7月12日
    361
  •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600字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600字: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每天面对性格各异的学生,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教育难题。有些时候自己绞尽脑汁去想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是由于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平有限,所以…

    读后感 2023年2月13日
    32
  • 《浮图塔》读后感2000字

    《浮图塔》读后感2000字! 作者:采薇 中国的封建社会从战国时代算起到清朝结束,一共延续了二千多年,后宫和宦官就是封建社会特有的产物。周朝有了后宫后,越来越多的女人开始涌向那个小…

    读后感 2023年2月5日
    78
  • 《数学星球》读后感300字

    《数学星球》读后感300字: 在这个暑假里,老师向我们推荐了这本《数学星球》。这本书对我学习数学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这本书里不仅有我们即将要学到的质数(素数),π等基础知识,更是有…

    读后感 2023年2月12日
    34
  • 《是我自己上来的》读后感600字

    最好的救星是自己――读《是我自己上来的》有感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读了《是我自己上来的》这篇文章,深受感触。 文章讲述的是发生在一个日本孩子身上的事。这个6岁的孩子跟随去郊外钓鱼,失…

    读后感 2022年6月17日
    269
  • 《河两岸》读后感800字

    在这个里,我深深地迷上了马来西亚作家许友彬的作品。有阻碍父母和孩子沟通的《青色的围墙》,有陪同我们追寻梦想的《小黄鹂鸟》,有表达兄妹团结友爱的《鹅卵石》,还有我最爱的――象征着理想…

    读后感 2022年7月25日
    160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