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读后感1000字

认真反思那段历史,丘吉尔是两头被人当枪耍。真正的铁幕是美苏双方“心领神会”的方式针对欧洲拉起来的。二战后的格局,瓜分欧洲是美苏之间的共识。只有失去东欧的小欧洲,才能完全对当时的美国俯首帖耳。只有拥有东欧的苏联,才是一个在欧亚大陆拥有完整影响力的苏联。以此为基石,美苏在欧洲背靠背,反方向去瓜分全世界。这是铁幕的实质。

当前国际格局的边界弹性太大了,伸缩范围也太大了,老人们不甘心,新秀们不罢休,根本拉不起什么铁幕来划分势力范围,“新冷战”纯属庸人自扰。读丘吉尔的二战回忆录有个非常有意思事情,关于第二战场地点问题上,丘吉尔与罗斯福一直存在着“两条路线”的激烈争论。丘吉尔坚持从巴尔干登陆,罗斯福坚持从诺曼底登陆。1943年的德黑兰会议中,丘吉尔还在力争将进攻兵力重心部署在地中海一线,经过激烈辩论最终使英方认可以“霸王计划”为重心的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方案后。事后罗斯福的军事顾问们长松口气说我们总算是没有被丘吉尔拉到巴尔干半岛去。看懂地图就明白,如果盟军从诺曼底登陆开辟第二战场,英国在欧洲大陆的势力范围就会大大缩小,而苏联的势力就会扩展到东欧并形成对西欧的威慑。如果采取丘吉尔的路线,从意大利攻入德国,英国就会保持对整个欧洲及其战后政治的实际影响力。

军队所至,乃国家权力所至;国家乃至地方的影响力是随军事力量的进入而存在和继续的。斯大林对此看得也很明白,私下对当时还是南斯拉夫共产党领导人的米洛凡·杰拉斯说:“这次战争和以往战争不同,谁解放领土,谁就把自己的社会制度推行到他们军队所到之处。”美国的战略家们也看得明白,他们认为除了打击希特勒这一目标外,英国人的另一点考虑是,在地中海采取的新措施能最终制止苏联在巴尔干半岛各国的扩张。在苏美英三家中,只有丘吉尔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二战后的国际实力和格局,英国无可奈何花落去,皇冠落地是必然趋势,势力范围被瓜分也是必然趋势。

为了在海上剥夺英国对地中海的制海权,美国着手这项工作的时间起点在德黑兰会议,尤其是会前罗斯福与斯大林会晤中针对英国形成的战略默契。这项工作的结束大概就是1956年美苏联手利用苏伊士运河事件将英法逐出埃及。失去埃及,英国也就失去了印度洋。罗斯福明白,仅凭美国一家是完成不了这一历史任务的,而有能力与美国完成这一任务的只有苏联。因此,将东欧让给斯大林,对罗斯福是一举两得的事,而对斯大林则是正中下怀的事。如果说丘吉尔、罗斯福和斯大林是在战时打败德日法西斯目标下走到一起的,那么,罗斯福和斯大林则是为了战后瓜分英国世界财产的目的而走到一起的。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1259753.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夏洛的网》读后感赏析300字

    《夏洛的网》读后感赏析300字: 暑假里,班主任杨老师让我们回去读一下美国作家E.B怀特的名著《夏诺的网》,其实之前我已经看过一遍这本书了。趁着暑假的时间,我又认真的再读一遍这部经…

    读后感 2023年2月10日
    27
  • 《巴菲特传》读后感600字

    《巴菲特传》读后感600字: 巴菲特说投资理财很重要,巴菲特很朴实,我们和巴菲特的不同在于有没有坚持做自己爱做的事。重要的话一般都看起来简单,做起来难。 但“有了想法就去行动是沃伦…

    读后感 2023年2月15日
    31
  • 读《红岩》读后感1000字

    读《红岩》读后感1000字: “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当合上《红岩》这本书时,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这句江姐在信中的话也一直回荡在我的耳边………

    读后感 2023年2月12日
    60
  • 长袜子皮皮读后感800字

    让之花盛放 ―读《长袜子皮皮》有感 炎炎,唯有书香送清凉。在这个假期,我读了很多书,而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是《长袜子皮皮》。因为这本书不仅有趣,也让我在阅读中知晓了很多道理,尤其是书中…

    读后感 2022年6月2日
    140
  • 读《安徒生文学大师的传奇人生》有感400字

    当我放下《安徒生文学大师的传奇人生》一书时,我不得不被安徒生的故事所感动,既为他出身贫寒,衣食无着,居无定所,像一只丑小鸭而同情;又为他经历磨难,奋发有为,最终成为全世界儿童喜爱的…

    读后感 2022年6月18日
    108
  • 冒险与奇遇——《绿野仙踪》读后感400字

    冒险与奇遇——《绿野仙踪》读后感400字: 绿野仙踪是一本优秀的童话故事作品,深受读者的喜爱,成为了世界文学名著。最近,我在老师的建议下购买了这本书,并经过半个月的努力,终于通读了…

    读后感 2023年2月9日
    23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