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麦田里的守望者》有感2000字

我第一次读《麦田里的守望者》是2001年上大一的时候,读完之后的感受,至今仍能想起。那时的我,仿佛结识了一个知音,心中的苦闷、彷徨、焦躁……都可以通过这本书得以表达,心中许多莫名其妙的情绪仿佛泻闸的洪水一般得以宣泄,畅快淋漓。第二遍读的时候,我不知不觉中提笔在书上逐字逐句进行批注,严肃而又认真,自己仿佛就和书中的主人翁霍尔顿在一起,一起笑、一起哭、一起逃学、一起无聊、一起成为麦田里的守望者。可惜,那本书现在已经不知道丢到哪里去了。时间真是可以改变很多东西,现在再次阅读《麦田里的守望者》十多年前的感觉已经成为了记忆。现在作为教师的我,读完这本书更多的是一个又一个的思考。

很明显,我的青春里藏着一个“霍尔顿”,但当我长大时,我却忘记了这个事实。特别是当我从事教师这个职业之后,面对教育中出现的一个个“霍尔顿”,我会主动或者被动的选择忽视、打压、放弃他们。但青春哪能忽视,他们的问题就是当年我自己的问题,也是将来我自己孩子的问题。

作为教师,该如何和孩子们“携手青春,走出迷茫,共同成长”呢?我想到了以下几个方面。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霍尔顿的苦恼,一个重要的诱因是他一直认为“读书就是为了有一辆混账的凯迪拉克”,这说明了社会价值观的扭曲。这也对我们当前一些功利化教育行为敲响了警钟。假如读书只是为了追求个人物质化的需求,没有了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那么面对青春期里各种问题时,孩子是不会产生积极去克服困难的强大动力的,带来的后果必然也会像霍尔顿一样。现在一些中学生厌学、自杀的个案,根结就是价值观的缺失。作为教师,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坚守这个底线,在教育中逐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原则。

坚持平等的教育导向。教师的尴尬,在霍尔顿的历史老师斯宾塞的身上活灵活现的表演了一回。为什么老师总是在与学生的相处中遇到这种“热脸贴在冷屁股”上的事情呢?学生的无动于衷,源于我们总是把自己放在一个高高在上的地位上,用看透一切、掌握一切、审视一切的态度与学生进行交流,觉得他们的苦恼、烦躁、迷茫都是无病呻吟、不值一提的,于是交流的结果经常是“你在北极我在南极”。如果我们不把自己与学生的地位放平等,不去设身处地的了解学生,我们就不要指望学生能与我们产生共鸣,象老斯宾塞一样得到一个“假模假式”的评价也就难免了。没有平等观念的教育,教育的结果将大打折扣。当然平等的观念来自于方方面面,作为学校,在行政管理、教学、日常等等方面加以贯彻,让学生看得到、摸得着。学校的领导、教师、学生、家长之间建立平等的观念,沟通代替命令,交流消除隔阂。观念的形成需要日积月累。

构建多元的评价体系。霍尔顿叛逆的外表下闪烁着人性的光芒——善良的内心、独特的见解、独立的个性、对真善美的追求等等。读后感www.simayi.net若只以学习成绩评价他,那么掩盖的必然是霍尔顿身上最耀眼的东西。这是对美好的扼杀,与教育的目的背道而驰。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从成绩、品质、特长、能力……多方面去评价一个学生,走出一考定终身的束缚,这恐怕是我们的教育工作要坚定努力的方向。而作为教师,在没有有章可循的评价体系之前,我们首先要有自己的一个评价机制,我们首先要承认学习成绩只是学生素质中的一部分,承认学生的差异性,承认品质的丰富性,善于发现学生的亮点,爱惜和培育学生的优良品质。老师们如果都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都有一张表扬美的嘴巴,都有一颗守护美的心灵,那么,那些躁动的青春,那些迷茫的“霍尔顿”,至少可以找到一块安放他们的“麦田”。

做好教师的示范作用。霍尔顿讨厌校园生活,还有一个原因是他认为潘西中学虚伪,同学和老师“假模假式”。霍尔顿的悲剧是他发现了这种虚伪,并且无法和这种虚伪达成妥协。那么教育的悲哀是什么呢?如果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但发现不了这种虚伪,而且还把虚伪当成生活的一部分,习以为常。而我们老师自己也在有意无意的教给学生虚伪,或者给虚伪推波助澜。这恐怕才是教育的真正的悲哀。所以,作为教师我们须要提高自己的修养、锤炼自己的师德、注意自己的言行。教师的示范作用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身正才能为师。

《麦田里的守望者》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就像一座矿藏。也许明天我去重读,又会有新的收获!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1259799.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生死对决》观后感400字

    快乐的开始了,我央求带我去电影院看电影。一到影院,电影已经开始了,影片的名字叫《生死对决》。一下子我就被吸引住了,主要说了有一对兄弟俩,由于生活和机遇,从小就分开了,一个做了小偷,…

    读后感 2022年6月17日
    168
  • 一本爱情编年史——《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

    一本有完整时间轴的爱情编年史——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心得体会 《霍乱时期的爱情》是加西亚·马尔克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出版的第一部小说,讲述了一段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爱情史诗,穷尽了所有…

    读后感 2023年2月7日
    36
  • 绿野仙踪读书心得400字

    读《绿野仙踪》有感 漫长的生活开始啦!给我买了很多课外书, 其中一本书深深的吸引了我,让我迫不及待的想打开看看――《绿野仙踪》。  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的莱曼・弗兰克・鲍姆…

    读后感 2022年6月11日
    129
  • 读《历史的选择》有感500字

    【第1篇】 历史被如沙的时光悄悄掩埋,当我们回首时,已了无痕迹。然而当我们真正回首去聆听和抚摸这尘封的记忆时,却总有那一串串的往事在大漠的呜沙中突兀回荡。 中国,是个文明古国,有着…

    读后感 2022年6月26日
    96
  • 《我在美国学游戏设计(自选集 知乎「盐」系列)》读后感_1600字

    《我在美国学游戏设计(自选集 知乎「盐」系列)》读后感1600字 本书主要介绍了如何设计一款游戏,这其中传达的理念令我耳目一新。 其实,读这本书的初衷来自于之前看《小强升职记》还有…

    读后感 2022年9月8日
    248
  • 《欧也妮・葛朗台》读后感2000字

    【第1篇】 记得高中时就读过《欧也妮・葛朗台》这本外国名著。当时,我看到一句话“你比葛朗台还葛朗台”,我不知道葛朗台是谁,更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也就是这句话引发了我的兴趣,于是,我…

    读后感 2022年7月16日
    80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