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精神》读后感800字

文学史评价是一件有诸多变动的事,“评价”本身就构成了历史。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评价,一直以来,变化也颇多。

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主流观点是:高度评价左翼、延安与十七年时期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品,而指斥沈从文、钱钟书等非左翼也非国民党作家为大地主大官僚阶级的“帮凶”、“帮闲”文艺。政治性、集体性成为衡量作家作品的唯一尺度。典型观点如:50年代王瑶提出的“鲁郭茅巴老曹”,认定这六位是现代文学史上成就最高的大师级作家。

改革开放后,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传入中国,使国人重新发现了沈从文、钱钟书、张爱玲等作家。《中国现代小说史》的评价方法与八九十年代的“重写文学史”有异曲同工之处——号召“回到文学自身”,清理文学身上过多的政治责任。“重写文学史”的影响至今,在“重写文学史”的影响下,上至文学史家,下至普通读者,厌恶文学的政治性,降低对左翼文学、解放区文学与十七年文学的评价,批评其公式化、概念化,审美角度单一,等等。在“重写文学史”的视角下,郭沫若的地位大幅下降,茅盾被批评为“主题先行”,巴金早年作品被认为“热情有余,思想不足”。

应当说,“重写文学史”的观点很有其合理性,确实使人们的评价思维摆脱了十七年时期的单一政治化视角,看到了更丰富多彩的文学世界,它对茅盾等作家作品的缺点的评价,确也触到了实质。不过,单一的“重写文学史”,完全排斥文学的政治性,完全给予左翼文学、解放区文学与十七年文学,也不是科学观点。

解洪祥先生的《中国现代文学精神》给出了一个较为客观科学的观察角度:综合十七年与“重写文学史”的评价思维的合理方面,主张文学性与政治性结合,集体性与个体性结合。《中国现代文学精神》主要评价的是左翼文学与解放区文学,它肯定了它们的贡献:促进中国革命的进展、人民的觉醒、拓宽了文学题材、为中国文学注入了新鲜血液等。它对左翼文学和解放区文学的弊病的总结也很科学,指出一味昂扬、文学为政治服务、排斥知识分子题材等问题都可归纳为——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积极扬弃论和辩证个体观,使历史主义压过伦理主义,造成了文学的失衡与悖反。确为的论,对我们进行文学研究很有启发意义。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1260036.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游义远农场 ——《与梦同行》有感

    我们浙江,不仅有着优美的山水,繁荣的经济,更有着一个个勤劳的浙江人以自己的方式执着地追寻着自己的“中国梦”。 这次国庆长假,我就去了义远永续农场,探访这在杭州很有名气的有机农场。 …

    读后感 2022年7月21日
    85
  • 《雄狮去流浪》读后感300字

    沈石溪写了一本《雄狮去流浪》。故事里写了关于很多的知识,最主要写的是五只半大雄狮去流浪。 在这本书里我发现长颈鹿的脖子为什么那么长?通过我看书知道了,长颈鹿祖先的脖子并不高,它们也…

    读后感 2022年7月24日
    93
  • 《淘气包马小跳之丁克舅舅》读后感500字

    《淘气包马小跳》是中国新世纪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儿童文学作家杨红樱的代表作之一。 我最近阅读了《淘气包马小跳之丁克舅舅》的故事。故事说的是,马小跳有一个谜一样的舅舅,被称为“新新人类”…

    读后感 2022年6月28日
    102
  • 读《悯农》有感400字

    我曾经读过《悯农》这首古诗,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的意思是:中午的时候,烈日当空,农民伯伯还在田里锄地,汗珠都滴在泥土…

    读后感 2022年7月14日
    102
  • 《教海漫记》读后感1500字

    《教海漫记》读后感1500字! 认真地拜读了于永正老师的《教海漫记》,就像细细地品着一杯浓浓的香茶,反复咀嚼,受益匪浅,有感而发: 书中每篇文章不长,都有一个中心,几十篇文章又贯穿…

    读后感 2023年2月5日
    37
  • 《鲁宾逊漂流记》读后感200字

    ,给我买了几本书,其中《鲁宾逊漂流记》是我最喜欢的一本。这部小说讲述的是英国人鲁宾逊出海冒险的故事。 鲁宾逊四次出海,最后一次商船触礁沉没,只有他一人幸存,被巨浪送到一座荒岛上,从…

    读后感 2022年7月21日
    66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