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恰到好处的爱》读后感2000字

每年春末夏初,大概是家长们最焦虑的时候。学区房、幼小衔接、小升初、中考、高考甚至大学毕业后的就业,众多关于教育的话题,连番“轰炸”家长,焦虑指数也不断飙升。面对现有的教育资源分布和严酷的社会发展现状,“焦虑”已经是家长们躲不开的话题。

“焦虑的父母”并不是我们特有的问题。在《给孩子恰到好处的爱做不焦虑的父母》(下文简称《给孩子恰到好处的爱》)一书中,作者告诉我们,焦虑的父母在美国也很普遍,“虎妈”、“鹰爸”无处不在。

家长之间和孩子之间的“比较”,极其容易使家长陷入焦虑。焦虑的家长,容易违背孩子的天性,给他们塞满了各种课程活动,使得失去自由时间的孩子疲惫不堪。焦虑的家长,疲惫的孩子,会导致两者之间的沟通危机重重。

01.直面比较,拒绝焦虑

每天在幼儿园门口等着接孩子,家长们聚在一起,总要聊一聊自己家孩子的情况——“最近在上什么课啊?”“学什么乐器了吗?”“幼小衔接开始了吗?”“打算上哪个小学啊?”。无意之中,比较就开始了。

我们也曾有过被“别人家的孩子”比较的经历,深知“比较”对孩子的影响。但如果说,在进入学校之前,还能有效控制住“比较”的话;那么一旦开始学校生活,父母开始与其他家长和孩子互动,“比较”就不可避免的产生了。

“家长们会发现,自己在不自觉地效仿其他家庭的教育模式,并期待像他们一样取得同样成功的教育效果。”

家长们是否也像我一样,问过自己类似的问题:某某家的孩子已经开始英语对话了,我们还没学英语,是不是太晚了?某某家的孩子怎么可能已经开始自我阅读了呢?为什么我的女儿跳绳还是断断续续的呢?

作为家长,在比较中我们可能会开始质疑和反思自己对待孩子、教育孩子的方式,焦虑也随之而来。但是,我们不要忘了,所谓成功的教育法,有一部分会对你的孩子奏效,也有相当一部可能是徒劳无功。

“一旦我们开始将‘别人家孩子’的优异表现作为对自己孩子的评价标准,就意味着我们不再欣赏自己孩子所具备的闪光特质了”。

当家长根据别人家孩子的标准,给自己孩子设定不切合实际的期望时,孩子会因此无法遵循自己的发展节奏,开始效仿其他孩子,从而产生不安全感和自卑感。

书中作者认为,家长产生比较的想法无可厚非——“如果哪位家长否认自己有这种想法,那纯粹是在撒谎”。

家长可以直面“比较”,但不要当面质疑孩子无法达到同龄人水平;更重要的是接受“孩子生而不同”的理念,不“揠苗助长”,拒绝焦虑。

02.回归天性,自我解压

今年的特殊情况,使孩子在家的时间大大增加。在哪些没有去幼儿园,也没有其他兴趣课的时候,我女儿常常问我,“妈妈,接下来我应该做什么呢”。

女儿的问题让我反思,是否之前把女儿每天的日程塞得过于满满当当,使她缺乏属于自己的自由时间,也因此失去了安排自己生活的锻炼机会。所以,现在有了可以自己支配的时间,她反而变得迷茫起来。

“现代父母对于儿童无所事事会产生可笑的内疚感,而且见不得孩子哪怕一分钟空闲下来”。

孩子“无所事事”的状态是纯粹浪费时间吗?《爱因斯坦从没有用过闪卡:儿童学习机制研究——为什么儿童需要多一些自由玩耍、少一些死记硬背》的作者曾说过,“在完全自由的状态下,儿童可以自主探索世界、形成独特的兴趣、沉浸在有助于激发幸福感的幻想游戏中、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理智地管理时间。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生活能力。”

那么,如果孩子缺乏自由时间,会有哪些危害呢?孩子会缺乏放松的时间,无法释放压力,消磨了他们对生活的热情,同时更加依赖父母帮助他们来安排生活,变得麻木和不愿意思考。除此之外,《给孩子恰到好处的爱》还列举了6大不良后果。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反思,在给孩子安排兴趣课时,是否保持了理智和审慎的态度,还是一味跟风,勉强孩子参与过多的课外活动和课程。

让孩子回归天性,给予他们自由时间,使孩子和家长都能自我解压。

03.保持冷静,建立沟通

昨天晚饭前,女儿看了一眼桌上的菜,说“今天的菜不太可口呀”。一旁的我听了,默默地说,“不喜欢你可以不吃”。结果她躲到房间大哭起来,折腾了好久才平复下来。直到睡觉前,她才愿意和我谈大哭的原因。

“妈妈,我说菜不太可口是开玩笑的,结果你很凶。”

“我又没有吼你,怎么就凶了呢?”

“你的表情很凶,我看出来了!”

好吧,一场莫名其妙大哭的真相终于水落石出。这原本是一个小问题,因为没有建立有效沟通,变成了一场闹剧。

“我们认为自己是在循循善诱,但在孩子眼里,就是在不停地找碴儿、吼叫、骚扰,以及纠缠不休”。

在《给孩子恰到好处的爱》书中,针对家长与孩子沟通障碍,作者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技巧:

1.保持冷静,焦虑的家长和桀骜不驯的孩子永远无法实现有效对话;

2.与孩子对话时,要简洁扼要、具体直接,否则孩子难以消化;

3.不要期待通过责骂孩子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可以先搁置争议,等双方冷静后,再共同反思以解决问题。

“成人之间对话尚且不易,更何况要在成人与孩子之间建立起对话的桥梁”;需要家长保持冷静,不断尝试,才能与孩子建立其良好的沟通方式。

04写在最后

《给孩子恰到好处的爱做不焦虑的父母》告诉我们:“家庭教育是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的过程”;是一个坚持不懈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随机应变的过程。

作为家长,在教养孩子的路上,我们会焦虑、会迷茫、也会犯错,这条道路从来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坦荡通途。但我们只需接受没有完美的孩子,也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家庭教育模式;就能放下不切实际的高要求,享受路上的“无限风景”。

“家庭教育的最终目标不是“养育”出完美的孩子,而是培养具备自我调适能力,能够勇敢、从容、乐观地应对生活带来的所有挑战的孩子”。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1260208.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700字

    《苏菲的世界》你看过吗?这是一本哲学史书。是我最近看的一本名著。它是(挪威)乔斯坦.贾德写的。 起初,我认为这种书是无聊书。但是由于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这本书的概述,便深深地被…

    读后感 2022年7月14日
    100
  • 《聪明的波丽和蠢笨的大野狼》读后感800字

    智慧地面对生活 ——读《聪明的波丽和蠢笨的大野狼》有感 用智慧面对生活,你做得到吗?你可能做不到。但波丽,这本故事《聪明的波丽和蠢笨的大野狼》中的主人公,她…

    读后感 2022年7月4日
    117
  • 阅读《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800字

    阅读《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800字: 在撒哈拉沙漠这个地方,人的身体总会散发出一种臭味,在这里的人,很久才会洗一次澡。 沙漠里十分缺水,每天政府会供给一桶水,有些时候洗了澡就没水洗…

    读后感 2023年2月10日
    30
  • 读《做个快乐的小书虫》有感700字

    这段时间,我看了一本有趣而又生动的好书,名字叫做《做个快乐的小书虫》,我真的被书里真挚的给打动了,内容十分的活灵活现,我很是喜欢。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宝蓝和允熙原本是形影不离的好,…

    读后感 2022年6月28日
    96
  • 读《宝葫芦的秘密》有感500字

    【第1篇】 如果你有一个宝葫芦,那么你会怎么做?是好好利用它,还是滥用它?这本书中的主人公就有这么一个宝葫芦,让我们看看他怎么做。 这本书的主人公是一个叫王葆的小,他听讲宝葫芦的故…

    读后感 2022年7月13日
    98
  • 读《成功的境界》有感400字

    快乐着成功。其实,快乐蕴含着自己的道理。 《成功的境界》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犹太少年,他非常喜爱拉小提琴,他十分想成为像帕格尼尼那样的小提琴演奏家,他请教了一位老琴师。老琴师让…

    读后感 2022年7月19日
    240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