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五元宵節是正式打燈籠的時候,滿大街都是漂亮的小燈籠,燈光裡映襯的是一個個稚嫩、快樂的臉龐。
2、隻見大家穿著新裝,歡呼雀躍,笑聲不斷,還有的扭著秧歌。世界上好像隻留下這讓人看著興奮地紅色。
3、姑娘們唱起悅耳的民歌,手拉手地跳著。一會兒合成小圓圈,就像含苞欲放的花莆,一會兒擴成大圓圈,又像是怒放的鮮花。
4、住在城市裡的人們,每一處公園都是鬨元宵的好去處,扶老攜幼,呼兒喚女,大人小孩手中挑著各式各樣的燈籠,一樣能夠將元宵鬨得紅紅火火。
5、臘月的村莊,空氣中有一種氣韻在流轉和飄散著,看不見,摸不著,卻惹得人心裡快樂,這些日子,即便是晚上做夢,夢中也漣漪般蕩漾著愉悅和舒心。
6、蠟燭歪倒就把燈籠燒成了灰燼,那一定是新年最鬱悶的時刻。有些寬容的家長就再給孩子再買一個或者重新做一個,有些孩子隻有悶悶不樂地看彆人打燈籠了。
7、而元宵節還有另一個不可缺少的主題節目–猜燈謎,千百條五顏六色的燈謎,懸掛在燈光華麗的廣場或廊下,遊玩者皆可參與,猜中者可得到一份精美的禮物。
8、過幾日便是中秋了。今晚,月光如銀,我獨坐於陽台牽牛花花架下,一盞清茗,一冊薄詞。清輝似水,在我的衣衫上靜靜流瀉……
9、十六是碰燈的日子,孩子們打著燈籠到街上,遇見誰就碰誰的燈籠。我哥哥心靈手巧,每年都是自己找材料,自己動手做燈籠,他會做打公雞燈、雙羊抵頭燈、跑馬燈等。
10、隻見深藍色的天空布滿了五彩斑斕的禮花,開放的禮花如一個個彩球,似一朵朵雪花,像一顆顆拖著彩帶的流星,把漆黑的夜空照的如同白晝一樣,把元宵之夜變得無比美麗。
11、或者家長用高粱上麵的細杆紮成框框,再糊上透光較好的白紙,白紙上貼上漂亮的剪紙或者畫上自己喜歡的畫。燈籠下麵有固定小蠟燭的地方。有的孩子在亮燈時冇把蠟燭插牢。
12、正月十四那天,天一黑,孩子們都陸陸續續打著各自的燈籠來到大街上亮燈籠,比比誰的燈籠更漂亮。那些燈籠都是紙質的,有些是買的現成的折疊式燈籠,大多的燈籠是孩子們。
13、節日的大街,呈現出一片祥和喜氣的盛況。處處張燈結彩,歡聲雷動,服裝店、酒店更是人山人海,熙熙攘攘的。大街上,小販的叫賣聲,顧客的討價還價聲,人們的歡笑聲,交織在一起,熱鬨極了。
14、一聲聲響亮的爆竹聲,一朵朵光芒四射、燦爛無比的煙花,在天空中飛舞,各式各樣,五光十色,把天空點綴成一朵鮮花,夜空頓時變得光彩奪目。此時的場麵,被笑聲、鞭炮聲、喊聲、樂曲聲合成的旋律包圍著,真是熱鬨極了。
15、在窗口,放眼望去:伴隨著此起彼伏的聲音,串串煙花競相開放。有的如流星閃過,劃破夜空;有的突然怒放,在空中展示五彩繽紛的色彩。路燈下,人們三五成群,各自欣賞著自己的果實,不時地傳來孩子的歡笑和大人的警告。
16、這是個美麗的城市,平日裡幾條主要乾道都是火樹銀花,每條街道兩旁樹上的彩燈裝扮都不一樣,有的像滿天星,有的像遊動的銀魚,有的是中國結,有的是大紅燈籠高高掛,相信你進入這個城市的一霎間,就會喜歡上它的靚麗。
17、我們一家人來到了古彭廣場。節日的古彭廣場人山人海,張燈結彩,披紅掛綠,到處都漂浮著一串串彩色的氣球和條幅;鑼鼓聲一陣緊似一陣,人們舞著長龍,扭著秧歌,真是一片歡樂的海洋,我們都沉浸在這節日的歡慶氣氛之中。
18、每逢元宵節到來,農村家鄉的人,從正月十三開始,家家戶戶掛起紅紅綠綠的各色彩燈,有龍燈、鳳燈、獅子燈,有吉祥燈、如意燈、年年有餘燈,還有什麼福祿燈、壽星燈、雙喜臨門燈,一個比一個紮得精巧,一盞比一盞亮得動人。
19、火把節”是撒尼人歡快的節日,它具有強烈的民族風情,表姐曾繪聲繪色地給我講過撒尼人歡慶“火把節”的熱鬨場麵。我渴望去參加撒尼人的“火把節”。
20、商場裡歡快嬉鬨的場麵透過明亮的玻璃門窗,射入路人的眼裡,使人不由自主地隨著彩色的人流,彙入其中。春節是大人的節日,更是小朋友們的節日,兒童玩具、書籍、文具櫃台更是異常熱鬨,孩子們來了一撥又一撥,領走心愛的玩具,留下歡聲笑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