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读后感2000字

《圣经》读后感2000字!

作者:李慧敏

在读“旧约”的过程中,我反复思考这个“经”与四书五经的核心差异在哪里,为什么前者产生出了一大堆思想遗产并且扩散到全世界,而后者即使是在自己的母国也不怎么受待见,曾经多次被整个社会所抛弃。

目前我想到三点,一个是“安全感”,二是“自信”,三是,对“智慧”的推崇。

先说安全感。旧约中反复展现的是“信者都会被佑福,不信都会被惩罚,而且不信的罪过(精神之罪)要大于世俗之罪”,比如大卫喜欢一个有夫之妇Bathsheba,就设计害死了她的丈夫并像曹操惯常所行那样占有了她,这在世俗世界算是极大的罪过了,神虽然看着也很不爽,但所施的惩罚有限,而且还赐福他们的孩子所罗门;相较之下,不信的代价动辄是屠城或灭门。这种表面残酷的背后其实又能给人安全感:我不用害怕物质世界的任何草木作妖,也不用害怕父母地主或任何世俗权威,不管发生什么,只要诚心向God祈祷就可以被保佑,不管结果到底怎样,这世界给人的感觉是可控的,所以人在探索世界、向外扩张时会少许多恐惧,就像黑格尔所说,对主的恐惧是一种绝对的恐惧,这种恐惧是智慧的开始,因为它能够扬弃一般的、偶然的恐惧;相较之下,那种除了天谴之外还对观音、关公、财神、灶神、父母、狐精、鬼怪等一切外物心存恐惧的人,每行一步都害怕自己不小心得罪谁,所恐惧的诸多对象的利益许多时候还有矛盾(比如有限的祭品给了灶神就给不了财神),做什么都是错,不如好好乖乖宅在家里得了,所以缺少类似“绝对恐惧”的人在行事时总是生活在偶然性组成的外在束缚里。

(从个体成长的角度,打小生活在说话算数的单一权威环境下的个体长大后更容易有安全感、更容易相信别人,在多名观念不同的抚养者所创造的混乱环境中长大的人很难对世界有掌控感,重要抚养者朝令夕改言行不一也会导致个体探索世界的欲望越来越小。)

再说自信。对于笃信“普天之下皆brothersandsisters,除了God之外我不向任何人下跪”的人来说,只需要向“我”及“祂”证明自己的“信”就可,“祂”不说话,那么这信或不信只有“我”自己说了算,“我”便在实践中拥有对自己的绝对审判权,也就暗示着事实上“我”就是那唯一之“神”,这便开启了“人为自然立法”之路,也让每一位个体在一个绝对精神面前拥有了绝对的尊严,因为那神究其本质不过是个体精神的一种异化形式。即使个体行为与世俗之法产生冲突,在接受惩罚之时也可以昂首挺胸地对自己说“我相信我的精神依然是完满的,世俗之法伤害不了我的精神,我不用对人低头,也不用感到对不起父母君王或是随便什么人,如果有罪,我只向‘祂’认罪。”而“祂”本质上就是“我”,“道德”便成了纯粹的自己与自己的事情,在这过程中人感到自己在尘世间是自由的,自己的行为完全是自主的、没有任何“不得已”的成分,所以每次决策的过程都会增加对自己的自信。相较之下,四书五经教养出来的人感觉自己被许多规则之山狠狠压着,每行一步都觉得不得已,每碰到挫折都先想到“我妈又要骂我了/我又对不起父母了”,并不觉得这普天之下有多少事情有能让自己作主的余地,于是每次妥协都损失一些自信,久而久之对外界的依赖便越来越深,对自己的认同则越来越少。

(同时需要补充的是,因为这个理念所得的自信与“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的自负是两码事。这个理念推理出的“我”的权威是具有普遍性的,不仅这一个“我”是自己世界的唯一审判者,读后感www.simayi.net其他无数的“我”在本质上也与这一个是相同的,所以人不仅尊重、信仰自己的自由(自己对自己的权威),也同样尊重其他人的自由,不期望其他人干涉自己的精神世界,同时亦承认自己理论上没有资格去对他人妄加评判,这在理论上也为普遍的人际的尊重提供了基础。也正因此,伏尔泰的“我不认同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才不至于沦为空洞的口号——虽然我不认同你的这个观点,但我认为我们在“每个人都应该享有自由”这件事情上是有共识的,我捍卫的是这个共识以及这个共同理念所创造出来的更好的现实世界。虽然这些理念用了几千年的时间才慢慢发展、成熟起来,实践中也依然至今存在种种不完满,但正是Monotheism的理论基础为这种不同于治乱循环式的发展型的历史路径提供了可能。)

每个人都事实上是独自面对着自己的生命,接受这一点并主动面对孤独的人更能够感受到自由的沉重,但也更能发现自己内在的智慧。

最后说智慧。苏格拉底说“美德即智慧”,在他之前,所罗门王对God发愿说“除了智慧我什么都不要”,结果God回复说“那么,除了智慧之外我还要给你一切”。这就给后世信徒一个很好的楷模:追求智慧的结果是可以获得一切,追求世俗浮华的结果可能是失去一切,这才有后世西方人对Logos的不懈追求,对每一个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反复思辨,因为概念具有一种把称谓和事实(“意谓”,指语言所要表示但无法穷尽的那个对象)颠倒过来的魔力,使“名”成为比“实”更实的“实”,才会出现像是“奇迹般地”由看似“玄学”的神学发展出现代哲学与科学,看似奇迹,其实这逻辑早就蕴涵在了几千年前的旧约之中。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1263883.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浅品《水浒传》600字

    近期,我潜心拜读了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施耐庵、罗贯中著的《水浒传》。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写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小说。全书以…

    读后感 2022年7月3日
    117
  • 读《汤姆索亚历险记》有感300字

    【第1篇】 《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是由美国作家 马克.吐温写的,主人公托马斯(汤姆)・索亚是一个调皮透顶的小孩,但他在生活中却做过很多的英雄事,如法庭作证,去荒岛当海盗……汤姆・…

    读后感 2022年7月10日
    108
  • 《推敲》读后感600字

    在本学期的众多课文中,我记忆最深的就是《推敲》这篇课文。 最初知道推敲这个词儿是在一年,大人们在想却又不能确定一件事时,有人会说再推敲推敲吧,虽然早听说了这个词,但真正明白它的意思…

    读后感 2022年7月13日
    117
  • 《嘘,夜晚才刚刚开始》读后感_900字

    《嘘,夜晚才刚刚开始》读后感900字 首先说明我是一个胆小的人,看这本书的时候,我还是有所顾忌的,因为从小都不敢看恐怖的电影,儿时晚上睡觉时听到爸妈看的警匪片里的音乐都得捂上耳朵�…

    读后感 2022年9月15日
    81
  • 《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500字

    《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500字心得感想范文: 作为东野圭吾的小书迷一直在追捧他的每一部著作,他的书是我高三开始接触与喜欢的。因为看了他的一本《假面饭店》从此变成了东野的小迷妹。 对…

    读后感 2023年2月8日
    54
  •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1000字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1000字: 我希望读者能:拨开文字和表象的迷雾,更开阔的接近这奇妙的世界。我更希望,看完这本书后,你能有自己的思考和想法(歪门邪道、违法乱纪、钻牛角尖…

    读后感 2023年2月8日
    43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