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偏激的哲学家-《教育何为》读后感2000字

一位偏激的哲学家-《教育何为》读后感2000字!

因为我目前从事的是博物馆教育行业,所以对于谈教育的书比较感兴趣。

这本书是我读的第一本尼采的作品,它比纯哲学书好懂,因为尼采创设了一种情境:两个大学生、一位老哲学家和他的弟子(青年教师),四人在莱茵河边论道。周国平的翻译和导读也很精彩,所以我很顺畅地读完了,自认了解了尼采想表达的关于教育的见地,按惯例写一下读后感。

一、本书的主要思想

第一讲,否定了现代教育的两种倾向“扩大教育的倾向”和“缩小教育的倾向”。

扩大教育的倾向,是指教育过度普及化。他指出,这种过度普及的教育,是“生计机构”,目的在让人有一技之长,然后尽量多的以此赚钱。他认为生计机构和教育机构是完全不同的,但目前的生计机构严重挤压甚至取代了真正的教育。

缩小教育的倾向,一是指教育沦为学术分工的工厂。他指出,现在学术分工太细,一个人想在某个领域有所作为,基本上就要对别的领域不闻不问,这样的人能成为某一行业的精英,但其本质是一个特定的、技艺精湛的螺丝钉,隶属于一台特定的机器(机构)。因此,学术分工只培养出了片面的人。尼采认为这种缩小教育也在毁灭教育。二是指教育沦为国家的工具。国家控制教育,掌握对大学的监控权。为了国家自身的利益,用最大规模的教育培养尽可能多的公务员和军队,以便跟其它国家竞争。这必然导致教育的变质。

第二讲,阐述人文教育必须注重严格的语言训练。他认为语言艺术是一切艺术的基础,对青年严格进行母语(德语)训练是必要的,能让人培养正确的艺术感觉和良好的趣味。

他提到了文学教育中的一个现象:学生在未经良好训练的情况下,一味个性化地完成德语作业(我理解的是诗、文章之类的),使自己的作品笨拙可笑。但教师却不认为是自己教导不够的原因,而是指责学生的作品不够好,然后扼杀这种原创性、把赞美的话施舍给了千篇一律的中等货色。

第三讲,坚定指出教育的使命就是培养少数人(天才)。尼采认为由于教育的盲目扩大,使教师和学生的数量过多、品质太差,使真正够格的教师被边缘化。

不过他也认为,天才的真正来源并不在教育中。天才具有形而上的来源和使命,是大自然本身产生出来用以解说其永恒意图的。所以天才是天生的,不可能被教育出来。而教育的使命,就是给天才以重视和保护,为天才成长提供适宜的土壤。

第四讲,谈教育机构与生计机构的对立。任何把谋生方法作为前景的教育都不是真正的教育,这种过于理性、过度科学化的教育更强调竞争、强调如何征服自然,扼杀了人们对自然万物形而上的领悟能力。

在尼采看来,万物的统一性不能凭逻辑推理达到,而是一种切身的感应。他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描述,类似海德格尔“诗意的栖居”的概念,引一点原文感受一下:

“如果你们想引导一个青年走上正确教育的小道,就当心别去妨碍他与自然结成朴素、信任、私密般的关系:森林、岩石、波浪、猛禽、孤单的花朵、蝴蝶、草地、山坡都必定在用自己的语言对他说话,读后感www.simayi.net在它们之中,他必定宛如在无数互相投射的映像和镜像之中,在变幻着的现象之彩色旋涡之中,重新认识了自己;如此他将凭借自然的伟大譬喻不知不觉地感应到万物的形而上的统一,立刻恬然休憩于她的永恒的持久性和必然性。”

第五讲,提出衡量大学教育的三个尺度:哲学的悟性、正确的艺术感觉、古典人文的修养。

哲学始于对世界和人生的惊疑,以及寻求万物统一性的愿望。大学应该对学生表现出的这种悟性加以保护和引导,而非排挤和扼杀。

正确的艺术感,就是前文提到的,要加强对艺术的训练,尤其严肃对待母语(德语)的训练。

古典人文的修养,是指古希腊罗马的文化。尼采把古希腊成为“真正唯一的教育故乡”,是欧洲文精神的源头。他希望大学能做到真正的古典教育,而不是把古典文学作为他们谋求一份舒适职业的工具,把古典文化变成人们牵强附会的学术把戏。

二、我的看法

读尼采的文字始终有一种紧绷感。不像毛姆,虽然也讥讽庸人,但讽刺中始终有一份同情和自省。尼采是天才,所以他为天才和精英代言。那些不那么出色的普通人,至少在他这本书的论调里,是被忽视和无视的。尼采认为教育是为少数人、为精英、为天才准备的。培养精英的钱从哪里来?就得牺牲大多数平凡人的利益。

这太自私了。

我认为不是这样的。当然,天才是全世界的财富,应该尊重和保护天才。但也必须允许平凡人和庸才的存在,尊重人和人的不同,尊重每个人不同的选择。黑格尔的“国家螺丝”不一定对,但尼采完全驳斥黑格尔的这种观点、无疑是偏激的。

尼采是天才,也是偏激的天才。他在一条路上走的太远,所以他最终发狂,他和他的信徒也都是比较极端和偏激的人,例如希特勒、瓦格纳。他和他的信徒们,总让我想起汤姆·里德尔(《哈利·波特》里最终成为伏地魔的少年),为了更伟大的利益、不惜践踏和牺牲他们认为不重要的人。少年时聪明绝顶的汤姆·里德尔,为了追求“更伟大的利益”,最终把灵魂撕成碎片、成为了杀人无数的伏地魔。

总而言之,我赞同尼采关于天才的描述,不赞同他关于普通人要彻底为天才服务的观念。天才有的像高更和梵高,能自发自为的产生与成长,不论外界多么压抑;有的是伤仲永,中间会自己夭折,不见得一定跟教育或社会有关系。人人都有追求自己所想要的生活的权力,有受教育的权力。没有人有权力要求一些人必须为另一些人做什么。

他关于教育机构、关于大学教育、关于教师素养的有些建议倒是可以思考和参考。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1263935.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读《哈利波特》有感450字

    【第1篇】 敢于挑战,永不言弃 ――读《哈利波特》有感  这里有一个瑰丽的魔法世界,这里有一个敢于挑战,永不言弃的孩子,这里有一个充满勇敢智慧的光环……在里,读完了哈利波…

    读后感 2022年6月29日
    685
  • 读《班主任工作漫谈》有感2000字

    读《班主任工作漫谈》有感2000字: 在魏书生老师《班主任工作漫谈》的开篇自序中第一段文字:我属于愿意当班主任的那类教师。我总觉得,做教师而不当班主任,那真是失去了增长能力的机会,…

    读后感 2023年2月12日
    45
  • 《战略级天使》读后感1000字

    《战略级天使》读后感1000字! 作者:叁楚木 《战略级天使》大概是这十几年之间看过的真正意义上的科幻网文,而不像是其他网文(例如《吞噬星空》之流)只把故事的背景换成未来世界或者宇…

    读后感 2023年2月6日
    43
  • 狼獾与少年读后感300字

    【第1篇】 别让它们失去 ——-读《狼獾与少年》有感 前段时间读了沈石溪的《狼獾与少年》这本书,我非常感动。书的作者是有“小说大王”之称的沈石溪写的。主要讲…

    读后感 2022年6月2日
    317
  • 我们的母亲叫中国读后感800字

    ,我读完了《我们的叫中国》后,感悟很深,从中了解到了我国不仅有广阔的领土、悠久灿烂的文化历史,还有古老而又最具生命力的文字……我们的叫中国,我为生在中国而感…

    读后感 2022年6月1日
    193
  • 《企鹅旅行记》读后感400字

    今天我看的是《企鹅旅行记》这本是一本好书。这里面有一个小孩,他非常顽皮,有一天,他的父母要出门了,小孩高兴坏了,心里想,爸妈要出去了,一两个小时会没有人看我,我可以拿出爸的手枪在外…

    读后感 2022年7月6日
    366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