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与墨索里尼》读后感1000字

《教宗与墨索里尼》读后感1000字!

作者:anewcomingday

第一次,阅读的内容涉猎到“梵蒂冈”这个神秘的国度,涉及教皇(本书译为“教宗”)这个神秘而遥远的角色。虽然在所有有关中世纪的史书中,“教皇”是个不可或缺无法回避的角色,但“他”代表着高高在上的神权,代表着对世俗皇权可以说一不二、可以动辄指令的权威,同时,从读者的角度看去,也代表着不可接近,模糊不清。

而本书,让人读到了一位降落人间的教皇,一位有血有肉、有个性、有思想也有私欲、有纠结、在大是大非面前犹豫不决、举棋不定的真真切切的“人”,一位代表神权但又降落凡间的普通意大利人。

读完本书,可以让我们从另一个的侧面去了解二战,去了解神秘的梵蒂冈在一战之后二战之前的这段历史。了解庇护十一世与墨索里尼如何在“法西斯”最初的政权之下达成一致,保持权力平衡,又如何在“反犹”事件上与墨索里尼互起争议但又态度模棱两可、含糊不清,以及最后梵蒂冈如何与之融为一体直至成为二战轴心国联盟的支持者。

在这个逐步奔向灾难的过程中,教皇庇护十一世和墨索里尼相互利用与被利用、彼此妥协与坚持、不断地为各种利益据理力争与割舍放弃……让读史的我们看到时代背景下两个真实的“人”:都看重权力,都非常强势,都有私欲,都有强烈突出的个性,都有手段。这两个人在意大利的这段历史、梵蒂冈的这段历史乃至世界的这段历史上都留下了他们深重的足印。

看到庇护十一世内心作为“意大利人”与作为“教宗”之间的纠结与挣扎,在“正义”、“人性”与“天主教利益”之间之间的平衡与选择……感觉非常真实。这,恰恰是本书吸引人之处-作者把高高在上的教皇带入了凡间。前半部中很多让人忍俊不禁的桥段,读得人哈哈大笑。作者从梵蒂冈档案里发掘的丰富史料,各种引号内摘录的内容,让读史如读小说般有趣。

但,这并不是一段轻松的历史。当墨索里尼效仿希特勒高举“反犹”大旗的时候,庇护十一世作为天主教“教皇”的内心与作为普通“意大利人”的内心剧烈对抗,在“教义”与“人性”之间剧烈的对抗。作为教皇,为了维护天主教的利益,他不断地妥协,不断地退让;但作为一个普通的人,普通的意大利人,他的内心痛苦、挣扎。

“我们不能认可反犹主义。在精神上,我们都是犹太人。”作为天主教教皇,他满含热泪地说。

但这并不能遮掩庇护十一世采取的绥靖主义路线与态度。

而这恰恰也说明,历史是由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书写的。

读“第三帝国”三部曲的间隙中插读了这部书。入库两年,恰在读完“三部曲”之二后插读本书,恰在今天这样的时点-新冠疫情不容乐观、种族冲突以令人震惊的速度波及欧美诸国且情势愈演愈烈,读这部书,既有历史感,又有现实映射感。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1264069.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读《红铅笔》有感600字

    在生活中,每一天人们都会遇到许多事,有开心的,有伤心的,有欢快的,有痛苦的。但是,很多人都不清楚自己真正需要什么,自己能做什么,这些人不知道真正的自己。 最近,我看了本书,叫《红铅…

    读后感 2022年7月15日
    109
  • 张海迪的故事读后感

    这是一篇读后感作文,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知道张海迪的人,都把她当榜样,知道张海迪的事迹,人人都像她去努力学习。妈妈上中学的时候,就知道张海迪的事迹,一次,我在图书…

    读后感 2022年10月23日
    68
  • 《感谢自己的不完美》读后感800字

    无意间,在的枕边发现一本《感谢自己的不完美》的书。这是一本心理自助书籍,作者武志红是一位资深心理学专家。这本书以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向告诉我们:负面情绪等等不完美的一面,在成长中的积极…

    读后感 2022年7月27日
    188
  • 《尼古拉》读后感600字

    闻一闻!闻一闻!问问那新鲜的口气多舒服呀!听一听!听一听!听听那尼古拉的声音是从哪儿来? 我们来看看尼古拉导师是个什么人?照我的看法他就是一个跟我没什么区别的人!你知道我为什么这么…

    读后感 2022年7月30日
    125
  • 和夏天约会读后感400字

    《和约会》读后感 “小扇引,清凉悠悠长……”看到《和夏天约会》这本书,我 脑海里不由浮现出这句小诗,书中不仅展现了夏天的多姿多彩,还用生动又充满哲理的语句描绘出一幅幅精彩的画卷:关…

    读后感 2022年6月3日
    235
  • 《清明上河图密码》读后感400字

    《清明上河图密码》读后感400字! 作者:Pauline* ‘善因未必有善果’这些环环相扣的案件,层层叠叠的局中局,有多少是为了一己私欲?有多少是为了惩恶扬善,救赎本心?或许一件件…

    读后感 2023年2月5日
    32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