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忘国耻,以史为鉴——《南京大屠杀》读后感1000字

吧主昨天有幸听了余秀华的讲座。她是一位诗人,一位残障人士。她乐观、深邃,有思考。她思考时代、文化、学习、个性,当然还有诗歌。吧主认为她完美地呈现了知识分子应该有的姿态。

其中,她提到学习应该是系统性的学习。那什么是系统学习呢?她说从碎片化的信息里捕捉到一个点,你详细研究开去就是了。

比如,你在新媒体上看到余光中先生去世的消息,你不是盲目地转发,而是去找到余光中先生的作品读一读,找到余光中先生的生平看一看。我们这篇的分享者Janie就是这么一位系统学习的人。

文末可以给作者Janie点赞和留言,想要《南京大屠杀》电子书的,可以在公众号对话窗回复“索书”二字,即可得到电子书的获取方式。

今年是南京大屠杀80周年祭。作为一名90后,对这段历史的了解,仅限于读书时历史课本上近代史的那一个单元。“30万”和“日本军官的百人斩比赛”成了我结束义务教育生涯后对那段历史留下的唯一印象。

在没看张纯如这本着作之前,对日本士兵那些骇人听闻暴行的感知也只源于多年前读《京华烟云》里对日本士兵玷污老妇幼童的描写。那些对日军侵华的描写段落曾经给年少的我带来很不好的阅读体验(即使这样那也是我当时很喜欢的一本书)。

人类总是向往美好的东西,对任何邪恶阴暗的事物都有着本能的排斥。也许这也是一部分人不愿意触碰这么沉重历史的原因。在上网查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时候,看到南京游玩攻略中这样的一个帖子,“纪念馆太沉重了不想去,请问南京还有什么地方好玩的”。

一位历史学家曾经估算,如果所有南京大屠杀的罹难者手牵手站在一起,这一队伍可以从南京绵延到杭州,长达300多公里。他们身上的血液重量可达1200吨,他们的尸体则可以装满2500节火车车厢。

比起以上只占几格字符的数据,书末的照片给读者带来了更加直白的感官刺激。在寒冬窗外凌冽的风声中,我就这么一字一句看着日军禽兽般的恶行。

想起今年一个人去电影院看《二十二》,五十人的放映厅里,坐满了拿着爆米花和水果茶的年轻人。深圳的排片场次很少,那是晚上七点多,很多人都还没吃饭。百家笔记网(m.simayi.net)然而当灯光暗下来,在这部除了风声、雨声外很少有背景音的纪录片渲染出来的压抑气氛下,放映厅里没有一个人吃东西。偶尔有情侣交头耳语,也能在旁人善意的嘘声提示下安静下来。贯穿整场的唯一噪音,是黑暗中的那些抽泣和吸气声。

勿忘国耻,以史为鉴,不该只是一句口号。那些在战争中努力挣扎存活下来的人们,在其后的一生中受尽着身体上与精神上的折磨。然而终其一生,也未能得到日本政府的赔偿,乃至一句道歉。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们,又何曾为他们做过什么呢。

2017年12月13日,南京城内有点堵吧,毕竟有30万人要回家。作者:Janie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1270252.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爱的教育》读后感400字

    【第1篇】 在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后,我深有感触。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个小学生的日记,其中还有他的家人给他的信。所有内容都告诉我们,要心中充满爱,做一个有礼貌、懂礼仪、讲文明、懂得感…

    读后感 2022年8月7日
    68
  • 《五月三十五日》读后感500字

    五月三十五日?一听到这个名字,看了肯定会想:咦?好奇怪,五月只有三十一天,哪儿来的三十五日啊!不仅名字奇怪,连这一天所发生的事情也让人惊奇不已。  这一天是星期四,按常理…

    读后感 2022年7月22日
    92
  • 读《分工合作的奇迹》有感300字

    分工、合作,这虽然是一件小事,但是合理地运用它,就能够创造出意想不到的奇迹。一枚小得不起眼的针,要被分成18道工序,如果由10个人来完成,每个工人都很轻松,但他们却有一个惊人的产量…

    读后感 2022年7月19日
    149
  •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后感600字

    近日,有幸拜读了苏霍姆林斯的《教育三部曲》之《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深有感触。苏霍姆林斯基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他对教育实践的爱,包括他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孩子的爱以及对孩子实施爱的教育,…

    读后感 2022年8月4日
    96
  • 读《卖火柴的小女孩儿》有感300字

    今天我又读了一遍《卖火柴的小女孩儿》,不是读它了,可每次都会感动,这个故事很凄美,卖火柴的小女孩儿很可怜,除夕的夜晚都不能回家吃一顿饱饭。 这篇文章的大概意思是: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

    读后感 2022年6月19日
    118
  • 读《天机》有感800字

    一直都非常喜欢蔡骏,从《病毒》、《荒村公寓》,到《蝴蝶公墓》《谋杀似水年华》,一方面是因为喜欢悬疑类型的小说,另一方面则是源于对他本身叙事风格、写作手法的喜欢。不同于不着边际毫无逻…

    读后感 2022年7月13日
    181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