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杂谈——读《青少年必读100部经典》有感

读书杂谈——读《青少年必读100部经典》有感

虽然一直行走在读书的路上,但对于读书,仍有很多的困惑。

比如:到底读哪些书才是有益的?虽然知道读经典是绝对有益的,但是读不下去,或是读了所获并不多怎么办?读一些快餐类的书,比如现在的一些草根作者把自己公众号里的文章集结而成的书。他们的书一般还没有经过时间的沉淀,算不上经典,但是读来有趣,并且读来往往对某些观点和句子也挺有感触的,这样的书要不要读?

到底怎样读书才是高效阅读?我读书较快,但多是浮光掠影式的,一本书很快读完,有感触的几点总结一下,写一篇读书笔记就完事了。但好友读书慢而精,她会把里面生僻的字词注音或解释,圈画有价值的句子并写感悟。昨天看了她的旁批,真是令我汗颜!我认同她的读书方法,所谓“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多读精读当然获益多!

但是时间有限啊,现在有那么多有趣的书,每一本都是一个新世界,能给人带来兴奋的陌生感,这种新鲜感和刺激感,不也是人生的一次次扩展吗?人生有限,不更多地涉猎精彩多可惜啊。

快而杂,慢而精,哪一种阅读方式更高效呢?写读书笔记的价值有多大?

写读书笔记有益本无可厚非,但写一篇读书笔记的时间,也不短啊。有时,如果想好好写的话,从构思成文,再到修改,整个下来,不比读一本书的时间短。

从时间成本上来说,用写读书笔记的时间,去读更多的书,是不是更有价值?毕竟书读过了,里面的内容我们就已经熟知了,写一篇读书笔记,无非是把读时的感受总结下来。但是就算不写下来,感受也已经有过了,再写一遍多浪费时间啊,用这个时间读下一本书岂不更好?

……

常有疑问是思想成长的前提条件,有了疑问,就会寻找答案,这就是探索未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又会衍生出更多的疑问,就这样,不断求索,不断解疑,循回往复,思想就逐渐丰满壮大起来了。一个没有疑问的人,就是一个对什么都不感兴趣的人,也是一个思想麻木、不会成长的人。

很奇怪的是,当你有疑问,并十分想得到解答时,答案总在那“灯光阑珊”处,带着久别重逢的笑意,与你不期而遇!

翻看这本《青少年必读100部经典》,本意是从中选几本适合妮妮看的书。这本书是一位拥有金融学博士的公务员为自己的孩子推荐的书单,书目分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四个阶段,每个阶段有25本书,都是他近10年来坚持每年阅读六七十本书,大浪淘沙之后精选的名作,每一本书都有他的解读和阅读心得。

没想到,在随意浏览他的一篇篇读书笔记中,我那些关于读书的困惑都有了答案!

在他推荐的《伟大是熬出来的——冯仑与年轻人闲话人生》一书中,他说冯仑认为三种书值得读:第一种是古今中外的经典,这类书不用举例。第二种是对你现在最有用的书,百家笔记网(m.simayi.net)一般指对你的职业有帮助的书,比如对我来说,关于教育和语文教学之类的书。第三种是可以活跃你的大脑、拓展思维空间的书,可以是科幻书,小报或杂志,娱乐八卦!

这前两种书的选择无可厚非,第三种书的推荐让人不免觉得新奇。报刊杂志、娱乐八卦不是“碎片化”的阅读吗?不是阅读界比较批判的吗?不过,冯仑作为万通控股董事长,还是企业家作家榜的第七名,他的观点应该有一定的可信度的。他把这类书定义为活跃大脑或拓展思维的书,这是告诉我们这类书也有其积极意义。不管读哪类书,只要能汲取它正面的力量,有益于自己的成长进步,这样的阅读都是有价值的,这样的书都是有益的!

在他推荐的《阅读的故事》一书中,有一段关于阅读速度文字。

阅读不是为了看,而是思索、启示和理解,不取决于我们眼睛的速度,而是我们心智的速度、深度和延伸的广度。阅读快、理解透、吸收快固然是件好事,但慢慢地欣赏一本好书是人生的一大乐趣。

看了这段文字,我为自己生吞硬咽式的阅读方式感到羞愧。读书本来就是一件雅事,就应该像品茶一般,少量细品,而不应该像我那样“牛饮”,如刘姥姥一样!

关于写读书笔记的问题,文中说,阅读的极致是最终自己写成一本书。“真正的书写是人最精纯、最聚集的持续思考过程,是最追根究底的逼问,是书写者和自己不能解的心事一而再再而三的讨价还价。”

而本书作者在后记中也有对写读书笔记的个人理解。他根据自己的读书经验得出这样的结论:“划重点式阅读”仅仅是单方面的倾听,而“撰写读书笔记式阅读”则拉近了与作者的距离,构成一种远隔时空的双方互相交谈的辩驳的场景。”

写读书笔记绝对不是简直的记录阅读时的所思所想这么简单,在构思一篇文章的过程中,你的所有思想碎片要重新分类、组合、排序,此时,你就像一位在战争前排兵布阵的将军一样,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而当行文时,这些思想的碎片相互碰撞,又会产生新的火花,火花飞溅中,思想不断升华。行文结束,你收获了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思想果实!

所以,写读书笔记,也许会导致你读书数量的减少,读书速度的放慢,但是,它使你读的书扎实地生长在了你的心田里!还有什么比这更重要的呢?

“开卷有益”真是不错的,无意中的“开卷”竟然给我来到了如此清朗的答案!虽然,这些观点也仅仅是他们的一家之言,但也让我有一种豁然开朗之感。

读书,不管读什么,只要态度是积极向上的,都有益。读书需慢,读书笔记要写。作者:王红玉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1271471.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急智破案故事》读后感400字

    我的书橱里有许许多多的书。智慧故事、童话故事、科学故事、历史故事等等,我都非常喜爱。今天,我就跟大家聊聊我刚刚读完不久的《 急智破案故事 》 。 这本书很有意思。里面全是犹一个一个…

    读后感 2022年7月26日
    140
  • 《AI.未来》读后感500字

    《AI.未来》读后感500字: 一直以来,我对AI的认识都停留在科幻电影的虚构情节、或者新闻报道里面,对人工智能的基础技术知之甚少。 显而易见的是,人工智能应用已经不断影响到我们的…

    读后感 2023年2月13日
    17
  • 《英雄战象》读后感400字

    生命献歌 忠诚礼赞――《英雄战象》读后感  有一种情感叫忠诚,它是一个永恒誓言,是一条通向荣誉的路。我读了沈石溪的《英雄战象》,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战象嘎羧的忠诚。 《英雄…

    读后感 2022年7月15日
    209
  • 拇指班长读后感300字

    【第1篇】 《拇指班长》这本书是商晓娜写的。 因为一颗酸梅糖,孔东东的珍珠奶茶失灵了,使他无法变成拇指,却意外的可以心想事成。借助自己的想象,他让抢劫犯变成了一只狗熊,让灌木丛长成…

    读后感 2022年6月23日
    156
  • 《木鱼和神像》读后感400字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好多人都想不劳而获。他们都不愿意付出,更不想通过勤劳来换取自己想要的安逸生活。 这个故事里的主人公是木鱼和神像。他们俩就如我所说的那样:一个人想着不去努力,想不…

    读后感 2022年7月12日
    326
  • 小王子读后感3000字

    多年前的一个深夜,一个广播剧,让我与“小王子”结缘了。 那是我心灵孤独的少年时期。学年假期中总会去乡下陪伴年迈的外婆。不喜外出,不喜交往,的那台宝贝收音机成了我的最爱,让我了解到了…

    读后感 2022年7月30日
    61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