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1000字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1000字:

在阅读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后,感触颇深,它如同我们奋发拼搏的精神食粮,是我们的人生航行寻找的精神养料。作为一名青年,我想用几个词来描述我在书中的所学及体会。

坚定信念:

15岁到22岁,人生最宝贵的青春年华,习近平选择在艰苦的陕北农村度过。正是这七年的知青岁月,磨练了总书记以苦为乐、敢想敢干的优秀品质,在这七年时间里,习近平信念坚定,先后写了8份入团申请书,10份入党申请书。正是在这段艰苦奋斗的岁月里,他找准了人生的坐标。自我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已经六年。六年间,我从青年学生成长为即将一名税务人员,总书记这段不同寻常的经历教育我,要始终坚守理想信念,坚定自己的人生目标,做红色基因的传承者。

读书学习: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学无止境。青年时期是学习的黄金时期,习近平青年时期非常爱学习。但凡有空闲时间,习近平就坐下来看书,有时候一直看到深夜才睡。在第一篇《近平是靠自己踏踏实实干出来的》文章中,返乡知青黑子说到:“每天下地干活回来,吃完饭就看书,到了晚上,就点一盏煤油灯看书,常常因为离得太近,煤油烟经常熏得他脸上、鼻子上都是黑的。就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他每天都要看到大半夜,困得不行了才睡觉。”“我们都说,社员抽烟有‘烟瘾’,近平读书有‘书瘾’。”这是习近平的入党介绍人梁玉明的深情回忆。在2017年5月3日,赴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习近平向广大青年提出“要像海绵汲水一样汲取知识,惜时如金、孜孜不倦。”我们要向青年习近平学习,多读书,读经典。利用好学校现有的资源,在大学时代不断为我们自己充电。

务实担当:

第三篇文章《群众需要什么,近平就干什么》中可以看出,习近平始终秉持着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并在成为党支部书记后为大家造福,办沼气,办铁业社、代销点、缝纫社、磨坊……真知在行,事成在干。梁家河的7年磨练,他在常人难以想象的困境中完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的转变,实现了精神上的升华。百家笔记网(m.simayi.net)石春阳接受采访时说道“我们选近平当村支书,最主要的是他做事公道、敢于担当,能跟老百姓打成一片,群众需要什么,他就干什么。他的每一个行动和决策都很务实,都是为老百姓的利益考虑的。”

习主席指出,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告诉我们:理想信念是青春远航的“动力源”,艰难困苦是砥砺青春的“磨刀石”,勤学实干是青春飞扬的“通行证”。我们,也要坚定信念、刻苦求知、奋力实干,才不会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才能用青春书写出无愧于历史的华彩篇章。作者:曽翠婷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1271614.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宽恕》读后感500字

    宽容是一种力量――读《宽恕》有感 在里,我读了许多篇文章,其中我的别喜欢《宽恕》。 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在43年前,作者和他的小们躲在一位老妇人家的后院里,朝她的房顶上扔石头玩。一…

    读后感 2022年6月17日
    144
  • 《色眼识人:性格色彩入门》读后感_700字

    《色眼识人:性格色彩入门》读后感700字 带着“我是什么性格”的疑问,我打开了这本书看。 他解决了我60%的疑问,因为大部分人的性格没有那么单一,有的是混合性性格,有的后天变化比较…

    读后感 2022年9月7日
    200
  • 《消失的爱人》读后感500字

    《消失的爱人》读后感500字: 看完《消失的爱人》,我想起了《绝望主妇》里的勒奈特(她可没有艾米漂亮),勒奈特非常能干,能力远超老公,但是她一再为家庭和老公牺牲了自己的事业。勒奈特…

    读后感 2023年2月13日
    30
  •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读后感300字

    【第1篇】 里,我看了一本书,叫《尼尔斯骑鹅旅行记》。非常有趣。 这本书写的是农场里有个小孩儿叫尼尔斯。他不爱学习、淘气调皮、还欺负小。有一天,去了教堂,尼尔斯看见了一个森林里的小…

    读后感 2022年8月9日
    65
  • 《心烦的猴子》读后感2000字

    《心烦的猴子》读后感2000字! 作者:立立 1、一个心情的故事 最近的日子,阴雨连绵,心情也不知不觉低落,我只能百无聊赖地扑在床上和孩子看绘本。翻开一本红艳艳的书,本以为会带来点…

    读后感 2023年2月5日
    23
  • 《睡美人》读后感400字

    花了两天时间看完了川端康成的《睡美人》。  书里面透过性的描写来揭示人性,最终的主题也是回归到人性。 但我感触更深的是“秘密”的一次次被唤醒。 江口老人人到暮年,从对秘密…

    读后感 2022年7月18日
    197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