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习俗有感

一个月后,我们将迎来传统佳节——中秋节,它与春节、端午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由于古代帝王有秋天祭月礼制节期为农历的八月十五,故名曰:中秋节。在我国,中秋节意味着团圆。

中秋节有着许多传统习俗,如:吃月饼、赏月等。但是全国各的又有着各自的传统习俗,如:福建省的中秋博饼、东莞的乞月照月爬月、台湾的偷菜求郎、湖南衡阳的窃瓜祁子以及香港的舞火龙······各地的习俗有着各自特色,体现了各地不同的文化特色和历史底蕴。就拿香港的舞火龙来讲,舞火龙是香港中秋节最富传统特色的习俗。从每年农历八月十四晚起,铜锣湾大坑地区就一连三晚举行盛大的舞火龙活动。盛会之夜,这个区的大街小巷,一条条蜿蜒起伏的火龙在灯光与龙鼓音乐下欢腾起舞,热闹非凡。令外,对于香港中秋舞火龙的起源,还有过一段传说:很早以前,大坑区在一次风灾袭击后,出现了一条蟒蛇,四处作恶,村民们四出搜捕,终于把它击毙。不料次日蟒蛇不翼而飞。数天后,大坑便发生瘟疫。这时,村中父老忽获菩萨托梦,说是只要在中秋佳节舞动火龙,便可将瘟疫驱除。事有巧合,此举竟然奏效。从此,舞火龙就流传至今。不仅如此,在我国还有许多关于中秋节的传说,例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玄宗漫游月宫等等,一直流传至今。

“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是啊,在此喜庆的日子里谁不想家?谁不想念自己的亲人?家乡,一个让人听了就感觉温馨的词汇。家乡的月亮也格外的明亮,家乡的水也格外的甜,家乡的人也格外的亲。当到了八月十五,许许多多的在外打工的工人抬头看见那一轮明月之时,无不想起千里之外的家人,心中充满想念。

人,总是要一天天长大着,离开父母的身边到另外一个地方成立一个新家。人这一生里,跟亲人在一起的日子总是让我们在以后的生活里重新去感受它的温暖。而当你正矗立在事业的巅峰上时,那你与你的家人在一起的时间可谓是寥寥无几,所以我们要把握和家人在一起的所有时间,懂得去珍惜他。曾经读到过一句话:离开在妈妈身边的日子里,总是恨阳光太少!是的,在母亲身边,阳光总是温暖的!因为只要有母亲在的地方,那里就会是春天!

月亮撩人情丝,惹人相思,促人回忆。对多情的人来说,她最多情;对忧郁的人来说,她最忧郁。因此,月亮使人产生无限的遐想:“月落呜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林深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我想,如果没有月光启迪灵感,我们的诗词不知要少几多丰采几多神韵?而苏东坡一曲“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它会把人间事禅悟得如此透彻,难免不让人我此深思。

中秋节,是个团圆的节日,让我们再一次咏唱: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起家好月圆庆中秋。

习作由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引题,末尾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引发读者思绪,结尾与开头呼应,点明主题。习作最大的亮点是通过许多传统习俗突出中秋的气息,新颖清晰。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1272218.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小树的述说

    一天晚上,一棵被路边的尾气熏得受不了的小白杨想搬个家,可是,搬到哪呢?于是,它就想:生活在河边的柳树大树生活一定很幸福,我给他打个电话吧:“喂, 柳树大叔,您的生活如何呀?我想搬过…

    作文 2022年10月2日
    65
  • 为了共同的家园

    这是一篇初中初一800字作文,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亲爱的同学们,我想你们都像我一样,每天背着书包快乐地走在上学的路上,充分地享受着大自然给予的一切,但是不知你们是…

    作文 2022年11月16日
    33
  • 吾乃蜘蛛侠

    这是一篇小学六年级500字作文,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最近,新出了一部电影《超凡蜘蛛侠2》,作为电影迷兼蜘蛛侠迷的我当然是要先一睹为快呀。 我来到电影院,买好票,坐…

    作文 2022年12月22日
    46
  • 机会来了

    这是一篇初中初一700字作文,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有人问我,机会来了,你够运气吗? 学校举行游园会,每个班级都准备了一个闯关项目,只要按规则完成任务就可以盖上代表…

    作文 2023年1月11日
    32
  • 为冬天开一扇窗

    这是一篇初中初二800字作文,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当清晰地看到从热茶中窜出白气时,我才猛然发觉冬天已席卷而来了。 世界俨然变成了一幅油画,一切枯朽的事物都抽象成一…

    作文 2022年10月29日
    53
  • 高一关于尝试的作文

    由于学生还不太熟悉汉语的思维习惯和表达习惯,当他从写单句过渡到组织一篇文章,用汉语进行连贯的表达时,就常常会显得力不从心,写出来的文章常常是支离破碎或辞不达意。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高…

    作文 2022年8月22日
    53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