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安《中国古代哲学》读后感1000字

浅与深的融通之道——张建安《中国古代哲学》读后感1000字

中国古代哲学,这是一个很大很大的题目,涉及面很广,涉及的问题很深。过去一些学者按历史发展的年代顺序来写哲学史;也有的专家把中国哲学史中的重大问题,如“天人感应”“内圣外王”等专题分开来写。而张建安先生这本《中国古代哲学》却独辟蹊径,把整个中国古代哲学分为“入世”“出世”“在入世、出世之间”等几个问题结合来写,书中有历代先贤充满睿智的哲理名言,也有历史故事,配上100多幅十分罕见的古代图画,还联系现实生活。这样就把中国古代哲学这样一个十分抽象、复杂的问题写成活泼生动的简明易懂的书。浅,中学生都能读懂;深,学者可以进一步研究。对于外国人,则可以从此书所引用的故事和丰富多彩的插图中,更加容易知道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

本书有一章:《融通与张力——为“入世”和“出世”搭一座桥梁》。入世与出世,本来是可以相通的。因不能“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归里,赋有“归去来辞”的陶渊明,一向被认为是出世隐士的代表。但鲁迅在论及陶渊明时却说:“就是诗,除说客所佩服的‘悠然见南山’之外,也还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之类的‘金刚怒目’式,在证明着他并非整天整夜的飘飘然。”“这‘猛志固常在’和‘悠然见南山’的是同一个人,倘有取舍,即非全人,再加抑扬,更离真实。”这段话对于我们今天评价其他一些出世的隐士还有普遍意义。

宋代范仲淹说:“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就是说,虽然出世了,不参与庙堂(政府)的决策了,但精神上、思想上,仍然密切关心国家,关心人民,“进亦忧”,“退亦忧”,而且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就是历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哲学理念的主流,是使中国优秀文化世世代代薪火相传的动力。

张先生的书中讲到“愚公移山”“夸父逐日”“精卫衔石”的故事,并配有几幅精美的插图。这些故事表明中华民族为追求既定的伟大目标而长期奋斗、锲而不舍(m.simayi.net)的精神,对我们今天仍有启发意义。但是,这些毕竟只是神话,愚公要移山,最后也只能由神仙来帮助才能完成。我们今天在现实生活中,要实现一个大目标,首先要考虑,这个目标是否符合国家人民的利益?可行性如何?即使目标确定了,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要根据实践标准来检验,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发扬并推广成功的经验,及时克服工作中的各种缺点和错误,这样才能使伟大的目标得以实现。

宋代哲学家张横渠提出要“为往圣续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伟大理想,张建安先生表示愿以一生的光阴去追求这个目标,“高山仰止,景行行之,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对他的这种抱负,我十分钦敬,并祝愿他不断取得新的成就。作者:经史博物馆 李凌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1273739.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拼命的自己》读后感_1200字

    《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拼命的自己》读后感1200字 拼搏的身影,亦是我们该有的模样 回顾来时的路,不由心生感慨,当自己还是祖国的花朵时,不很乖巧,调皮捣蛋,打瞎子骂聋子,恶迹斑…

    读后感 2022年9月2日
    87
  • 读《虎姑婆》有感600字

    双休日,我读了《虎姑婆》这本书。读完之后,我的感受是千万不要相信陌生人的话,要不就可能会发生悲惨的后果。 故事讲一母三女一家人,去外婆家祝寿前叮嘱孩子晚上千万不要开门。山里的精变成…

    读后感 2022年7月11日
    164
  • 爸爸的木朵读后感600字

    不经意间在网上浏览了这本《的木朵》绘本漫画,作者是@速写本子记录女儿成长的温馨,绘本画风温馨治愈,透着温暖人心的力量,很萌很有爱。速写本子用绘画的方式把女儿木朵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用…

    读后感 2022年7月24日
    104
  • 《罗尔的秘密行动》读后感400字

    感恩有你 ――读《罗尔的秘密行动》感 父母永远是最伟大的,有了他们,才会有如今的我们,是他们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下面,我要讲一个平凡而又普通的小男孩凑钱为他买礼物的故…

    读后感 2022年6月17日
    131
  • 装在口袋里的爸爸读后感350字

    【第1篇】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书的名字叫《超级大脑》,是《装在口袋里的》系列丛书之一。故事是围绕一个名叫杨歌的男孩和他的展开的。 看到书名,大家一定都有类似的疑问:“为什么是装在…

    读后感 2022年8月8日
    88
  • 坚守自我——读《活着之上》有感

    这是一篇读后感700字作文,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生存是绝对命令,良知也是绝对命令。当这两个绝对碰撞在一起时,你就必须回答,哪个绝对更加绝对。&rdq…

    读后感 2022年10月23日
    53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