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腐败与反腐败》读后感2000字

《中国历史上的腐败与反腐败》读后感2000字

《顽疾,中国历史上的腐败与反腐败》是继《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后,看的又一本张宏杰老师的书。书中对腐败根源挖掘到了制度的深层,既是对中华文化官僚制度的一种自检与反省,亦是对管理企业以及为人处世时,黑白清浊间取舍之道的阐述。

儒家与贪腐: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亚圣对于“王道”的观点简单明了却一针见血。然而统治阶级之儒家文化,却与至圣先师和亚圣的思想发生了扭曲,这一切自是离不开董仲舒的编排和改造。

了解中国之官场,绕不开的则是儒家文化之静水流深。我以为,儒家思想之所以在诸子百家中脱颖而出,为中国古代绝大多数统治阶级所采用,即在于其是“性价比最高”的统治思想。道家黄老之术主张的“无为而治”的小政府并不符合官僚阶级的利益诉求;法家森严等级,严刑峻法,更是对统治阶级掣肘严重。而只有董仲舒改造下的儒家,一来为皇权寻找合理解释,二来为官僚阶级寻求宽松的环境,三来让民众更加安稳服帖。

站在历史长河来看,儒家的潜移默化之功效,确保了中华文明之绵延,同时亦是与贪腐有着莫大的关联。书中沿用清代海关总税务司赫德的一句话:中国人说人性善,我们说人性恶。中国人因而求助于教育养成的规矩;我们则通过惩罚,对违法进行治理和处罚,树立法律和规章。的确,儒学讲究循循善诱,希望以教育来引导官僚阶级培养“又想马儿跑得快,又想马儿不吃草”的好习惯,希望淳风美德之教化能够促使着民众走向统治阶级预设的道路;而西方文明则主张列举“负面清单”,划出禁地不许闯入,将人性之最恶关进法制的牢笼。

在当时千里疆域的中华大地,儒家被印证是性价比最高,普适性最强。当然,也因为儒学的引导,让历代统治者认为能引导着官僚阶级低薪而出廉政。事实上,往往公务消费、家庭开支以及各类人情打点远远超过其薪俸,特别是基层之小吏。当官僚阶级出现巨大的“财政赤字”时,便出现了利用各类名目贪腐来填补亏空的制度性腐败。大明朝在朱元璋的铁腕下官吏战战兢兢,然后却一路腐败之根子里,最终在千疮百孔中灭亡,莫不是由于朱元璋对官僚阶级的反感,定下来无比低的薪俸,加之后来白银流入通货膨胀,导致购买力持续减弱,将这一问题极大的加剧。相比之下,赫德统领的中国海关,则由于薪酬较高,制度严格,变成了中国历史上廉政之奇迹。

腐败的容忍度:

虽然赫德治下的中国海关可称之为廉政之奇迹,然而并不是每个机构都像海关那般,日进斗金,能够持续的依靠高薪来养廉。黑与白的确不是世界上唯二之色彩,中间黑白相称的灰色地带,才是社会与时代的主旋律,而对于腐败和反腐败而言,统治者或者管理者对灰色到底该多灰的容忍度,则决定了王朝或者企业的兴衰。

书中赞美赫德之余,亦是没有掩饰对雍正帝“高薪养廉”改革的褒奖。相比其父亲康熙帝的宽仁好名,导致反腐败力度微弱,放任地方财政在“火耗”上肆意改动,雍正一方面对腐败进行高压打击,另一方面则权衡公务开支的需求,将“火耗”(类似于隐性税负)公开透明化,将养廉银正常化,确保满足其开支的前提下,阻止其搜刮民间财产,还民间经济正常运转来保证社会活力。故此,雍正年间的“高薪养廉”改革,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反腐败制度建设的成功案例。

相较于国家的地大物博,企业可谓是沧海一粟,对于腐败的忍受能力,企业即远小于一个集权制国家。在中国这么一个儒家文化深入血液的国度,不少企业也因为蛀虫不断的撕咬,最终短短数年便将根基啃的千疮百孔。因此,对于企业间的反腐而言,百家笔记网(www.simayi.net)制度化与容忍度的设定便是至关重要。薪酬管理制度的科学与理性,法律法规的严谨完善,能有利于调度员工积极性的同时,对其“探囊取物”起到足够的震慑;而设定较为科学且匹配的腐败容忍度,则是对某些特定人群的一种“市场化的补偿”,而这容忍尺度拿捏之难,的确是难于上青天!既要确保其得到心理补偿后不再继续伸手,又得确保这种风气不至于蔓延开来。就像泱泱中华的那些明主一样,收和打一定要把控得体。

清、浊与处世:

东方文化下,不光是统治者对腐败的容忍度显得极为重要,官僚阶级对清浊之间的把控亦是关键至极。自古泾渭分明,浊官无视庶黎,专心为自己敛财,视理想抱负于无物,视纲常法纪于草芥,自是遭人唾弃;然而水至清无鱼,人至察无徒,两袖清风之于海瑞,却无人响应导致报国无门,亦是徒增叹惋。

书中以清代名臣曾国藩与“戊戌六君子”之一刘光第为例,来阐述其官僚阶级应对清浊是非人间之道的看法。曾国藩在“独善其身”与“兼济天下”间做出了如此选择:其为官以“清”自勉,在关乎其个人空间时,尽可能做到清廉;然而为了事情的促成,下属的体恤和认同,则迎合于陋规即潜规则。可以说曾国藩为官重的是成效,而非图一时虚名,尽管他的选择在当时昏聩之官场既显得沉重可悲,又需要在尺度中尽可能出淤泥而不染,实属难能可贵。故曾国藩与王阳明一起被交口称赞,并未后世瞻仰崇拜。

相较于曾国藩,刘光第则是如海瑞一般的清贫京官。个性内向孤介,对官场外的社交应酬极为冷淡。视陋规于粪土,家中极为清贫,在戊戌变法升官后,因爱惜羽毛一方面耻于向上孝敬打点;一方面无心往下疏通。因此,在行政事务上的推进便显得格外艰难。后由于变法失败,洒血菜市口,则又是另一番让人叹息。

因此,清浊之间,如何抉择,此种冲击和斗争,亦使内心无比之苦楚。即使时至今日,无论时代如何推移,东亚三国的官场之风亦是一如昨日。因此,为人处世的清浊抉择,或许仍是每一位公务员们心中的煎熬。

如今经济运转低迷,社会运行疲软,反腐成了社会重塑活力必须要注射的一针。共产党是一个自我反省、自我纠错极为出色的政党,应该会为社会顺滑的运转,涂上新的润滑油。还是文末有这么一句话:只有制度建设和制度运行的成功,才意味着真正的反腐成功。用另一句话描述的话:将改革进行到底!作者:寻俊源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1274160.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直到花豆煮熟读后感

    【第1篇】 “安房直子月光童话”系列收入作者《手绢上的花田》、《直到花豆煮熟》、《风的旱冰鞋》、《屋的秘密》、《红玫瑰旅馆的客人》等5部经典代表作品。 本系列由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理…

    读后感 2022年7月17日
    154
  • 美丽的大自然

    美丽的―《昆虫记》读后感 前几天,我读了《昆虫记》这本书。这本书是法国作家法布尔写的。这本书让我辗转反侧,难以成眠。这本书详细介绍了昆虫的行踪、特点、是一本非常好的书,我十分喜欢这…

    读后感 2022年6月1日
    151
  • 读《天鹅之死》有感300字

    文章仅仅讲了年轻美丽的白蕤喜爱芭蕾舞蹈,文革时受到迫害,后在玉渊潭做了幼儿保育员,和四只美丽的天鹅从远方飞到玉渊潭过冬其中一个被两个偷猎的青年猎杀这两个故事。但从这两个简短的故事中…

    读后感 2022年7月23日
    81
  • 没有荒岛,我也要做“鲁滨逊”——读《鲁滨逊漂流记》有感

    这是一篇读后感800字作文,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暑假,妈妈给我买了《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对我影响很大。 刚看那几天,我整天幻想自己也流落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没…

    读后感 2022年10月23日
    65
  • 《洁白的信使》读后感300字

    ,我读了一部小说,是获得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的,叫《蓝花》。其中,我读了一篇十分有意义的童话《洁白的信使》。 在一张桌子上有两张废纸,一张画着画,不像猫也不像狗,这张纸叫老大。老二的…

    读后感 2022年6月18日
    130
  • 最后的古寺神佛读后感200字

    【第1篇】 星期六,带我去买书我突然看到了我梦寐以求的书《查理九世之最后的古寺神佛》,我便坐在那里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 原来里面讲的是查理这条狗,和主人墨多多他的,晓婷婷、胡沙、扶…

    读后感 2022年7月16日
    183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