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传》读后感3000字

《腾讯传》读后感3000字范文:我们大多数人都生活在那些成功者制造的规则里,他们代表着引领着社会发展的潮流,而大多数人只是规则的遵守者和游戏的参与者,如果再不向这个世界输出一些自己的东西,真怕有一天发现自己被裹挟着走了很远很远。

几天前看完了吴晓波花了五年时间为腾讯撰写的企业传记,名曰《腾讯传》,读来让人印象深刻。

吴老师在书的最后写了这样一段话——最后,要感谢互联网,在过去的20年里,它如此颠覆性地改变了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也如此深刻地改变着我们这个国家。我们受惠于它,自当有记录它的责任。?

《腾讯传》成稿于2016年10月,距离今天又过去了将近一年半,今日的腾讯已经远远超过了16年10月时候的想象。它如此庞大以至于我们叫它BAT三巨头之一,它如此包罗万象以至于我们能在生活的诸多方面看到腾讯的身影,它如此顺应时代以至于我们无法想象如果生活里没有了腾讯所有的一切又会变成什么样子。

腾讯是由毕业于深圳大学的几个以马化腾为代表的年轻人在20年前创办的。书中的许多个细节都在诉说着腾讯能发展到今天也是一个奇迹,度过了许多个难关和一次次惊人的蜕变。但凡过程中遇到的那些问题没有做出像当下那样的决断,如今我们手机里装的软件可能就不再是QQ,微信等等。

我们常常能在网上看到马云讲成功哲学,对于听者来说确实很神奇甚至可以说是很邪乎。但是看完这本书后我想对于一路创办公司到现在的他们来说,这一切都不是凭空想象的,是一步一步艰难走出来的。

当初选择看这本书是因为成长过程中一直作为一个使用者的身份见证着腾讯的传奇经历。从QQ到QQ空间再到微信朋友圈,从穿越火线到英雄联盟再到王者荣耀,从QQ币到微信支付和微信红包。看上去都是正常不过的软件和创意应用,但是对于腾讯来说,每一次全新业务的发展都伴随着竞争和随时可能半途而废的风险。

对于我自己来说,我的QQ号来得晚了一些。上了高中以后每次进入新的班级总有一些热心肠喜欢创建QQ群,我记得很清楚,高二的时候委托我的一位同学帮我注册了一个号,那个时候上网的机会很少,所以每周特别期待计算机课,我像一个“没有见过世面的穷学生”在仅有的几十分钟里通过新奇的网络和QQ开始认识这个庞大的互联网世界。高中时期学校管得很严,偶尔会通过同学的手机登上QQ看一下,我还给自己起了一个特别傻的QQ昵称——豪迈少年(那个时候也有想过追风少年哈哈哈哈)。

再后来读了大学,开始迷上QQ空间,经常在空间里发说说状态,每当去了一个新地方拍了照片都会发到相册里。打开QQ空间最期待的永远是与你相关(+)里的数字能大一些,这样我就知道有人评论了我的状态或者又来留言了。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喜欢在空间里发表日志了,现在读来感觉很傻很纯真。对了,QQ农场里偷菜的游戏也深受大家欢迎。

本科毕业的时候微信开始慢慢流行,逐渐地开始将QQ淡出自己的生活转入朋友圈了。至此以后腾讯团队又开发了很多新产品和新功能,以至于现在的我们都成了名副其实的手机党了。

在看书的过程中只要想到过去将近十年的生活都在被腾讯的产品影响和改变着,我就觉得很不可思议。马化腾最热爱的专业其实不是计算机,而是天文学。只是当时深圳大学没有这个专业,他才选择了前者。命运和选择就是这么奇妙,如果当初没有腾讯,我想到今天也会出现另外一个“腾讯式”的公司,决定腾讯发展的不仅仅是这家公司的创始人和员工,更是这个时代和中国几亿的互联网用户,再次证明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

读完此书最大的感触还有一点:腾讯的很多产品基本上都不是从0到1创造出来的,而是“复制”和“升级”而来的。很多创意和想法均来自于世界的各个角落,腾讯很好地做到了复制、加工和再创新。书中有一句话是这样写的,18年来,他(马化腾)由一个连前同事都不太记得名字的普通程序员,成为中国互联网不可替代的领导者和最富有的人之一。不过,他的生活状态似乎没有太多变化,他仍然不喜交际,专注于每一个新产品,他的部下们仍然会在午夜时分收到他对某个细节的挑剔和建议。这就是马化腾,一个专注于用户体验的优秀的产品经理。有这样的领导带着这个公司发展,不成功很难。

未来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我们是否依然依赖着腾讯公司的下一个产品去过更潇洒的生活,且期待着。强者改变世界,弱者被这个世界所改变。现实永远都是这样,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心中有所坚持,活出自己的精彩。

以下摘抄几段笔记作为留念,希望你也喜欢。

“世上尚未发生过任何总结性的事情,也无人说过针对世界,或关于世界的最终总结。这世界是开放自由的,所有一切仍有待于将来,而且永远如此。”

马化腾和其他四位创业同伴都出生在城市中产阶级家庭,其中四人是中学和大学同学,他们对互联网——而不是金钱本身,有着宗教徒般的狂热。

所有的商业故事里,运气是最神秘的那一部分,几乎有一半的创业者“死”在运气这件事上,而且,你无法解释。

过去的8个年头里,曾李青与马化腾、张志东一起构成腾讯的“铁三角”。他们个性迥异,特长鲜明,马化腾擅长产品,张志东擅长技术,曾李青擅长市场,而这三者几乎是一家创业企业必须拥有的核心能力。而陈一丹总掌公司后方,许晨晔则稳定门户网站,在中国的其他互联网企业中,如此互补的创业组合几乎没有出现过。

2006年6月,马化腾在接受《中国企业家》杂志采访时对此进行了描述:“我不盲目创新,微软、谷歌做的都是别人做过的东西。最聪明的方法肯定是学习最佳案例,然后再超越。

每一次都会有一些人失败,同时又有另外一些人成功地找到解决的办法。

“过去,我们总在思考什么是对的。但是现在,我们要更多地想一想什么是能被认同的。”

马化腾再次谈及少年时的天文爱好:“看看星空,会觉得自己很渺小,可能我们在宇宙中从来就是一个偶然。所以,无论什么事情,仔细想一想,都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这能帮助自己在遇到挫折时稳定心态,想得更开。”

近年来,他唯一增加的社会活动是参加公益慈善,他发起了一个为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募捐的活动,成为壹基金理事、大自然保护协会的中国理事,还参与发起桃花源基金会。在这些场合,他与马云常常同席互动,外界所有关于他们的恩怨似乎都是流言。

这是一个不完美的商业故事,就好像我们从来没有看到过完美的人生一样,它充满了青春的残酷气息,像一个朝着自己的目标呼啸狂奔的少年,外表桀骜不驯,内心却有着无所不在的恐惧——从诞生到我完成这部作品,它才18岁。

中国互联网的成功与改革开放非常类似,是实用主义者的胜利。与他们的美国同行相比,中国人也许没有发明革命性的互联网技术,但是他们在商业模式和用户体验上的努力却是卓越的,这也是所谓的美国式优势与中国式优势的生动展现:美国人发明了推动进步的技术,而中国人找到了盈利的方法论。就更广泛的意义而言,中国互联网人对其他领域——制造业、零售服务业、传媒业以及金融业的渗透更加深刻,而这才刚刚开始。作者:陈思佚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1275110.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丹青书壮志 一生傲骨存――著名画家徐悲鸿》读后感500字

    “奔马传千古, 画笔握犹温。 丹青书壮志, 一生傲骨存!” 我喜欢马,喜欢马健壮的体魄,喜欢它们迅疾的奔跑速度,更喜欢画出它们在草原上驰骋飞扬的雄姿!,我读了《丹青书壮志 一生傲骨…

    读后感 2022年6月18日
    116
  • 《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读后感800字

    一次偶然我读了卢思浩的《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让我感同身受。 初次见到这本书,扉页上写着“先变成更喜欢的自己,然后遇到一个不需要取悦的人”我便对这本书产生了兴趣。 每个人的一生都极为…

    读后感 2022年8月3日
    151
  • 八十天环游地球读后感400字

    【第1篇】 环游地球是我的梦想,现在这本书帮我实现。 这本书讲了菲利亚・福格与牌友打赌用八十天环游地球一周 ,这件事在整个英国引起了轰动,一种新的股票在英国市场出现:福格股票。正好…

    读后感 2022年7月30日
    54
  • 《老子说》读后感400字

    这些天,我天天都在坚持看书,令我最喜欢的是《老子说》这一本十分有趣,但又十分庄严的漫画,是由蔡志忠编绘的,由广州出版社出版。 当代国学,漫画大师蔡志勇以其行云流水般的笔触,完成了穿…

    读后感 2022年7月5日
    163
  •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600字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600字: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每天面对性格各异的学生,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教育难题。有些时候自己绞尽脑汁去想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是由于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平有限,所以…

    读后感 2023年2月13日
    20
  • 平分生命读后感

    这是一篇读后感600字作文,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在我看过的书中,给留下我印象的不多,但是《平分生命》这篇文章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原因无它,就是因为它让我看到了…

    读后感 2022年10月22日
    71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