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青春叫奉献》读后感1000字

《有一种青春叫奉献》读后感1000字:

如果说人生是一本书,那么青春便是书中最美丽的彩页。如果说人生是一台戏,那么青春便是戏中最精彩的一幕。青春是我们一生中最美丽的季节,在这最美丽的季节,我们正投身于志愿活动的前沿,是一种历练,也是一种荣幸。青春需要历练,只有经过历练的青春才能绽放,青春需要奉献,奉献才让自己的青春更有意义。在平凡中,从身边做起,从眼下做起,从点滴做起,立足于小事,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着自己的那份责任,做好一流的服务,成就不一般的志愿活动。

在读《有一种青春叫奉献》之后,我知道了什么叫“蜡烛成灰泪始干,春蚕到死丝方尽”。我也懂得了什么叫“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徐本禹同志诠释了“奉献”两字的真正的含义。在本禹的燃烧岁月里,本禹家庭不富裕,甚至于说“贫穷”。但是他却没有主动申请过学校的“贫困补助”。因为他觉得,还有比他更加困难的同学,更需要帮助的同学。后来,还是学院把他的名字报上去。然而,他并没有全部使用这补助旳400元,而是把其中的200元捐给了保护母亲河绿色希望工程,其中的100元寄给了他小学同学景玉春。这就是本禹燃烧岁月里,一段小小的奉献,正是我们应该学习的青春精神。

在本禹去贵州支教的时候,那是一种咬着牙的毅力,使他坚持了下来。去贵州支教的同学加上本禹一共八个人,其他七个同学都在贵州病倒了,他们吃不惯玉米碴饭,喝酸汤。只有本禹每天强迫自己,不管是什么饭,都要吃上两碗,渴了就舀起水缸中的雨水就喝。吃饭问题也是本禹最大的困难,本禹去贵州以前从不吃辣椒,去支教以后,每天都要吃辣椒,没多久,本禹就得了胃病。但是,这些重重的困难没有打倒他,.他继续教导孩子们,让他们学到更多的东西。本禹在贵州支教,给了我们很大的感触,奉献了身体,只为了孩子们得到更好的教育。奉献是一种无私的精神,对于处于青春的我们来说,这是一种很值得学习和效仿的精神。

在本禹支教行动之后,为了延续爱心支教,华中农业大学的大学生曹建强和田庚成为徐本禹支教的第一棒支教志愿者,他们为了孩子们的温饱问题,建起了第一个食堂。后来,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去了贵州支教,这些都是本禹爱心的传递。志愿者一波接着一波,奉献者一批接着一批……这都是爱的奉献。这些爱心行动,都是青春期的我们应该努力学习的榜样,努力行动的奉献。

青春向往广阔的舞台,奉献精神已是我们人生的舞台。我们要用我们的聪明和勇气扬起奉献的风帆,我们要用青春的画笔在人生的画卷上留下绚丽辉煌的一页。我们要用今天在手的青春,让她在志愿活动行业中闪光发亮,未来需要我们用青春谱写志愿活动发展的壮丽诗歌,唱响奉献精神发展的世纪宣言!作者:王魏登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1276538.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读后感500字六年级

    【第1篇】 在这个,我读了一本世界著名的儿童小说――《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它是由瑞士作家塞尔玛―拉格洛夫写成的。  这本书的主人公尼尔斯,从小生性粗野,非常顽皮。在一个星…

    读后感 2022年6月16日
    143
  • 双角犀鸟读后感350字

     读完《双角犀鸟》这本书后,我深有感触。 《双角犀鸟》这本书中我映像最深刻的故事便是其中的《撞笼的金雕》。这个故事说明了也拥有自尊,并会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从而选择自杀。金…

    读后感 2022年6月24日
    105
  • 读《少年的荣耀》有感500字

    假期里,我读了一本书,名叫《少年的荣耀》。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几个孩子在抗日战争中不屈不挠与敌人顽强斗争的感人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沙良和沙吉原来是一户十分富裕的人家。可当抗…

    读后感 2022年7月20日
    548
  • 《小狗的小房子》读后感500字

    【第1篇】 你想知道一条小狗和一只小猫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吗?期间,我读了一本书叫《小狗的小房子》。这本书会告诉你答案。 小狗和小猫生活在同一个主人家里。有一天,小狗邀请小猫到小河边…

    读后感 2022年6月2日
    492
  • 《夸父追日》读后感300字

    今天学习了《夸父追日》后,我知道这篇课文的的大体意思是:夸父并不喜欢黑暗,他喜欢光明。于是,他就为了这个目标,去追太阳,结果太阳还没落山,夸父就赶上了太阳。但是,当夸父追到太阳的时…

    读后感 2022年7月26日
    120
  • 《红岩》读书笔记700字

    【第1篇】 传承先烈之志 敢追青年之梦 ――读《红岩》有感 《红岩》可以说是目前为止,读过的最能让我难以忘怀的一本书。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我就在想这部描写国共抗战期间的书为什么会以“…

    读后感 2022年7月9日
    95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